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变“战场”,多国总统怒怼特朗普,中国不再要特殊待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5:31 1

摘要:今年的联合国大会和以往着实不一样,竟然有国家出面直接硬刚美国,而且还是美国之前的“好朋友”,而美国也不一样,他们的总统直接把联合国大会讲话当成了自己家的国会,足足抱怨了约57分钟,双方你来我往简直堪称“战场”。

|啾啾鹿鸣

编辑 |月亮湾探险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今年的联合国大会和以往着实不一样,竟然有国家出面直接硬刚美国,而且还是美国之前的“好朋友”,而美国也不一样,他们的总统直接把联合国大会讲话当成了自己家的国会,足足抱怨了约57分钟,双方你来我往简直堪称“战场”。

细细算下来,竟然有三个国家的总统的讲话都基本上是和特朗普针锋相对,而与此同时中国却宣布了一个决定“不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中国这一决定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中,巴西总统卢拉第一个走上讲台。他没有丝毫客套,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某些大国以自由之名行单边制裁之实的做法。这不仅仅是泛泛的批评,背后是血淋淋的经济账本。

卢拉直言,美国对巴西铁矿石等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就是赤裸裸的“贸易霸凌”,已经让巴西的出口损失了40多亿美元。

他这番话不仅仅是在为巴西叫屈,更是巧妙地将自己置于“全球南方”代言人的位置,向所有面临类似困境的发展中国家发声。

他的强硬姿态也与国内的政治气候息息相关。前总统博索纳罗被定罪后,特朗普曾公开声援,称其遭受“政治迫害”,这无疑触动了巴西的敏感神经。

因此卢拉在晚些的演讲中反复强调,巴西的民主与主权“不容商议”,这句话显然是说给特定的人听的。

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对巴西本就享有巨额贸易顺差,再加征关税在经济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

与特朗普针锋相对的还有法国总统马克龙。他的发言被相关国际广播电台解读为一次对美国的“正面回怼”。

马克龙没有直接点名,却处处充满针对性。他高调支持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反复强调联合国的核心地位,批评那些破坏国际合作的行为。

这背后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在“美国优先”的阴影下,法国乃至整个欧盟,决心要走自己的路,推动“战略自主”,告别过去那种亦步亦趋的“跟班”模式。

如果说卢拉和马克龙还算留有余地,那么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发言,则无异于公开“翻脸”。

他将美军近期在加勒比地区的一次“禁毒军事行动”摆上了台面,指控其造成平民伤亡。

他引用相关的调查数据,质疑美军在未获充分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行动,且打击目标的身份也存在疑问。

佩特罗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甚至激进地呼吁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本人展开调查,并抛出了那个让美国极为刺耳的问题,质疑他们是不是直到今天,仍把拉丁美洲看作是自家的“后院”?

这三场演讲像是约定好的一样,把矛头精准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会场内频繁响起的掌声,甚至有代表起立致意,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投票,表明这种对现有秩序的公开质询,获得了多么广泛的共鸣。

轮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言时,会场的气氛瞬间变了。他足足讲了57分钟左右,是近二十年来美国总统在联大发言时间最长的一次。

然而这漫长的57分钟,更像是一场开错了地方的竞选集会。他没有尝试弥合分歧,反而选择火上浇油。

他点名批评巴西的出口政策威胁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公开宣称气候变化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甚至指责联合国“资助”了移民危机。

这些为国内选民量身定做的口号,在一个寻求国际共识的多边外交场合,显得那么格格不入。随后就有相关机构指出,他的演讲其实有很多不实与夸大的信息,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向国内支持者塑造“强人”形象。

演讲期间掌声零零落落,主要来自美方代表团和少数几个盟友,绝大多数国家的代表都保持着沉默。这寂静比任何嘘声都更具杀伤力。这种听觉上的鲜明反差,直观地暴露了美国外交影响力正在“孤岛化”的窘境。

一个超级大国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声,但它无法强迫别人认真倾听,更无法强制他人认同。讲台本应是展示权力的舞台,此刻却成了一个上演“独角戏”的孤台。

讽刺的是特朗普在演讲中还透露,自己上台前曾与卢拉有过一次约39秒的后台会面和拥抱,他形容卢拉是“一个很好的人”,两人“化学反应极佳”。

可就在几个月前他的政府才刚刚宣布,将部分巴西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提升至骇人的50%,给出的理由更是匪夷所思——回应巴西“干涉美国公民自由”的行为。

一边是口头上的亲密,一边是行动上的重拳,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进一步消耗着美国的国际信誉。

他甚至警告巴西,如果没有美国,巴西将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失败。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配上现场的冷遇,显得格外讽刺。

就在联大讲台上吵得不可开交之际,中国在另一个战场落下了一枚极为关键的棋子。

棋盘上的一步静棋

就在昨天北京宣布,将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不在寻求新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享有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所谓“特殊与差别待遇”,通俗点说就是WTO给发展中成员的一些“优待”,比如可以有更长的规则过渡期、承担更低的关税减让义务等等。

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放弃对自己有利的地位,是极为罕见的行为。中国选择在这个美欧、美拉矛盾激化的时间点宣布此事,其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

外界普遍将此举解读为一次高明的“拆弹”行动。长期以来美国攻击中国最常用的一个借口,就是指责中国顶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帽子,却仍在WTO里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占尽了便宜”。

现在中国主动放弃了这项权利,相当于釜底抽薪,让这个攻击的靶子瞬间消失了。这步棋的深意远不止于此。它标志着中国正在从“被定义”转向“自定义”。过去中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由他人评判且备受争议。

如今中国依据自己的经济现实,主动调整自身定位。这不仅是一个成熟力量的自信表现,更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更多依靠的是自身实力,而不是优惠政策。

中国商务部的官员将此举定性为彰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大国担当”。同时官方也巧妙地通过“三个不变”原则,给出了一个双重解释:一个是对发达国家展示了负责任的姿态。

但同时又向“全球南方”的伙伴们强调,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永远是发展中国家阵营的一员,捍卫发展中成员权益的决心不变。

这步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自身的实践,引领和推动国际贸易规则朝着更公平、更现代化的方向演进。

这正是“棋局政治”的精髓:低调、务实,着眼于长远。它不追求一时的口舌之快,而是通过在关键制度节点上的精准操作,不动声色地积累战略优势和国际公信力。

今年的联合国大会,既是“讲台政治”的高光时刻,也是“棋局政治”的悄然布局。前者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新兴力量对旧有秩序发出的直接挑战和呐喊。后者则展现了另一种更为内敛和深远的权力积累方式。

如果美国继续沉迷于那种只为国内观众表演的“独角戏”,其全球领导力被空心化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而未来的世界舞台,或许将属于那些既敢于在讲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又善于在棋局中冷静布局的国家。

毕竟最终能够决定国际地位的,不仅仅是谁的嗓门最大,更是谁的棋路,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阿离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