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大数据局专场。介绍2025年市大数据局重点工作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制改革、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大数据局专场。介绍2025年市大数据局重点工作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制改革、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解晓龙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大数据局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皮永峰先生,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福军先生,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宝顺先生,围绕2025年市大数据局重点工作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制改革、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等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皮永峰
今年以来,市大数据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紧紧围绕“113388”工作格局,高点定位、高标准推进,紧抓重点工作完成和亮点工作攻坚,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赋能全方位支撑品质滨州建设。
一、持续强化顶层推进
一是加快编制《数字强市“十五五”建设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统筹谋划未来三到五年数字强市发展方向和路径;召开数字强市暨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数字强市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高规格推动数字强市建设。
二是强化政策指引,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滨州市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6年)》《滨州市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市级文件,统筹推动我市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建设。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印发《滨州市首席数据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首席数据官工作机制,提升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效能,印发《滨州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创新打造“3×3×3”立体化管理模式,更加突出统筹集约、广泛覆盖和闭环管控。
四是争取“数字山东”奖补资金542万元,邀请专家在“品质滨州大讲堂”围绕数智化转型授课,强化与各部门共建共享,全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二、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一是积极融入山东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获批省级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高端铝行业)专项试点;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上线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建立健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机制;遴选42家数据产品服务商参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面向医疗健康、保险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发数据产品和服务。
二是助力打造数据发展新业态,持续开展数据赋能“十百千”活动,开展活动15余次,服务企业600余家;举办2025年“数据要素×”山东分赛滨州市选拔赛,征集作品140余个,7个高质量数据集入选省级奖补名单。
三是推进数据资产化进程,构建数据登记服务体系,成立滨州市数据要素运营服务中心,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一是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数字经济监测分析重点联络点,创新开展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形成监测分析报告5篇,推动我市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数据汇聚,形成数字经济运行监测“滨州经验”。
二是紧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数字经济项目库,入库项目40余个;谋划储备重大工程项目,争取国家、省相关政策支持,4个数字经济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由省报送至国家;建立数字经济企业库,入库企业230余家;不断挖掘数字化应用场景需求,形成魏桥数字化智能纺织工厂、友泰数字孪生智能化改造等一批典型案例,不断推进实数融合。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专班开展招商活动10次,对接重点企业60余家,完成签约项目4个,签约金额13.5亿元。
四、积极打造高效协同数字政府
一是强化数据赋能,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累计归集数据71.2亿条,提供服务6.2亿次,公共数据开放网开放数据25.7亿条;39个“一件事”接入“爱山东”滨州分厅,实现2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移动端规范办理,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一件事”。
二是搭建数据直达系统,赋能基层治理;强化“无证明”服务效能,实现434类、834万余条证照数据归集,“鲁通码”在政务办事、酒店入住等13个领域3899个场景实现应用。
三是深入开展数字机关建设,推进“滨数一表通”落地见效,助力数字赋能基层减负;以“算力+模型+数据+场景”为核心架构,引入优势智算算力资源,完成DeepSeek等国产开源大模型本地化部署,依托“城市大脑”能力开放平台和一体化数字资源体系,初步实现人工智能能力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五、不断夯实数据基础设施
一是持续打造鲁北区域算力中心,建成全省首个千卡规模单体智能算力集群,向京津冀等地区输出智能算力超1600P,目前营收超1700万元。
二是人工智能建设应用工作入选省“揭榜挂帅”重点任务,魏桥智铝AI&L大模型入选省级重点模型。
三是筑牢安全防护体系,云网数一体化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安全资产、安全风险的统一管理与分析,《“一体化安全管理”护航数字政府建设》获评省网络安全典型创新案例;加快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等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支撑多源数据汇聚融合与创新应用。
下一步,市大数据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高质量编制“十五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持续开展“数据要素×”行动,高质量完成数字政府一体化综合改革任务,统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围绕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要素、数字社会和数字基础设施等工作持续攻坚发力,推动数字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让数据赋能成为品质滨州建设的强有力引擎。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上半年,滨州市印发《滨州市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6年)》,请问在数字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发布人:皮永峰
今年滨州市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数字经济监测分析重点联络点建设为契机,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推动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为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稳”字当头,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全省唯二同时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数字经济监测分析重点联络点,滨城区获批省级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创新突破机遇空前;围绕数字经济监测分析,创新建立“1+3+N”监测模型,持续完善数字经济企业库和项目库,40余个项目、230余家企业纳入监测分析,精准把控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二是“蓄”字为先,数据价值加快释放。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滨州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上线公共数据运营平台,遴选42家数据产品服务商参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围绕现代农业、健康医疗、高端铝业、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打造400余个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要素×”场景应用,纺织、新材料、农业、能源、餐饮、制造业等7个数据集入选省级2025年“数据要素×”创新应用项目奖补名单,数据要素活力迸发。
