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孩子,要爱得有分寸,别让爱变成伤害。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少当妈的,恨不得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含在嘴里,啥事都替孩子包办了,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可这种爱,真能让孩子好吗?
爱孩子,要爱得有分寸,别让爱变成伤害。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少当妈的,恨不得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含在嘴里,啥事都替孩子包办了,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可这种爱,真能让孩子好吗?
最近,明星狄莺和她儿子孙安佐的事儿又被大家拿出来说事儿了。狄莺对儿子那真是“爱”得出了名,可结果呢?儿子没少惹麻烦,甚至还摊上了官司。这不禁让人反思,狄莺式的教育,到底是母爱,还是“母害”?
说起狄莺,大家可能都知道她是个很强势的女人。她对儿子的管教,那叫一个严。从小到大,儿子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甚至交什么样的朋友,都得听她的。儿子稍微有点不听话,她就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骂。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狄莺竟然让儿子十二岁才断奶,十五岁还跟她睡在一张床上。这都啥年代了,还搞这一套?儿子都这么大了,也该有自己的隐私和空间了吧?这种“爱”,简直让人窒息。
而且,狄莺还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育儿方式。她经常在节目里说,自己为了儿子付出了多少,儿子有多么优秀。可实际上呢?儿子并没有像她说的那么完美,反而问题不少。
孙安佐从小就被妈妈管得死死的,啥都得听她的。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变得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等到了青春期,压抑已久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就开始叛逆,甚至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后来,孙安佐去了美国留学,没了妈妈的管束,就像脱缰的野马,彻底放飞自我。先是扬言要炸学校,后来又非法持有枪支,结果被美国警方逮捕,还被判了刑。这事儿一出,狄莺的脸都丢尽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儿,狄莺并没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反而还一味地袒护儿子,说儿子是被冤枉的。她花了大把的钱请律师,想方设法地把儿子从美国弄回来。
回国后,孙安佐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惹是生非。又是搞直播,又是当网红,还时不时地闹出点绯闻。狄莺依然对儿子百般纵容,甚至还帮着儿子炒作。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狄莺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病态的控制。她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儿子。可结果呢?儿子并没有成为她想要的样子,反而走上了一条歪路。
那么,狄莺式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控制欲太强。狄莺对儿子的控制,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她不给儿子任何自由,不让儿子有自己的想法,这无疑会扼杀儿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其次,是过度保护。狄莺对儿子百般呵护,生怕儿子受到一点委屈。可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儿子缺乏抗挫能力,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再次,是缺乏尊重。狄莺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子,不尊重儿子的个性和选择。这会让儿子感到压抑和不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狄莺之所以会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也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很早就出来打拼。她渴望成功,渴望被人认可。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能够出人头地,实现她未完成的梦想。
但是,她却用错了方式。她把儿子当成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没有看到儿子的优点和潜力,也没有给儿子足够的爱和支持。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成为“狄莺式”的父母呢?
首先,要学会放手。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父母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把孩子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父母要做的,是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再次,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总而言之,爱孩子,要爱得有分寸,别让爱变成伤害。父母要学会放手,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别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更别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未来。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把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说到底,养孩子就像种树,你得给他阳光雨露,还得让他自由生长。你不能天天扒开土看看,也不能硬把他往你想要的方向掰。让他顺其自然,长成他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才是最好的。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爱孩子不是占有,而是付出。付出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去陪伴孩子,去支持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记住,爱要适度,过度就是伤害。别让你的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做个智慧的父母,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这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说育儿报育儿教育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