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乌海市海南区聚焦推荐选树、宣传浸润、激励保障,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道德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推动北方海南“好人群像”从盆景变风景、从风景变风尚。2025年成功推荐苗芬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陈军、任海燕入选“内蒙古好人榜”。
近年来,乌海市海南区聚焦推荐选树、宣传浸润、激励保障,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道德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推动北方海南“好人群像”从盆景变风景、从风景变风尚。2025年成功推荐苗芬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陈军、任海燕入选“内蒙古好人榜”。
一、聚焦推荐选树,立标杆强引领
把各次各类推荐选树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优中选优、严把政审,登记建档,确保文明培育提质增效。一是优中选优,切实提高“含金量”。采取基层推、部门荐、重点选联动推荐机制,全方位开展推荐选树。加强与“见义勇为勇士榜”“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爱心阿姨”“最美退役军人”等联动,将其作为典型选树的重要参考和基础。对长期立足岗位、扎根基层、做出贡献和产生广泛影响的候选人优先评选,确保其具有群众性、先进性、典型性,累计推出各级各类道德典型500余人次。二是严把政审,搭建品德“过滤网”。各次推荐选树活动经宣传发动、层层申报后广泛征求意见,联合纪检、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部门单位征求了解候选人违纪违法、市场运营、社会诚信等方面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候选人事迹真实无误、经得起检验。三是孵化催生,扩充典型“蓄水池”。建立“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数据库,对各级各类道德典型分类登记建档,实现对荣誉称号获得者的动态管理,相继涌现出全国“诚信之星”王彩荣、第七届自治区道德模范集体京藏高速公路内蒙古段海南收费所、“内蒙古好人”艾继善等一批标杆人物,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风尚。
二、聚焦宣传浸润,提思想促行动
充分调动各类宣传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宣传道德典型事迹,激励人、影响人、带动人。一是运用媒体,唱响“主旋律”。依托“北方海南”等区级媒体平台及各镇、街道微信公众号,构建立体式道德典型宣传矩阵,刊发事迹视频、图文500余篇,点击量8万余次,《用日复一日的琐碎,垒起孝亲的丰碑——记“内蒙古好人”乌海市海南区公乌素医院退休职工任海燕》等稿件被内蒙古日报、学习强国、乌海日报等媒体持续报道。二是讲述事迹,树立“榜样旗”。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宗旨,广泛开展“榜样就在身边”主题宣讲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活动500余场次,依托“同心圆”“榜样的力量”“板凳宣讲”等特色宣讲队伍,采取“文艺+宣讲”“网络微宣讲”等方式精准开展有关宣讲3000余场次,“内蒙古好人”袁沛耀贴身观察普通人工作生活,将“深夜修门窗”“清晨扫街巷”等真实细节提炼成脍炙人口的唱词,创作作品《夸夸助人为乐的刘占华》获中国东部区首届曲艺展演奖和天津“和平”杯十佳节目奖。三是社会宣传,弘扬“正能量”。打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文化长廊、“全国先进人物”主题广场和“身边好人一条街”,选取社区、小区、广场等人流密集场所,通过道旗、宣传栏、景观小品、“楼道文化”等形式打造“榜样就在身边”主题公益广告80余处,展示道德典型事迹。
三、聚焦激励保障,多举措保长效
通过完善礼遇帮扶机制、延伸文明实践触角、激发群众跟学热情,让道德典型既享荣誉又得实惠。一是礼遇关爱,办好“暖心事”。推出《海南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礼遇帮扶实施办法(试行)》,联合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面向道德典型开展免押金办理借书卡工作,春节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走访慰问道德典型2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邀请道德典型观礼参加内蒙古民歌大会、乌海市首届村晚等重大庆典或文艺演出,向全社会清晰传递“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二是文明实践,播好“文明种”。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为“好人之家”,常态化邀请道德典型参加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在“三八”国际妇女节邀请女性道德典型代表制作口红和香熏,中秋节组织道德典型话中秋、拍团圆,同时,以活动为契机大力倡导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引导其带头遵循公序良俗。三是践行善举,接续“接力棒”。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全区形成“榜样引领、群众跟学”的浓厚氛围:突发暴雨时,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村民陈军毫不犹豫地帮助村民将羊群转移至安全区;教育工作者张红义无反顾地前往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毛庄乡麻永村星光希望学校支教;党员薛建交自发为老旧小区单元楼前修建滑坡扶手。榜样的力量在代际间不断接续、久久为功。
文明培育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接下来,海南区将进一步优化推荐选树流程,打造更具互动性和感染力的宣传矩阵,探索完善长期有效的激励保障方式,以“身边榜样”带动“全民参与”,用“鲜活场景”涵养“文明风尚”,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内蒙古旗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