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西贝更狠!50多所学校中招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8:06 1

摘要:9月15日上海校园午餐时段,静安区某小学学生反馈所供虾仁炒蛋存在刺鼻臭味,且在虾仁中发现虫类异物。此后,上海多所学校陆续接到类似投诉,引发家长群体广泛质疑与不满。

一盘发臭的炒蛋,炸出上百所学校的隐秘角落。

9月15日上海校园午餐时段,静安区某小学学生反馈所供虾仁炒蛋存在刺鼻臭味,且在虾仁中发现虫类异物。此后,上海多所学校陆续接到类似投诉,引发家长群体广泛质疑与不满。

经调查核实,绿捷实业派驻学校的经理孙某某,已于当日9时40分发现问题: 3箱待使用的解冻虾仁中,有18公斤的一盆虾仁内存在虫类。

图源:微博

该情况逐级上报至绿捷实业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后,企业未启动紧急处置程序,反而由张某某下达指令,要求销毁覆盖211所学校的同批次原料,并对外统一编造“虾肠外溢有泥沙”的说法,掩盖实际问题。

据统计, 在绿捷实业下达销毁指令前,已有50所学校完成该批次虾仁炒蛋的供餐,涉事菜品被学生食用。 绿捷实业在此次事件中的瞒报行为,暴露其对校园食品安全及学生健康的漠视。

能如此“从容”瞒报的绿捷,绝非普通企业。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如今已覆盖上海16个区500多所中小学,日供餐超50万份,堪称校园餐“隐形冠军”。

2025年8月单月,它就狂揽超20个学校中标项目,近乎垄断市场。

垄断的底气藏在账本里。按每人月预付400元算,50万学生的预付费让绿捷账上常年躺着2亿元,单理财收益每年就达600万。

更惊人的是利润空间:每份餐食成本不足10元,收费却高达15-25元,毛利率超33%。更精妙的是产业链布局——背靠新希望集团,绿捷能通过内部采购调节价格,将利润在各环节腾挪,成为母公司亏损中的“现金奶牛”。

最令人费解的是,这家屡遭投诉的企业从未丢过客户。

家长们早有怨言:米饭发黄结块、肉品颜色暗沉、菜里混着钢丝球碎屑,但投诉始终石沉大海。

事件曝光后,检测结果陷入诡异矛盾:涉事虾仁的挥发性盐基氮、添加剂等指标均合格,甚至未检出可见杂质。

但孩子们的味觉不会说谎,家长的愤怒更不是空穴来风。这种反差恰恰暴露了监管漏洞:依赖实验室数据,却忽略了从仓库到餐桌的全链条管控。

上海早有“学校负责人陪餐制”“AB制套餐”等规定,但在绿捷的垄断版图里,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直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联合工作组入驻,市属国企接手运营,监管才真正“上线”——可这迟到的守护,早已让无数孩子付出了健康代价。

“虾仁里的虫能挑出来,监管里的洞怎么补?” 一位家长的追问戳中要害。

当招投标存在猫腻、日常监管流于形式,企业自然敢铤而走险。正如通报中所言,未来要扩大家长陪餐范围、将满意度纳入招投标条款,但这些承诺能否打破“垄断惯性”,仍是未知数。

值得注意的是,绿捷的垮台,意外让西贝成了“临时救星”。

图源:小红书

此前因罗永浩批评深陷舆论的西贝,如今被上海家长集体请愿“竞标校园餐”。家长们直言:“不是西贝多优秀,是绿捷太拉垮”——即便西贝用预制菜,至少大厂品控能守住“不发臭、无异物”的底线。

这场荒诞的“反向追捧”,藏着最心酸的现实: 家长们的要求从“营养可口”降到“安全无毒”,却仍要靠“矮子里拔将军”。

其实预制菜从不可怕,绿捷的问题也不是工业化生产的错——而是企业为压缩成本牺牲安全,监管在垄断面前失语。

当合规企业被排挤,无良商家却盆满钵满,受损的不仅是孩子的健康,更是整个行业的信任。

来源:财经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