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农村,有许多看家护院的混种犬,它们起到保护主人家庭的作用。这些混种犬的外观并没有统一的类型,有些竖耳,有些垂耳,有些短毛,有些长毛,但是它们的体型都不会太大,一般都是中小型犬。有些历史悠久的犬种,在繁殖过程中没有经过太多人为的干预,所以在外观上依然保持“
村网通——最像村里“大黄”的N个犬种|21克-0084 原创 Moses 21克宠媒 2025年09月24日 17:29 用专业的态度做专业的事
在我国农村,有许多看家护院的混种犬,它们起到保护主人家庭的作用。这些混种犬的外观并没有统一的类型,有些竖耳,有些垂耳,有些短毛,有些长毛,但是它们的体型都不会太大,一般都是中小型犬。有些历史悠久的犬种,在繁殖过程中没有经过太多人为的干预,所以在外观上依然保持“原来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村里的“大黄”、“大白”、“大黑”……每个人对于“村犬”有不一样的印象和理解,我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我感觉比较原始的像村里“大黄”的犬种。
迦南犬
迦南犬历史悠久,但其貌不扬,连我都觉得它长相太低调了,但人家是很有背景的。以色列、黎巴嫩、巴勒斯坦和部分邻国的领土都有迦南犬的身影。俗话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这家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之一,《圣经》上提到的狗也许就是它。在《圣经》时代,犬被当做食物,它们的皮和毛发也有用处,还有一些成为祭祀的祭品。基督教、希伯来语和穆斯林圣经中多次提到羊和牧羊人,证明了游牧生活在古代闪米特文化中的中心地位。
大约4000年前的文物上有狗的形象,看起来很像迦南犬,但这个犬种的确切发展时间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也不知道它们的历史有多长,反正就是很长很长。我们可以假设几千年来这些狗都是牧羊人的助手,它们的任务包括放牧、驱赶牛羊和看守主人的领地。
说了那么多,主要想强调出来混还是低调点,万一得罪了像“迦南犬”这样其貌不扬,但是家里很有背景的人,结果怎么样就说不准了。
珍岛犬
珍岛犬(Jindo)起源于韩国西南海岸附近的一个岛屿。这一犬种的名字取自该岛的名字——珍岛(Jindo)。这些狗与它们的主人在岛上自由地生活了数千年,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狩猎能力的自然犬种。珍岛犬于1962年被指定为“大韩民国文化遗产自然珍宝”。在珍岛犬的故乡,它们被称为 Jindo-kae 或 Jindo-kyon.。“Kae”或“Kyon”在韩语中是狗的意思。由于珍岛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岛屿,与外界沟通不多,所以并没有外来犬种的入侵,使得珍岛犬一直保留着最初的外观形态,它们其实就是珍岛村里的“大黄”。
丰山犬
丰山犬(Phungsan Dog),主要产自朝鲜两江道金亨权郡(原丰山郡)和丰西郡,以及咸镜南道、咸镜北道地方,和珍岛犬并称朝鲜半岛最著名的两种土犬。韩国只有少量分布,大多来自北朝鲜,因为产地和我国接壤,在我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聚居地也有饲养。因为网络上来自朝鲜渠道的信息较少,只能从丰山犬的历史方面简要介绍。丰山犬自古以来就是优秀无畏的猎犬,以追捕猎物时一旦发现决不罢休而闻名。从外表就能发现它们和珍岛犬一定存在联系。
奇努克犬
雪橇手、作家、旅馆老板和极地探险家亚瑟•特雷德韦尔•沃顿(Arthur Treadwell Walden)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黄褐色美国雪橇犬,它们具备力量、耐力和速度,还有友好、温顺的天性。奇努克犬的悠久历史为它赢得了新罕布什尔州州犬的称号。
所有奇努克犬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1917年,一只名叫“奇努克”( Chinook)的狗出生在新罕布什尔州沃纳兰塞特(Wonalancet, New Hampshire)的一个农场。“奇努克”的父亲是一只獒犬类型的大型农场犬,它的母亲是海军上将罗伯特皮尔力(Robert Peary)1909年北极探险所使用的雪橇犬的领头狗的孙女。
“奇努克”是一只很有主见的领头雪橇犬,强壮、容易训练、友好,以喜爱孩子著称。今天的奇努克犬继承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以“奇努克”作为基础,沃顿创造了一种美国本土繁殖的多功能雪橇犬,它们的功能是拉雪橇。
