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百集团,背水一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3:15 1

摘要:9月26日,中百集团将同时开业51家硬折扣商店,这不仅是中百集团面对困境的一次深刻转型,也是决定未来十年命运的背水一战。

9月26日,中百集团将同时开业51家硬折扣商店,这不仅是中百集团面对困境的一次深刻转型,也是决定未来十年命运的背水一战。

——题记

作为武汉人,看到中百集团这个名字,心里总会泛起一阵复杂的情感。它不仅是一家超市,更像是刻在武汉人记忆里的一枚印章——从学生时代在森林公园附近的门店里挑选烧烤食材,到疫情期间窝在家里收到它送上门为的生活补给。如今,这个陪伴了武汉几代人的老牌超市,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中百的故事始于1937年,江汉路上的中心百货,它最初是由爱国人士发起创立。

从“中心百货”到湖北省的商业龙头,它用八十多年时间,成长为武汉商界的传奇品牌。鼎盛时期,它是所有品牌进驻武汉的必选合作伙伴,盈利能力堪比“印钞机”。

但真正让武汉人津津乐道的是它在疫情期间立下的汗马功劳。2020年的那个冬天,整座城市按下暂停键,是中百员工的迎难而上,保障了一千三百万武汉人的基本生活。

然而,谁也没想到,疫情在成就中百高光时刻的同时,也为它的困境埋下伏笔。当生活回归常态,被改变的消费习惯却再也回不去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即时零售,这些新兴模式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实体商业。

中百的财报记录着这场寒冬的残酷,2021-2025年连续五年亏损:

2021年,亏损0.22亿元;2022年,亏损3.2亿元;2023年,亏损3.38亿元;2024年,亏损5.28亿元;2025年1-6月,亏损2.55亿元。

短短4年半时间,累计亏损已高达14.6亿元。曾经遍布街头的中百超市,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2024年关闭了167家社区超市,2025年上半年又净减少88家网点。

△中百仓储吉庆街店,一片漆黑,令人无限唏嘘

面对生存危机,中百开始了一场壮士断腕的自救。除了关闭大卖场、收缩战线外,中百也在逐步调整经营策略:一是逐渐将店铺按照“胖东来”模式进行调改;二是逐步将租金高昂的大卖场替换成成本更低的便利店业态。

近日,中百集团又投下了一个“重磅炸弹”——9月26日,51家硬折扣店同时开业

这些门店主要分布在湖北核心区域,包括武汉13个区和黄石市。

这不是简单的门店升级,而是一次彻底的商业模式重构。硬折扣模式的核心是“极致效率”:精简SKU、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极致低价

中百集团透露,折扣超市中定价9.9元及以下的商品高达500款。这与德国全球连锁折扣超市奥乐齐的“9.9元爆品”策略高度相似。

店内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优势尤其明显。例如,自有品牌“百屿森”红烧牛肉面(委托商为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7连包售价仅为10.8元,比同一货架上的传统品牌便宜近5元

对于保质期短的生鲜商品,门店执行严格的“日清”政策。例如,烤鸡等熟食保质期仅为一天,早晨烤制,到了晚上七点左右便开始打折,到八点进行正规打折处理。一只原价16块多元的烤鸡,打折后可降至8.4元。而这与“胖东来”等顶流超市的做法高度契合。

硬折扣店通常不在黄金商圈,而是集中在社区,通过选品、定价吸引消费者。

此前,硬折扣店模式在美国、德国、韩国等地均已获得验证,在德国更是达到15%+的渗透率。

假设我国硬折扣渗透率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则我国社区硬折扣+仓储会员店两类硬折扣空间有望达到近7000亿。

这个赛道,有望长出大公司。正因如此,京东、美团、盒马、物美等零售巨头已纷纷加码。

中百集团要想从新赛道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但这种对市场的敏锐判断与变革的勇气,值得肯定。

未来,能否打造出差异化优势、深化供应链能力,并在新赛道中建立护城河,将是决定中百能否真正实现复兴的关键。

中百“背水一战”的背后,是沉重的现实:如果继续亏损,这家上市26年的老牌企业可能面临退市风险。而一旦走到那一步,这家陪伴了几代武汉人的老牌商超真的就危险了。

此刻,全武汉都在关注着中百的这“全力一搏”,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中百的成败,更关系着2万多名雇员、数千家供应商、以及分布在全省1600余家门店的命运。

所以,武汉市民,有空就去家门口新开的中百折扣店看看吧。

真心期待,武汉商业的这块金字招牌,能够东山再起,继续闪耀下一个八十年。

来源:风云武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