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零”这个数,在网球记分里代表“love”,听着浪漫,放在中网资格赛成绩单上却像一记闷棍——十张中国面孔,十场告别,资格赛第二轮还没开始就集体收工,这是2015以后头一回。
“零”这个数,在网球记分里代表“love”,听着浪漫,放在中网资格赛成绩单上却像一记闷棍——十张中国面孔,十场告别,资格赛第二轮还没开始就集体收工,这是2015以后头一回。
外卡发得够慷慨,结果把“主场红利”打成了“主场压力”,球迷还没进场,球员先被自家门槛绊倒。
更扎心的是,正赛抽签一落地,外卡们几乎全被分进“死亡半区”:张帅对上西尼亚科娃,双重大满贯女双冠军,单打最高到过世界第12,今年美网刚把高芙逼进三盘;袁悦抽中“磨王”普丁塞娃,去年把莱巴金娜拖得摔拍子的那位;韦思佳、施晗这些第一次踏进WTA1000正赛的小将,对手排名全在百大边缘,看似不高,却正是那种“会打不会名”的硬地老油条。
一句话,签表出来,空气里先飘出一股“学费”味。
唯一被分到“阳光角落”的是郑钦文。7号种子,首轮避开种子杀手,组委会干脆把黄金时段留给她——27号晚上七点半,五棵松中心球场,CCTV5+直播,连暖场灯光都提前彩排好。
热搜已经爆了3.2亿阅读,可对手偏偏是西尼亚科娃——对,就是那位如果双打赛场遇到、连斯瓦泰克都得礼让三分的捷克姑娘。
单打击球节奏不快,但线路刁、反手稳,最擅长把年轻人的火力拖成“长跑”。
郑钦文美网后歇了三周,肌肉记忆还在,比赛气味却需要现找,第一脚油门就踩在这种“牛皮糖”身上,输赢先放一边,节奏一旦拖过晚上九点,北京夜风一凉,手臂就会开始发沉,那才叫真考验。
资格赛全军覆没那天,混采区里有个细节:小将白卓璇背着球包,包外侧还挂着温网青少年冠军的徽章,记者问她下一步,她憋了半天只挤出一句“先回佛山,冬训再说”。
没有眼泪,也没有鸡汤,就是一句“先回”。
这大概才是当下中国女网最真实的注脚——外卡可以送你到舞台中央,可聚光灯一亮,对手不会管你几岁、从哪儿来,球速不会自动降20公里。
体制、经费、外教、科技都到位了,最后那一拍还是得自己抡。
抡不过去,就得像白卓璇一样,先回家,再练。
所以27号晚上,别只盯着比分。
看看郑钦文怎么在开局十分钟里找到击球手感,看看她面对对方慢速深球时选择加旋还是抢点,看看她如果先被破发,脸上有没有去年巴勒莫那股“老子跟你拼了”的狠劲。
这些细节才是中国网球真正的“进度条”。
赢了她就是年度亚洲一姐,输了也别忘了,她走的这条路,正是资格赛那十个孩子下一步要啃的硬骨头。
中网年年办,外卡年年发,可“零”这个数字不会说谎。
它提醒所有人:主场可以给你掌声,但给不了分数;球迷可以给你热搜,但给不了胜赛点。
想要把“love”改写成“game”,只能像郑钦文那样,把每一拍都当成最后一拍,把夜场灯光当成清晨太阳——先打赢眼前这个捷克姑娘,再谈什么叫“中国赛季”。
来源:蠢羊聊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