奇努克犬是非常实用的雪橇犬,但是其外观真的是村里“大黄”既视感。我曾经看到国外流浪犬收容网站上把奇努克犬误认为是德牧串儿,很少有人能够辨认出这个犬种。
台湾犬
台湾犬又称台湾土狗、福摩萨犬、台湾山犬,是我国台湾省特有的由原住民饲养的高山犬种。
1980年有学者访问台湾原住民29支原始部落,所调查出来的结果;推断台湾犬是最早在南亚洲的台湾中央山脉地区,所居住的台湾原住民,一起共同生活饲养的狩猎犬之子孙后代。此犬是以前猎人在荒野森林中最佳、最忠实的伙伴;也是今日风行全岛的狩猎犬、护卫犬、伴侣犬、军警犬、灾害救助犬。台湾犬性格勇猛,反应快速,体力绝佳,耐力充沛。其外观就是我们经常在村里看到的“村犬”。
柴犬 日本的犬种除了土佐犬、日本狆、日本梗和日本斯皮兹犬以外,其它犬种的外观有较高的相似性。 柴犬不仅是日本本土非常流行的犬种,也受到了中国犬迷的喜爱。柴犬其实可以细分为:信州柴、美浓柴、山阴柴、绳纹柴和川上柴,最近几年又出了一个体型还要娇小的豆柴。
再加上甲斐犬、四国犬、纪州犬、北海道犬,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犬种在类型上的一致性:竖耳、卷尾、尖嘴。它们其实都是从日本的各乡镇发展起来的,是名副其实的“村犬”。
有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把土佐犬和秋田犬算在内?土佐是獒犬类型,在日本被用于斗犬,浑身杀气重。你们有见过以前的村里有人养獒犬吗?秋田犬有大将风度,有贵族气质和武士精神,是高富帅,没有“村犬”土里土气的样子。
芬兰斯皮兹犬
芬兰斯皮兹犬是最古老的芬兰犬种。它们的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猜测,由于几乎没有任何历史证据存在,它的繁育背景依赖于假设。第一个实际的书面证据是由法国探险家皮埃尔·德拉·马提尼埃在他1675年的旅行笔记中留下的。
19世纪80年代,两个樵夫从芬兰各地收集了一些狗,保存了让猎人喜爱的多用途犬种。经过努力,发展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芬兰斯皮兹犬。
几个世纪以来,芬兰人一直用他们的狗来打猎,要求它具备多种特殊能力:具备指示犬指示的功能,具备赛特犬锁定的功能,具备寻回犬找到并衔回猎物的功能和嗅觉猎犬的嗅觉功能。不过这些狗从不对鸟类采取联合行动,它们只在狩猎大型猎物时才这样做。所以实际上这个犬种应该属于特殊的斯皮兹犬组,甚至是枪猎犬组。
它们主要被用来捕猎在芬兰境内的一种大鸟——雷鸟(Capercaillie)。狗在猎人的前面很远的范围内寻找鸟,跟踪它,驱赶它上树,然后继续吸引它的注意,通过来回奔跑放松地摆动尾巴,几乎可以催眠它。无论是否被催眠,当狗开始吠叫时,鸟都不会受到干扰,起初是柔和的,然后逐渐增加音量,吠叫声响亮且清晰,把远处的猎人和他的猎枪唤到现场。最有经验的狗实际上会把鸟的注意力从猎人接近的方向上引开,这样猎人就不会被鸟注意到,猎人可以从后方得到清晰的视野。如果鸟在猎人到来之前飞走,狗就会停止吠叫,跟着猎物,直到它再次安定下来,然后重复整个动作。狗在发现落在树上的鸟类后,只能吠叫,但是不能接触树干,否则会导致鸟再次飞走。
除了雷鸟以外,芬兰斯皮兹犬还会捕猎松鼠、水獭、麋鹿和熊等走兽。它们的外观没什么引人注意的特征,所以一直保持比较“村”的感觉。
澳大利亚卡尔比犬
澳大利亚卡尔比犬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澳洲的“蓝领阶层”,是不折不扣的澳洲土著和“劳动人民”。
随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大片土地的开放,绵羊的数量急剧增加,一些土地超过了200万英亩,养了大约25万只羊。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放牧(最初由罪犯执行)是不切实际的,人们竖起铁丝栅栏,让羊自由奔跑。在这样大的地方,有必要使用牧羊犬来放羊。这个犬种必须适应高温、崎岖的地形、沙尘暴和远距离的长途跋涉。卡尔比犬能够完成好几个人的工作,在最炎热、灰尘最多的气候中,它们是不知疲倦的牧羊犬。
既然是澳洲的土著,它们的长相也比较土,外观就给人一种任劳任怨的感觉,很接地气。
挪威布亨德犬
挪威布亨德犬(Norwegian Buhund)这个名字来源于挪威语“bu”,意思是农场、家园或山间小屋,牧羊人在夏天住在那里照看他的羊群。布亨德犬被用作一种多功能的农场犬和牧羊犬,以及看门犬。现今的挪威,这个犬种仍被用于它们最初的用途,经常可以在偏远的农场看到。
挪威布亨德犬是一种典型的斯皮兹犬,耳朵竖起,尾巴卷曲。大约在公元900年左右,在挪威的维京人墓中发现了与布亨德犬相似的狗。在挪威的戈斯斯塔德挖掘中,一个维京人墓被打开,发现了6只大小不同的狗的骨骼。
据记载,这些狗跟随维京人走过海路和陆地。我们今天看到的现代布亨德犬是在挪威西部的岛屿上发展起来的。
澳大利亚丁果犬
