摘要:2017年12月26日,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向警方自首,一个高达496.5亿元的资金窟窿骤然暴露,上百万投资者的财富随之蒸发。这场持续八年的骗局,本质是一场针对人性的精准围猎。张小雷之所以能得手,在于他层层递进地击穿了三大心理防线——最致命的陷阱,往往藏在最
2017年12月26日,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向警方自首,一个高达496.5亿元的资金窟窿骤然暴露,上百万投资者的财富随之蒸发。这场持续八年的骗局,本质是一场针对人性的精准围猎。张小雷之所以能得手,在于他层层递进地击穿了三大心理防线——最致命的陷阱,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盲区里。
张小雷并非初次作案。早在钱宝网之前,他就曾因虚构“足球留学”项目诈骗入狱。出狱后,他并未收手,反而将骗术“升级换代”。
2012年,钱宝网借着互联网经济的东风上线。其宣称的“看广告赚钱”业务,只是包裹高息诱饵的糖衣。内核依旧是古老的“庞氏骗局”:用后来者的本金,支付先来者的收益,制造“稳赚不赔”的假象。
“宁天下人负小雷,小雷必不负天下人。”这句豪言壮语,成了最讽刺的注脚。张小雷深谙人性对财富的渴望,抛出了年化收益率高达40%-60% 的诱饵。
起初的试探性投资,在每日准时到账的收益中,逐渐消磨了投资者的戒心。从几万元试水,到押上养老钱、买房款,受害者们在“稳赚”的幻觉中越陷越深。然而,钱宝网根本没有支撑如此高回报的真实业务,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张小雷是营造氛围的大师。“雷的盛宴”招商会上,奢华布景、伪造的巨额资产评估报告,共同编织出一幅实力雄厚的幻象。当主持人倒数“最后10个名额”时,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连银行经理都匆忙签单。
这种精心策划的稀缺感,精准触发了人们“怕错过”的焦虑,促使他们在冲动下做出非理性决策。甚至在自首前夜,张小雷仍在直播中宣称“只是技术问题”,利用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吸引最后一批资金。
这是最致命、也最防不胜防的一环。钱宝网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茧房:雇佣演员在社群内炫富,编造“工薪族逆袭”的故事。更厉害的一招,是利用熟人关系进行精准心理暗示——客服会告知:“您小区3号楼的王阿姨刚追加了50万。”
当身边人似乎都在“赚钱”时,怀疑的声音会被群体认同感压制。一位卷入其中的高校教授事后坦言:“明知可能是骗局,但周围人都在参与,怀疑自己反而需要勇气。”群体,成了骗局最有效的背书。
骗局崩塌后,真相触目惊心。非法集资的巨额资金,被张小雷用于购买豪宅、劳斯莱斯,以及供养情妇(其中一人月零花钱高达60万元)。
而另一面,是普通投资者破碎的生活:投入毕生积蓄的工人、指望收益支付医药费的家庭……骗局的代价,最终由最弱势的群体承担。法院虽全力追赃,但172亿元的本金缺口,对多数受害者而言,意味着无法挽回的损失。
2025年警示:骗术升级,人性弱点不变
尽管张小雷已获刑15年,但同类骗局正以“AI理财”、“元宇宙投资”等新概念卷土重来。数据显示,当前被查处的非法集资案件,九成以上仍在沿用“高收益+稀缺性+从众心理”这套组合拳。
核心提示: 骗术的外壳会变,但攻击的人性弱点永恒。认清这些心理陷阱,是守护财富的第一道防线。
互动话题
1. 这三个陷阱中,你认为哪个最让人难以抗拒?
2. 如果亲友被类似骗局诱惑,你会用什么方式点醒TA?
3. 你身边是否有人经历过骗局?欢迎分享经验帮助他人避坑!
本文基于澎湃新闻、新京报等权威信源整理,旨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来源:娱乐小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