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英国南极考察处的科学家称,受温暖的海水影响,世界上最大的冰山A23a正“迅速分解”为“几大块”,未来几周可能持续解体并变小到难以辨识。冰山从冰架断裂脱落是一个自然过程。不过,研究人员说,南极冰架近来流失冰的速度加快,或许与人类行为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相
2025.09.03-09.10
10、世界最大冰山解体
09、丰田宣布将首次在欧洲生产纯电动车型
08、三大交易所就三项应用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07、中巴可持续发展中心揭牌
06、印度批准1.7亿美元关键矿产回收计划
05、韩国发布“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
04、新加坡筹集5.1 亿美元加速亚洲绿色基建
03、“灵息·可持续发展目标大模型”发布
02、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1、《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布
10
世界最大冰山解体
9月3日,英国南极考察处的科学家称,受温暖的海水影响,世界上最大的冰山A23a正“迅速分解”为“几大块”,未来几周可能持续解体并变小到难以辨识。冰山从冰架断裂脱落是一个自然过程。不过,研究人员说,南极冰架近来流失冰的速度加快,或许与人类行为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环球时报)
09
丰田宣布将首次在欧洲生产纯电动车型
9月10日,丰田捷克制造公司宣布将启动新型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这款新型纯电动车型将成为丰田欧洲工厂生产的首款纯电汽车。丰田表示,其将斥资约6.8亿欧元用于科林工厂的扩建,以容纳新车及其电池的生产,并新建喷涂与焊接车间。这项投资中还包含捷克政府高达6400万欧元的投资,用于建设电池组装专用设施。(界面新闻)
08
三大交易所就三项应用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9月5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修订了各自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拟新增附件《第三号 污染物排放》《第四号 能源利用》《第五号 水资源利用》作为应用指南,自2025年9月5日起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这次发布的内容是在两项已有附件的基础上,围绕环境相关议题,再次编制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项附件作为具体应用指南。这是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进一步提供“说明书”。(每日经济新闻)
07
中巴可持续发展中心揭牌
9月3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巴西亚马逊环境研究所(IPAM)联合举办的“中巴森林与自然研讨会:COP30及未来展望”期间,中国计量大学与IPAM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并揭牌“中巴可持续发展中心”,该中心旨在通过搭建学术与实践交流平台,推进中巴在森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社区发展、可持续农业等议题的合作,分享中国经验,共同产出科研成果与最佳实践案例。(中国青年报)
06
印度批准1.7亿美元关键矿产回收计划
9月7日,印度内阁批准了一项价值150亿卢比的激励计划,以促进关键矿产的回收利用,从二次资源中分离和生产关键矿物。这些矿物包括电子垃圾、锂离子电池(LIB)废料以及报废汽车中的催化转化器等其他废料。(驻印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05
韩国发布“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
8月25日消息,韩国政府日前发布“新政府经济增长战略”,计划以“人工智能大转型”和“超创新型经济”为目标,推进由企业主导的“三十大技术领先项目”。“人工智能大转型”包括以建设人工智能强国为目标支持企业开展多项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公共服务创新;加强全民人工智能教育等。超级创新产业方面,政府将在先进材料与零部件、气候、能源、生物医药、文创、美妆和食品等领域推进15个重点项目。(新华社)
04
新加坡筹集5.1 亿美元加速亚洲绿色基建
9月8日,新加坡央行宣布,已获得5.1亿美元承诺资本,用于支持东南亚和南亚绿色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的新基金。该基金名为“绿色投资伙伴关系”,将支持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可持续交通等领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表示,此次融资由多家重要的区域和国际机构筹得。出资方包括专注于亚洲市场的汇丰银行、澳大利亚政府以及新加坡国有投资者淡马锡等。(World Energy News)
03
“灵息·可持续发展目标大模型”发布
9月6日,在第五届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上,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推出全球首个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大模型——“灵息·可持续发展目标大模型”,该模型构建了智能化三维交互分析工具,具备地理空间精准搜索、遥感信息智能识别与提取、空间数据统计分析及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等核心功能,显著降低可持续发展目标空间数据的应用门槛,目前可支持全球城市热舒适度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等应用。(中国科学报)
02
国务院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月10日,国务院批复自然资源部关于报请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批复表示,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重要保障。(新华社)
01
《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布
9月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证券日报)
2025.09.10-09.17
10、实现性别平等必须优先考虑六大行动领域
09、中国新增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08、中国首个海上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超1亿立方米
07、金光集团发布可持续发展平台
06、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住宿企业ESG管理体系要求》
05、福布斯中国发布2025中国ESG 50强
04、《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