澳洲丁果犬(Dingo)是澳大利亚的野狗。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犬种,大约在几千年前被亚洲海员引入澳大利亚。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南亚早期的家养犬种。家犬是灰狼的后代。虽然最近的DNA研究表明,澳洲野狗在澳大利亚的时间可能更长,但澳大利亚最早的、无可争议的关于澳洲野狗的考古发现可以追溯到3250年前。
它像狗一样的外表,相对宽阔的头部和直立的耳朵,使其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食肉哺乳动物。澳洲野狗的犬齿比家犬长,它的口吻也更长更尖。
澳洲野狗已经在澳大利亚生活了大约几千年,它们居住在澳大利亚大陆的许多地方,但从未到达过塔斯马尼亚岛。在欧洲殖民和畜牧业发展之后,人们齐心协力将澳洲野狗从农业和畜牧业地区清除出去。因此,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东南部三分之一地区以及西澳大利亚州最南端的许多地方都没有野狗。
你们看看,这就厉害了,人家的历史有几千年,背景深厚。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不择手段,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的“原住民”都赶走了。既然是“原住民”,它们的长相也一定非常原始。
美国卡罗莱纳犬
美国卡罗莱纳犬(Carolina dog)也被称为“美国丁果犬”或“美国野犬”。 卡罗莱纳犬被认为起源于亚洲,与亚洲流浪犬非常相似。很久以前,它们与商人一起穿过白令海峡来到北美,然后慢慢迁移,直达美国南部。
它们已经在美国南部的野外生活了几百年,在乔治亚州和南卡罗莱纳的部分地区仍然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
在古代美国印第安人的墓地中发现了与卡罗莱纳犬相似的骨骼,这意味着它们可能被美国印第安人当作宠物饲养。卡罗莱纳犬在20世纪70年代被AKC正式认可为一种独立的犬种。
作为当地的野犬,没有多少人为干预,所以一直保持原来的“土”样子。
瑞典诺伯腾斯皮兹犬
瑞典诺伯腾斯皮兹犬(Norrbottenspets)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欧洲大陆最北部的一些地区。在那里,早期的定居者依靠狩猎获取食物和皮毛。斯皮兹类型的犬种有着双层的皮毛,机警的天性和狩猎能力。
人们普遍认为,诺伯腾斯皮兹犬和其它斯皮兹犬有共同的起源,比如芬兰斯皮兹犬。然而,这个犬种更多的是自然配对的结果,而不是有目的的繁殖,所以它们的起源没有很好的记录留存下来。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犬种的数量急剧下降。事实上,瑞典养犬俱乐部早在1948年就宣布该犬种已经灭绝。
但事实证明,这个犬种还有少数留存,尽管数量很少,在瑞典偏远的村庄发现了该犬种的真实样本,到1966年,已确认有足够数量的犬。在芬兰也有少量的诺伯腾斯皮兹犬。
如今,在瑞典和芬兰,这种犬的数量最多。但即使在那里,与其它更受欢迎的犬种相比,数量也很少。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它们还维持着最初的比较原始的样子。
边境梗
边境梗也许是英国最古老的梗犬之一。它们起源于苏格兰和英格兰边境的切维厄特山附近,所以叫“边境梗”。它们的作用是钻入洞中捕猎狐狸。这个犬种的外观一看就是“劳动阶层”,不大讨喜,除了在英国还比较受欢迎,在其他国家都不属于流行犬种。我记得曾经有人和我说过,如果在马路上看到一只边境梗,就冲那个“村样”都不会有人去捡。
马来西亚泰勒曼犬
马来西亚泰勒曼犬(Telomian)最初是用来狩猎和控制马来西亚丛林中的小型害兽。泰勒曼犬会在主人之前进入房子,如果有蛇、害兽或其它小动物出现,就会通知它们的主人以免受到伤害。害兽的控制是当地土著居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丛林中有大量的老鼠、蛇和害兽。人们通常把小屋建在离地面6~8英尺高的地方,以避免害兽的侵袭。这迫使泰勒曼犬适应爬梯子,帮助这个犬种发展了非凡的爪子控制能力,现今的泰勒曼犬依然十分善于使用自己的脚爪。经常可以看到它们自信地使用脚爪操控着玩具、食物,甚至用爪子开门。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类似村里“大黄”的犬种,我只列举了很少的一部分,我相信你们自己心里也会有不少长得像“大黄”的犬种。不要小看这些长相原始的犬种,它们往往具备悠久的历史,并且因为长相不讨喜,无法成为流行犬种,反而避免了过多的人为干预繁殖,所以普遍身体健康,没有什么遗传疾病,这对于它们来说是天大的幸事。
|By 撰文/Moses 编辑/V 版式设计/小黑 视觉/Hero *本文版权归21克宠媒M²所有|
来源:21克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