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5年度“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因其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获 2025年度化学领域“引文桂冠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内地科学家。
9月25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5年度“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因其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获 2025年度化学领域“引文桂冠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内地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
获奖成果具有诺奖级影响力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基于多维度数据综合评估,包括科研成果的被引表现、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和突破性、核心贡献者识别、同行认可度等综合评定,涵盖化学、医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他们的研究成果具有诺贝尔奖级别的影响力。自2002年设立以来,已有83位“引文桂冠奖”得主最终荣获诺贝尔奖。
今年,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22位杰出学者获此殊荣,其中美国10人,法国3人,德国、日本、瑞士各2人,加拿大、荷兰及首次入选的中国内地各1人。
14年,从原创概念到实现万吨级应用
2011年,张涛等人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将多相催化研究推进到原子精准尺度,为实现多相催化过程的精准调控奠定了科学基础,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张涛团队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不仅推动了催化科学本身的发展,还广泛影响了能源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交叉学科。单原子催化不仅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还指导和推动了实际工业应用,目前已有万吨级规模的新过程实现工业化应用,为绿色化工和“双碳”目标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张涛院士研究团队
张涛表示,该奖项的获得是对“单原子催化”概念原创性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肯定,“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科学家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推动催化科学和化学的进一步发展”。
他相信,单原子催化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塑造原子精准的催化研究新范式,使高效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成为可能,推动全球新能源和绿色化工的发展。
彰显中国科学的全球影响力
首位中国内地的引文桂冠奖得主的产生,彰显出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根据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最新发布的G20研究与创新计分卡,2024年中国内地以近90万篇论文领跑G20研究产出,是2015年的三倍。
据介绍,2002年以来,科学信息研究所的专家每年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和引文数据,遴选出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1970年以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录约6400万篇论文中,不到0.02%被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引文桂冠奖得主通常从这些论文作者中甄选产生。
2002-2024年“引文桂冠奖”华人科学家获得者
生理学或医学领域
·2014年 钱泽南(Robert Tjian)
·2017年 张远(Yuan Chang)
·2022年 李文渝(Virginia Man-Yee Lee)
物理学领域
·2014年 张首晟(Shoucheng Zhang)
·2014年 杨培东(Peidong Yang)
·2015年 王中林(Zhong Lin Wang)
·2020 戴宏杰(Hongjie Dai)
化学领域
·2008年 钱永健(Roger Tsien) * 随后于当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14年 邓青云(Ching w. Tang)
·2016年 张锋(Feng Zhang)
·2016年 卢煜明(Dennis Lo Yuk Ming)
·2022年 鲍哲南(Zhenan Bao)
2025年度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