03、《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应用指南正式印发
02、国办印发《“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01、世贸组织《渔业补贴协定》正式生效
10
实现性别平等必须优先考虑六大行动领域
《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2025性别快报》9月16日 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PROGRES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GENDER SNAPSHOT 2025)
沿当前的发展轨迹,全球都将错失实现性别平等(SDG5)的任一指标。该报告指明了必须优先考虑的六大行动领域,以确保妇女和女童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重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包括:数字改革、消除贫困、零暴力、充分和平等的决策权、和平与安全、气候正义。性别平等带来的收益同样巨大。聚焦照护、教育、绿色经济、劳动力市场及社会保护领域的加速行动与干预措施,有望在2050年前使极端贫困妇女和女童减少1.1亿人,释放累计经济回报约342万亿美元。(联合国妇女署)
09
中国新增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9月10日,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到200项。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央视新闻)
08
中国首个海上碳封存项目累计碳封存量超1亿立方米
9月10日,中国海油宣布,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220万棵,标志着中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已臻成熟。2025年5月,该项目投用,实现了海上CCUS装备、技术和工程的全链条升级,通过技术手段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氧化碳封存。未来10年,该油田将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光明网)
07
金光集团发布可持续发展平台
9月10日,金光集团在雅加达发布新的可持续发展平台Regenesis,计划未来10年内每年投入3000万美元,用于印度尼西亚100万公顷热带雨林保护与修复,标志着金光集团在可持续森林管理和气候行动方面迈出重要一步。Regenesis框架下的森林正向政策(Forest Positive Policy)同日发布,该政策以森林、人和价值链为支柱,金光集团承诺在价值链范围内保护并修复100万公顷生态系统,赋能社区、维护人权、关爱员工,并通过负责任的供应商管理创造共享价值。(新华财经)
06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住宿企业ESG管理体系要求》
9月11日,中国饭店协会行业成果发布暨签约活动在服贸会举办,会议发布《住宿企业ESG管理体系要求》,并启动《中国住宿企业可持续发展北京倡议》,积极践行ESG治理方式,大力发展绿色饭店,协同推动数智化转型建设数字饭店,全面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国青年网)
05
福布斯中国发布2025中国ESG 50强
9月11日,福布斯中国发布ESG 50榜单,从2025年福布斯全球2000强榜单中遴选50家在合规与创新、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实现突破的中国企业,同时从近百个案例中甄选10个参考样本。此次榜单聚焦自然-社会系统整合、AI治理等关键领域的先锋企业,旨在勾勒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在今年的榜单中,至少有35家上榜企业已把AI当成了ESG管理的核心工具,而且其中约一半的企业还专门制定了AI使用的伦理规则。(福布斯中国)
04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印发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总体目标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人民财讯)
03
《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应用指南正式印发
9月12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应用指南》。该《指南》以2024年11月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为基础,结合2025年6月征求意见稿的社会反馈修订而成,当前暂由企业自愿实施,其发布标志着我国可持续披露制度从框架构建迈入实操落地阶段。(证券日报)
02
国办印发《“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9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修编后的《“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指导各地区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规划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着力优化治理格局,完善政策措施,巩固拓展建设成果,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新华网)
01
世贸组织《渔业补贴协定》正式生效
9月15日,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在日内瓦举行《渔业补贴协定》特别会议,4个世贸组织成员巴西、肯尼亚、越南及汤加向世贸组织递交了批准书,批约成员总数达到法定要求,《渔业补贴协定》正式生效。《渔业补贴协定》要求取消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捕捞补贴、过度捕捞鱼类种群补贴和无管制的公海捕捞补贴,并纳入了渔业执法、资源可持续性评估、政策透明度、国际合作等渔业管理要素。(新华网)
2025.09.17-09.24
10、国新办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
09、全球13类主要滨海生态系统分布情况首次发布
08、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07、安踏携手国际知名时装设计师发布可持续运动时尚系列
06、国内核电首个海水二次循环冷却塔完成主体施工
05、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04、全国首个国标零碳园区在雄安新区授牌
03、中国首条绿色供能铁路项目正式投运
02、澳大利亚政府公布2035年减排目标
01、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达1734.8万个
10