三是“基”字作底,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加力构建泛在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布局智能敏捷的算力基础设施,探索布局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省首个千卡规模单体智能算力集群,向北京、济南等地输出智能算力资源,全面提升鲁北算力中心辐射范围和区域影响力,算力底座持续巩固;围绕数据安全、数据管理、数据运营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4个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支撑多源数据汇聚融合与创新应用。
四是“创”字引领,核心产业能级跃升。加速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能级,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发力,出台《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魏桥“智铝AI&L大模型”入选省级重点模型,数字技术创新加速催生;持续开展数据赋能“十百千”等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全领域数智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下一步,将聚力完善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出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建强用好数字经济企业库、项目库,常态化开展运行监测分析,以数据产业培育为重点加快释放数据价值,以数智赋能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攻关为路径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未来产业,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领先、特色明显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新黄河记者:今年上半年,我市印发《滨州市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请问截止目前,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取得哪些进展?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
发布人:戴福军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全省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要求,高标准制定了《滨州市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构建“1751”数字政府工作体系为核心,推动政府治理和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市大数据局以“人工智能”、“四张清单”两项省级重点改革任务“揭榜挂帅”为牵引,全面推进数字政府一体化综合改革。
一是强化统筹集约,提升管理效能。完善《滨州市首席数据官制度实施方案》《滨州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初步形成以“首席数据官”为组织保障,以项目管理、多云纳管和数据汇聚为抓手,用“四项清单”关联关系穿针引线,基于一体化数字底座开展建设的数字政府统筹管理体系。
二是夯实数字底座,强化资源支撑。持续完善一体化数字底座,目前已汇聚物联网感知、电子印章、智能算法等13类170多项数字资源,为60多个业务系统提供支撑。正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和模型服务体系,将为各部门提供智能化的通用能力服务。
三是推动数智赋能,增强履职能力。在经济调节、民生服务、城市运行、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开展职责、事项、系统、数据“四项清单”关联梳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推动业务协同和创新。
四是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政务服务。持续完善“爱山东”滨州分厅,上线了22项个人“一件事”和17项企业“一件事”服务。通过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更多服务“网上办、指尖办”。数据共享支撑不断强化,已归集数据71亿条,提供服务6.2亿次。电子证照、“鲁通码”广泛应用,推动“一码通行”“无证明办事”。
五是推动数据下沉,赋能基层减负。开展“滨数一表通”试点,通过报表“三个一批”清理优化,形成基层标准台账,减少重复填报。截至目前,已形成107个标准台账,累计回流数据89万余条,初步实现“用数据决策、为基层减负”,有效支撑“数据一次填报、多方共享”。
下一步,滨州市大数据局将持续加大数字政府建设力度,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安全等方面的统筹能力;二是持续提升一体化数字底座支撑能力,打造更加集约、先进、安全的数字资源体系;三是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政府业务深度融合,打造更多便民惠企的智能化应用;四是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
鲁中晨报记者:市大数据局正在编制“十五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请问,“十五五”期间在数字强市建设方面有什么打算?
发布人:武宝顺
市大数据局将立足“十四五”坚实基础,围绕国家、省数字领域最新要求,紧贴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总体定位,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十五五”数字强市建设,全力推动“数字滨州”向“智能滨州”跨越升级。
一是以“一引擎三强四高两力”为指导,遵循“系统思维、以人为本、技术驱动、安全底线”原则,确立“四数”滨州战略定位,即:“数聚滨州”、“数拓滨州”、“数智滨州”、“数治滨州”。
二是明确目标导向,构建“八大领先”发展标杆。即:打造数字底座新支撑、数据要素新动能、人工智能新范式、数字技术新高度、数字经济新高地、数字政府新标杆、数字社会新样板、数字安全新格局。
三是构建“一核一带两翼”发展格局。精心打造“一核一带两翼”特色鲜明的数字强市发展布局,重点建设“数字强市发展牵引核”,充分发挥滨城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内核驱动作用,依托高新、开发、惠民,串联“孙子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着力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新材料、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领域打造全市高水平创新的重要引擎;依托无棣、沾化、阳信、北海丰富农业资源和独特文化底蕴,推动养殖业、种植业、渔业全链条数字化;依托博兴、邹平高端铝、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等千亿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四是聚焦重点任务,围绕“八个方面”攻坚发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统筹推进多元异构算力建设,打造鲁北区域算力高地,加快建设数据授权运营、资源开发、流通交易、安全防护等数据基础设施;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打造数据流通的“绿色通道”,拓展数据创新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探索打造数据标注产业生态,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激发数字技术创新动能,聚焦低空经济、工业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等方向,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联动,强化人才培育、队伍建设等多元化服务供给;深化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开展好数字经济监测分析,“一业一策”精准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政府提质增效,构建集约融合的数字政府一体化数智支撑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从“人找事”向“智推服务”转变,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拓展数字社会升级空间,提升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水平,持续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
来源:掌握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