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觉得退休就是跳广场舞、带孙子,现在才发现学习才是最好的‘保养品’。”9月5日,在陕西老年大学舞蹈教室,70岁的李丽娜正跟着节拍练习民族舞。如今,越来越多像李丽娜这样的老年人走进老年大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以前觉得退休就是跳广场舞、带孙子,现在才发现学习才是最好的‘保养品’。”9月5日,在陕西老年大学舞蹈教室,70岁的李丽娜正跟着节拍练习民族舞。如今,越来越多像李丽娜这样的老年人走进老年大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然而,这条“求学路”并不轻松。
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参加学习的学员超2000万人。但面对31031万老年人口中,至少60%有上老年大学的需求,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从“带孙”到“上课”,晚年生活换了样
李丽娜是陕西老年大学的“资深学员”,10年间报了5个兴趣班,从唱歌、舞蹈到表演、模特,退休生活被课程填满。
她身后,是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老年群体。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我国老年大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开始更多地追求“学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年大学受到广泛关注。
“60后、70后老年人文化层次更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多元,不仅钟情于书法、绘画、舞蹈等传统课程,还热衷于旅游英语、短视频制作、无人机摄影等新潮内容,部分老年人甚至希望通过学习实现‘二次价值’。”陕西老年大学副校长李斌介绍。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已开始动态调整,课程正从单纯的娱乐性,逐步向智能性、知识性、技能性拓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记者翻看陕西老年大学课程表,从传统舞蹈、声乐、书法再到AI智能应用与生活、无人机航拍、手机短视频拍摄剪辑、旅游英语、茶道艺术与品鉴等,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令人眼前一亮。
目前学校设置器乐、外语、文史等9个系50余门课程,431个教学班,在校学员1.4万多人次。
然而,想要获得老年大学的上学名额并不容易。与先进地区相比陕西还存在资源覆盖的城乡失衡、课程体系的标准化欠缺、社会参与的机制短板等差距。
如何破解?
今年9月,陕西老年大学曲江校区正式开学,新增800余个学位,为西安城南片区老年人提供了就近入学的便利,目前学校形成北、西、南、曲江四个校区格局。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拓展办学空间,目前,已在省直单位、国企和高校设立23所分校,在校学员2.6万人次。
此外,学校还与社区、养老院深度合作,在三桥养老院等机构设立教学点,通过“嵌入式”扶持,派遣师资、提供课程,让行动不便的老人足不出院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就近入学、便捷学习”。陕西老年大学秦腔团、民乐团等18个活动团队,活跃在社区,成为传播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兴趣到创业,老手艺变成“新事业”
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县级及以上老年大学中,有85.36%为政府办学。仅依赖公办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等传统模式远不能满足潜在的老年人受教育需求。
为破解老年教育供需不平衡的难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举措,如“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等。在政策激励下,一批市场化老年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并与公办老年大学形成错位发展。
“没想到在老年大学,我的老手艺还能变成‘新事业’!”刘阿姨曾是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的技工,如今在陕西银龄老年大学银龄创客中心的帮助下,她制作的手工皮具通过短视频平台走进大众视野,不仅收获了众多粉丝,在获取流量的同时带动产品销售,实现“技能变现”,开启了微型创业之路。
在传统认知里,老年大学多以兴趣教学为主,但陕西银龄老年大学却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道路——依托银龄创客中心,构建“孵化+赋能+变现”的全链条运行模式,帮助老年人将经验、技能转化为社会价值与经济收益。
创客中心专门成立孵化小组,从IP账号打造、内容策划到短视频制作、流量运营全程跟进,为银发创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除了赋能银发创客,陕西银龄老年大学还聚焦特定群体需求,打造精准服务平台。针对退役军人,学校成立老兵学院,提供吹拉弹唱、主题活动等定制化服务,让退役军人找到身份认同与组织归属感。
“不同于传统老年大学的普惠式教学,老兵学院围绕退役军人的共同经历与需求设计活动,如红色主题研学、战友联谊等,既传承了军旅文化,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此外,学校还计划探索老兵文工团等衍生项目,进一步拓展服务边界。”陕西银龄老年大学校长任芮瑶说。
在任芮瑶看来,老年大学早已超越单纯的教与学,更应该是一个让老年人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广交朋友的平台,最终成为他们服务社会、实现新价值的窗口。
从代际融合到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最后一环”
如何让更多银发族“有学上”“上好学”,不仅关乎个体晚年幸福,更关系到如何真正构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融的学习型社会。
“老年教育不是‘夕阳事业’,而是激活银发价值、促进社会和谐的‘朝阳产业’。”在谈及陕西老年教育发展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所长张鹤结合多年实证研究,深入剖析了老年教育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中的关键作用。
他认为,老年教育具有四重价值:助力积极老龄化、促进代际融合、激活银发经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老年教育在缓解老龄化压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中,通过“祖孙共学”“老少同乐”等活动,促进代际融合,逐步打破认知壁垒。
据介绍,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年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针对当前问题,张鹤建议加快制定《陕西省老年教育促进条例》,在土地供应、财政投入、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为老年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实施“农村老年教育振兴计划”,在县、镇、村三级分别建设示范性老年大学、学习点与学习站,通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等活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