国新办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9月19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China′s Achievements in Women′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广大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6亿9千多万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高等教育在校女生占比达到50.76%,女性在就业人员中占比43%,在科技工作者中占比45.8%,在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从业者当中占比三分之一。中国深度参与妇女事业的全球治理前所未有。与全球140多个国家、420多个妇女组织、机构还有联合国机构保持友好交往,在20多个国家实施了超过4000万美元的赋能项目,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0多万名女性人才,为100多个国家妇女就业提供帮助。(新华社)
09
全球13类主要滨海生态系统分布情况首次发布
9月24日 自然资源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该报告是全球首次系统性评估滨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成果。滨海城镇化、气候变化以及渔业资源开发等是导致滨海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全球滨海区域已有12.4%被纳入保护范围,但整体保护仍需加强,典型生态系统保护有待进一步提高;修复实践已在多国展开,但规模不足,且受制于技术、资金和政策;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渐从“重开发、轻保护”向“生态优先、科学利用”转变,但生态保护约束仍显不足,陆海统筹治理、渔业资源恢复、绿色航运技术等仍需系统推进。(央视新闻)
08
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9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简称“阿勒福赞奖”)颁奖典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成里京获奖,以表彰其为海洋气候变化提供的科学证据,这些证据是评估风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他协调国际同行提高海洋数据质量,构建高质量网格数据集,理解海洋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研究相关风险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为全球气候适应和减缓政策决策提供支撑。(新华网)
07
安踏携手国际知名时装设计师发布可持续运动时尚系列
9月16日,安踏正式宣布携手国际知名时装设计师Kris Van Assche,并发布定位可持续运动时尚的ANTAZERO X KRIS VAN ASSCHE首发系列。该系列以可持续创新为底色,深度融合时装美学与安踏运动基因,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兼具性能、美学与可持续等多维度价值的全新选择。本次呈现的VEGANLEATHER纯素皮革系列,以非食用生物资源(如废弃农作物)为原料,结合特选菌株发酵生成生物基纤维,是具备碳负排放属性的动物友好型替代品。(中商网)
06
国内核电首个海水二次循环冷却塔完成主体施工
9月17日,我国首个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广东廉江核电项目1号机组冷却塔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标志着我国大型核电站冷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核电产业高效安全与生态友好协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项技术以冷却水重复循环利用取代了海水直取直排,显著降低了取水量,极大地减少了核电站因海生物涌入导致的运行风险;同时,排水量大幅减少,排水温度接近自然海水,进一步提升了核电项目的环境友好性。(中国环境)
05
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9月18日,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三峡集团哈密100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平均发电量达20.6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63万吨。该项目开启了“光热+光伏”协同运行新模式,进一步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人民网)
04
全国首个国标零碳园区在雄安新区授牌
9月19日,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获颁“零碳园区”证书,这是全国首个以国标评定的零碳园区。雄安创新中心在基于复合式供能技术的清洁冷热能源站、最大规模的全域直流系统、多系统协同的园区智慧运营一体化平台等技术上实现了创新,构建了内部降碳、互动降碳、市场降碳和运营降碳的多维度降碳技术体系,实现全电零碳建筑和零碳园区,为园区零碳转型提供实践样板与示范路径。(中国雄安)
03
中国首条绿色供能铁路项目正式投运
9月22日,国内首个多所能量互联互通的“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系统示范工程在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集团建成投运。该项目创新性地将光伏、储能等新能源接入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协同供能,实现新能源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项目落地实施后,预计每年可提供740万度的“零碳”绿色电能、节约标准煤约2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800吨。(人民日报)
02
澳大利亚政府公布2035年减排目标
9月18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将2035年减排目标设定为较2005年水平减少62%至70%。此前,澳大利亚政府已提出到203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减少43%,并计划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澳政府还宣布,将在国家重建基金中新设立50亿澳元的“净零排放基金”(Net Zero Fund)以推动工业脱碳,向澳清洁能源金融公司拨款20亿澳元以降低电价,并投入11亿澳元用于鼓励生产更多清洁燃料。(中新社)
01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达1734.8万个
9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枪)总数达到1734.8万个,同比增长53.5%。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枪)431.6万个,同比增长37.8%,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达到1.96亿千瓦,平均功率约为45.48千瓦;私人充电设施(充电枪)1303.2万个,同比增长59.6%,私人充电设施报装用电容量达到1.15亿千伏安。(新华社)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