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科技部公布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北京大学章志飞和韦东奕主持的项目《流动转捩机理的数学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建议等级为二等奖。这一项目解决了自1883年Reynolds著名管道流体实验以来流体力学中的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
韦东奕科研成果通过初评,拟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意味着什么?
不容易!韦东奕的名字出现在国自然初评通过名单上,背后是十余年来从奥数天才到科研工作者的默默耕耘。
9月22日,科技部公布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北京大学章志飞和韦东奕主持的项目《流动转捩机理的数学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建议等级为二等奖。这一项目解决了自1883年Reynolds著名管道流体实验以来流体力学中的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
从IMO金牌得主到国家自然科学奖候选人,韦东奕的科研之路再次受到关注。这一科研项目提名者包括黄飞敏、李嘉禹、张旭、范辉军和雷震等几乎都是国内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强大的提名团队也印证了该项研究的重要性。韦东奕这项科研成果含金量有多高,有什么应用价值,咱们普通民众未必能搞懂,但是既然有这么多所在领域的大牛,愿意站出来为其背书,其高明之处不言而喻!
或许有人觉得这也只不过是通过初评而已,没什么值得惊讶,其实不然。下面让我们看看能通过初评,走到这一步有多么不容易。
01 奖项评审的残酷筛选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历来以严格著称,2025年度的评选更是被称为“国内科技奖史上难度最大的一届”。评审周期变化和通过率的大幅降低,使得竞争异常激烈。
根据公开数据,2025年度国家科技奖受理通用项目1304项,其中约500项通过网评,网评通过率约为38.3%。进入会评阶段后,将再刷掉一半项目,最终约250个项目能够通过初评,受理项目初评总通过率仅为19.2%。
通过初评的项目已实属不易。2025年度通过初评的通用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共6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5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34项。此外,还有专用项目57项在相关单位内部公示。
诚然,初评只是第一道关口。根据公告,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对公示项目提出异议。这意味着韦东奕参与的项目还需要经过公示期的考验。其实这公示期对于做基础研究的韦东奕“韦神”而言,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了,过这关毫无悬念!
02 国家级奖项的学术分量(含金量)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三大奖项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尤为注重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是对科学家基础研究成果的最高认可。
2025年初评通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中,仅有4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建议等级,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昌大学和燕山大学。绝大多数项目(包括韦东奕参与的项目)初评建议等级为二等奖。
如果最终获奖,将对韦东奕的学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此前韦东奕是北京大学的助理教授,根据北大的职称体系,这一职位可以享受一级副教授的待遇,并具有博士招生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将极大有助于他通过考核,晋升为长聘副教授。
(注:根据公开报道,2025年8月1日公示期结束后,按理韦东奕已通过北大长聘副教授考核,但校方未发布正式任命通知,目前在北大数院官网上显示职称为: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得,通常意味着研究成果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对科研人员申请重大项目资助、组建团队、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03 韦东奕的学术转型与突破
韦东奕的学术道路堪称从“竞赛天才”到“科研工作者”的成功转型范例。他在学生时代创下傲人记录,连续两届以满分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但竞赛成绩与科学研究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不少竞赛高手难以在科研领域取得同等成就。
而如今韦东奕已成功跨越了这一鸿沟。在偏微分方程领域深耕多年,最近他又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他的研究成果已被多个国际著名数学期刊接受并发表。北大数院也把韦东奕及其科研成果列在“优秀院友”榜榜首。
2019年11月,世界闻名的布尔巴基讨论班专门讨论韦东奕与合作者在Oseen涡算子的拟谱和谱下界的估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布尔巴基讨论班是数学界的顶级学术活动,这一认可充分体现了韦东奕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韦东奕与章志飞等人引入的波算子方法和预解估计方法,解决了流动稳定性理论中一系列重要公开问题。这些方法创新展现了韦东奕从问题解决者到理论构建者的蜕变。
04 “韦神”未来学术道路展望
即使最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韦东奕的学术道路仍面临挑战与机遇。从国内外科学家的成长规律看,他正处于科研创造的黄金时期。如何在保持基础数学研究深度的同时,拓展交叉学科影响力,将是他未来需要思考的方向。
韦东奕近期与其他学者合作,在数学界顶级期刊《Forum of Mathematics, Pi》上发表了关于超临界散焦非线性波动方程爆破现象的研究,表明他在多个研究方向上也有建树,科研潜力不容小觑!
北大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很可能为韦东奕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业内人士指出,韦东奕通过考核,晋升为长聘副教授之后,可享受正高待遇,往后可继续向二级教授、一级教授发展。北大一向重视基础数学研究,应该会为这样的天才提供适宜的科研环境。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韦东奕的学术风格代表了一种纯粹的科研精神。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他始终保持对数学的纯粹热爱,每月生活费不过数百元,一个矿泉水瓶和一袋馒头成为日常标配。这种极简主义生活方式背后,是对科学探索的专注与执着。
值得注意的是,初评通过并不等于最终获奖。根据公告,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对公示项目提出异议。最终获奖名单将在异议处理期结束后正式公布。
纵观韦东奕的学术轨迹,从IMO金牌到国家奖候选,他完成了从解题高手到问题提出者的转变。国家自然科学奖或许将为他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但无论结果如何,他对数学的纯粹热爱已成就一段传奇。
至此,那些曾经质疑韦东奕“韦神”科研能力的人,是否对这位低调、纯粹的年轻科学家印象改观了呢?
来源:白公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