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都市返乡扎根乡土,凭优质水源培育特色锦鲤,垣曲县王茅镇村民文国兵不仅圆了自己的养殖梦,更让“好水养好鱼”的产业模式成为当地特色创业样本。如今,他的锦园养殖家庭农场订单辐射多省,还成了游客打卡的“渔业小景”,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鲜活动能。
从都市返乡扎根乡土,凭优质水源培育特色锦鲤,垣曲县王茅镇村民文国兵不仅圆了自己的养殖梦,更让“好水养好鱼”的产业模式成为当地特色创业样本。如今,他的锦园养殖家庭农场订单辐射多省,还成了游客打卡的“渔业小景”,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鲜活动能。
走进王茅镇的锦园养殖家庭农场,鱼塘里各色锦鲤灵动穿梭,引人驻足观赏。农场负责人文国兵介绍,几年前他从外地返乡时,正赶上王茅镇大力培育特色养殖、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五龙泉水质清澈、富含矿物质,是养锦鲤的好条件,再加上镇政府和农渔旅党支部的协调帮助,他信心十足地建起了养殖农场。
养好锦鲤,细节是关键。养殖中,为让锦鲤体态匀称、体色鲜亮,文国兵反复试验饲料配方,依据锦鲤不同生长阶段调整营养;应对鱼病问题,他摒弃化学药剂,摸索出“中草药预防”养护法,从源头减少病害,保障锦鲤健康。
“养锦鲤最核心的就是水质,把水调好了,鱼能避免80%以上的疾病。”文国兵的这句话,是他养殖经验的总结。
“光养好还不够,得让更多人知道咱垣曲的优质锦鲤。”看着一池好鱼,文国兵和妻子晁晓英琢磨起销路。晁晓英主动承担起销售工作,从零开始学习网络直播,每天对着镜头展示锦鲤日常、讲解养殖知识。亲切的讲解、真实的展示,让不少网友成了回头客。
从鱼苗分拣时的“精挑细选”,到成鱼养护时的“细心照料”,再到直播销售时的“真诚推荐”,夫妻俩的“较真”换来了市场的认可。如今,他们养殖的锦鲤不仅在山西本地受欢迎,还卖到了陕西、山东、河南等周边省份,订单量每月都有新增长。随着名气渐长,农场也成了王茅镇特色产业的“小窗口”,不少游客专程赶来观鱼、拍照,还会向他们请教养殖和直播技巧。
谈及未来,文国兵夫妻俩信心满满,他们希望能进一步把锦鲤养殖做成规模,既带动周边村民参与,也为当地农渔旅党支部的产业布局添把力,让“好水养好鱼”的路子越走越宽。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