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跑腿3个月”到“15分钟办结”!新疆自贸区法庭跑出跨境司法服务中国速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16:42 1

摘要:“不用回国跑流程,在线就能签调解书,中国法院的效率超出预期!”2025年5月9日,乌兹别克斯坦商人阿某通过视频连线,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法庭主持下,与中国商人开某达成调解协议,15分钟内完成电子签章,困扰近一年的跨境货款纠纷顺利化解。这起高

中国网9月25日讯(记者 张艳玲)“不用回国跑流程,在线就能签调解书,中国法院的效率超出预期!”2025年5月9日,乌兹别克斯坦商人阿某通过视频连线,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法庭主持下,与中国商人开某达成调解协议,15分钟内完成电子签章,困扰近一年的跨境货款纠纷顺利化解。这起高效处置的典型案例,正是新疆自贸区法庭司法服务创新的生动缩影。

2024年12月、2025年3月,喀什片区、乌鲁木齐片区自贸区法庭(以下称“喀什自贸区法庭”“乌鲁木齐自贸区法庭”)先后成立。依托“专门法庭+专业服务”模式,新疆不仅为自贸区高水平开放筑起法治屏障,更为共建“一带一路”跨境经贸纠纷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跨国跑腿”到“线上办结”:涉外案件实现“零跑腿”

乌鲁木齐自贸区法庭主要受理第一审涉外民商事、知识产权及涉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国内民商事案件。该法庭负责人吕静雅介绍,涉外案件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纠纷占比居高。

时间回溯至2023年5月,阿某经中间人向开某供应价值10.85万元的钢丝,货物抵达后因物流问题引发货款争议。因语言不通、委托手续需公证认证、跨境沟通有时差,阿某多次赴乌鲁木齐追讨无果,直至2025年4月向乌鲁木齐自贸区法庭提起诉讼。

“以往这类案件,外国当事人至少要往返1—2次办理委托公证,光时间成本就超过3个月。”承办法官说,自贸区法庭创新采用“线上视频见证委托”模式,调配通晓乌兹别克语的干警,全程在线协助阿某完成律师委托手续,省去公证、认证等6个环节;同时通过“分层调解法”,先锁定无争议货款金额,再逐项核对违约金诉求,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期支付协议。

这样的高效解纷并非个例。2025年3月,喀什片区一起标的额275万元的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纠纷,同样通过远程线上调解平台“15分钟电子签章结案”,开创南疆跨境商事纠纷高效化解新模式。

喀什自贸区法庭庭长宋鸽介绍,法庭依托在线立案、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等平台,推动审判工作无纸化、标准化、智能化,构建低成本、短耗时、高效率的解纷模式。2025年以来,已提供线上服务350余次,案件办理周期缩短至38.2天。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乌鲁木齐自贸区法庭累计受理涉自贸案件2159件、审结1619件,日均结案7件;2025年,喀什自贸区法庭受理涉企案件951件、结案751件,调撤结案440件(占比58.6%),且涉外案件全部实现“零跑腿”办理。

为何设自贸区法庭?三大现实需求催生司法“专属保障”

新疆自贸区法庭的设立,缘于自贸区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需求:跨境经贸激增倒逼司法升级、产业集聚催生知识产权保护新诉求、国际合作需要多元争端解决机制。

作为我国西北沿边首个自贸区,新疆自贸区肩负“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使命。截至目前,喀什片区入驻企业超4500家,乌鲁木齐片区服务14国外籍当事人,跨境货物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纠纷年均增长超30%。此前普通法院审理涉外案件,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流程周期长、多语种服务缺失等问题,专门法庭的设立补上了“专业化涉外司法服务”短板。

随着新疆自贸区“6+4”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6大制造业+4大现代服务业)成形,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增长。2025年以来,喀什两级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14件,同比增长3.22倍。案件集中在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商标权等领域。此前喀什地区知识产权案件需由乌鲁木齐知识产权法庭集中管辖,企业往返诉讼成本高。喀什自贸区法庭成立后,将1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案件纳入管辖,搭配“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团队,实现“家门口办案”。

新疆作为中国—中亚合作核心区,商事纠纷涉及26国法律体系与商业习惯,单一诉讼模式难以满足需求。乌鲁木齐片区法庭首创引入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调解资源,63名来自26国的专家组成“国际智囊团”,同时联动乌鲁木齐国际商事联合会、中亚调解中心等,建立“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机制;喀什自贸区法庭依托新疆大学中亚五国法律库,破解外国法查明难题。截至目前,两地法庭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化解的涉外纠纷,当事人满意度达100%,不少企业纠纷解决后仍继续深化合作。

不止于“办案”,还为全国自贸区司法实践提供“新疆经验”

新疆自贸区法庭的创新,对自贸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及国家向西开放意义深远。

通过简化涉外诉讼流程、提供多语种服务、建立多元解纷机制,新疆自贸区法庭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数据显示,其审理的涉企案件平均办案周期较法定时限缩短40%,涉外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1个月内。“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庭的专业服务让我们更敢放心投资。”喀什片区某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说,企业已通过法庭“协议管辖示范条款”,提前约定纠纷解决方式,规避跨境合作风险。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核心司法机构,新疆自贸区法庭正成为中亚企业选择争端解决的“信任窗口”。截至2025年5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5国企业主动选择在此解决纠纷,较法庭成立前增长2倍。其创新的“线上见证委托”“外国法查明+调解衔接”等机制,已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涉外海事商事调解典型案例,为全国自贸区司法实践提供“新疆经验”。

在中哈原油管道、中吉乌铁路等跨境项目推进中,法庭提前介入合同审查、提供法律风险提示,预防纠纷发生;针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等新疆特色产业,法庭发布《涉自贸区企业法律风险指引》,帮助企业规避商标侵权、跨境支付等风险。

编审:蔡晓娟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