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计,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一直备受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然而,在具体落地过程中,个别地方却因责任心缺失、监管缺位,让这一惠民工程蒙上“瑕疵”。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计,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一直备受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然而,在具体落地过程中,个别地方却因责任心缺失、监管缺位,让这一惠民工程蒙上“瑕疵”。
近期,江苏省江阴市一项总投资超1亿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便因村民举报的质量问题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4月10日,江苏省江阴市乡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招标公告,启动“江阴市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发国债)”。该项目覆盖青阳镇树家村、月城镇黄桥村等5个片区,计划新建及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1.6万亩,合同投资达1亿余元,其初衷本是为当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让种粮户切实受益。 但这份美好的“民生蓝图”并未按预期落地。
9月18日至19日,公益调查员根据村民举报,对多个片区展开实地走访,所到之处满是村民的怨言。
据了解,项目整理后的高标准农田交由当地政府,再由政府转包给种粮大户或个人种植。
青阳镇树家村村民向调查员透露,农村农业局曾计划按每亩每年收取小麦700斤、水稻1050斤(合计1750斤)的标准收取承包费,因种粮户强烈反对,经协商才改为每亩每年缴纳600元承包费,收费争议已让种粮户心生不满。
而比收费争议更核心的质量问题,更让种粮户苦不堪言。青阳镇树家村一位正在水稻田拔草的村民抱怨道:“这片高标准农田今年才第一次种水稻,可复垦搬迁的地方全是石头,基础根本没做好,田里存不住水,大型农机也没法进来作业,种地比以前还费劲。”
在祝唐镇永平村,公益调查员发现部分高标准农田存在撂荒现象,杂草疯长,难寻水稻踪迹;更严重的是,一些机耕路竟用建筑垃圾铺设而成,不仅影响农机通行,还埋下了安全隐患。华士镇陆南村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村民指着水稻田介绍,水稻长势好的土地没有流转,是村民自己种植的,而水稻田长满杂草的则是种粮大户负责的区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陆桥村民更是直言,自己种了一辈子地,从未见过高标准农田变成如今这副模样。
9月19日下午,公益调查员首先致电江阴市农村农业局农田科,说明实地调查发现的问题并请求派工作人员到现场察看,却遭到明确拒绝。
无奈之下,调查员转而联系无锡市农村农业局,详细反映了农田撂荒、草害严重、机耕路违规铺设等情况。值班工作人员记录相关问题后表示,会将情况转交市局相关处室,若调查确认问题属实,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方责任。
不久后,公益调查员接到江阴市负责高标准农田工作的王某来电。王某称已收到市局转发的材料,却表示“不需要去现场查看”,并对问题给出解释:“高标准农田有抛荒的但不存在大面积抛荒,今年高温气候对水稻生长影响大;部分水稻采用直播种植,草害控制难度高,才导致局部出现草害问题。”这番未到现场便作出的“解释”,与调查员实地所见的“石头满地、野草疯长、农机难行”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村民对高标准农田工程的期待大打折扣。
目前,无锡市级部门尚未公布后续调查进展,这场涉及亿元投资、关乎千亩农田与种粮户利益的争议,仍在等待一个负责任的答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是“高标准”与“惠民生”,若工程质量不过关、监管回应流于表面,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财政资金,更会损害群众对政策的信任,动摇粮食安全的根基。期待当地能正视问题,深入实地排查整改,真正让高标准农田成为守护粮食安全、惠及百姓的“放心工程”。
来源 | 315诚搜网 社会公益调查组
声明:本文系诚搜号上传,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来源:村庄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