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来了,你是不是也好奇,这一天要是碰上下雨,是不是要预警啥坏事了?刚刷到微信朋友圈,看大家都在唠嗑天气,有抱怨收成受影响的,有讲家里的玉米和豆子还没抢收的,更有老人一句话——秋分一日雨,愁坏种地人——直接让我记到心里去了。
秋分来了,你是不是也好奇,这一天要是碰上下雨,是不是要预警啥坏事了?刚刷到微信朋友圈,看大家都在唠嗑天气,有抱怨收成受影响的,有讲家里的玉米和豆子还没抢收的,更有老人一句话——秋分一日雨,愁坏种地人——直接让我记到心里去了。
其实这说法一点都不新鲜。小时候我奶奶每年秋分前总盯着天看:“今天要晴,不然粮仓可就空了!”她说的道理,还真有点科学。如果雨下得猛,十多天地面都透着潮气,那些本该晒干入库的玉米、豆子就教人发愁了。别看北方和南方秋收时间不一样,这几乎全国都怕下雨。像北方玉米和大豆到了成熟收割阶段,遇上一连串阴雨,地里根本进不了收割机,哪怕抢着割回家,弄不好粮食还真会长芽变质,产量和品质双双打折。南方晚稻赶着灌浆,阳光强劲才能谷粒饱满,可碰上持续阴天,想多收点粮食都难。华北播种冬小麦,土太湿也是麻烦,种子容易烂,苗也出不来,大户小户都得能不能下地,瞪眼等一个“晴”字。
秋分为啥这么关键?老话才不会瞎说,毕竟这天算是把全天划成两半,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也是整个秋天90天正中间。太阳照射点慢慢往南走,天气晃晃悠悠就凉下来了,穿衣该加就加,晚上盖被子不马虎,秋分这一关得防个感冒。古人观察挺仔细,说秋分还有“三候”:头五天雷声不起,暑气告个别;第二阶段虫子钻洞封口怕冷;再来五天,水汽散得快,小河和沼泽可能就干了。每一环节都跟降温、作物调儿弦、自然变化挂钩。
今年还碰巧“分在社后”。你查查,今年秋社日是9月16日,秋分却在23号。民间顺口溜有“分在社前,斗米斗钱;分在社后,斗米斗豆”,听懂了没?就是秋分晚于秋社日,庄稼一般收成不错,米和豆子价钱差不多,生活宽裕点。若秋分早过,庄稼不乐观,粮价飙上天,谁都舍不得多吃粮食。
还有那句“秋分怕雨,怕连天风”,说的是一天秋分雨,连着十来天地皮都湿漉漉的,干啥都不方便。农村种些什么都受影响,蔬菜更遭殃。根系缺氧,好端端的萝卜白菜可能就黄掉死掉。雨水冲走了肥料,蔬菜可用养分少,长出来也不水灵。像茄果类蔬菜,水进得太猛,果实直接裂开,卖不出去,高湿更容易招坏霉菌,糟心。
反过来说,要是秋分那天艳阳高照,农家高兴得直拍大腿,粮食收回来满满登登,甚至临时加仓存粮,日子美滋滋。冬小麦这时候要种,干爽利于下地,机械播种特别顺手,幼苗更壮实,抗寒厉害。今年西北风吹起来,也得留意,古人觉得这是冬季冷空气提早南下,风一大,雪雨也多,有种天要变脸的感觉。
我这边今儿雨不停歇,昨天搭棚晒豆都没赶上。你那边呢?秋分当口的天气到底有啥特别,收成又咋影响,折腾人还是送惊喜?不妨留言聊聊,说不定真有人趁天晴赚了个大丰收!
来源:花下读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