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笔者看来,白酒企业积极创新,凭借超低度白酒试图靠近年轻消费群体的初心是正确的,但白酒真正走进年轻消费者,赢得未来市场的根本在于解决“白酒怎么喝”这一问题。因为,年轻消费者或许在意的从来都不是白酒的度数。
2025来,低度白酒已成为白酒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头部酒企纷纷入局,相继推出超低度白酒产品,意图以此抢占年轻消费群体的“微醺”市场。
其实,与其说白酒企业在积极“拉拢”年轻人,不如说是在为未来白酒消费市场进行蓄力、铺垫。
目前,围绕低度白酒,市场上基本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两种,大家各自观点鲜明。
但在笔者看来,白酒企业积极创新,凭借超低度白酒试图靠近年轻消费群体的初心是正确的,但白酒真正走进年轻消费者,赢得未来市场的根本在于解决“白酒怎么喝”这一问题。因为,年轻消费者或许在意的从来都不是白酒的度数。
低度化是趋势,但超低度一定不是趋势
头部酒企纷纷押注低度白酒,并非心血来潮。
因为,从目前消费趋势来看,微醺、悦己、健康化开始成为人们饮酒的新追求,从而使低度化成为酒业发展新趋势。
饮料酒现代风味化学创始人、江南大学教授范文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低度化是方向,谁在这个方向上取得成功,市场就属于谁。他还用数据佐证了这一趋势的长期性:“从1987年贵阳会议提出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到2007年,这20年间,全国白酒平均酒精度下降了约10度(降至45度左右),相当于每年下降0.5度。 从2007年至今又近20年,理论上平均酒精度应已降至35度左右。”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这一增速远超白酒行业整体水平。
而这从低度国窖1573良好的市场表现也可见端倪。泸州老窖管理层在2024年6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透露,38度产品能占到国窖1573接近一半——相当于100亿元的含税销售额。
但针对当前各大酒企推出的超低度白酒的动作,行业对此似乎并不看好。
北京卓鹏战略咨询董事长田卓鹏表示,低度化是趋势,但超低度一定不是趋势。田卓鹏认为,在目前的白酒消费价值体系中,高度白酒等于好酒,陈年白酒是好酒。因此,超低度白酒对中国白酒来说,好坏不言自明。
田卓鹏还表示,目前很多名酒推出超低度白酒的方式方法值得商榷。他不主张企业用主品牌来做超低度白酒,此举会拉低消费者对主品牌的价值认同,而应用副品牌来做,以便于及时调整。
中国白酒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杨柳也表示,年轻人选择啤酒、果酒等低度酒,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接受降度后的白酒。不能为了迎合所谓的年轻化、国际化而丢了中国白酒的基本属性,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酒水行业观察者、北京太和金樽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贵更表示,不少企业把这当作破解增长困局、撬动年轻消费市场的“灵丹妙药”,砸下重金宣传“低度更健康”“低度易入口”。这场看似热闹的低度化运动,更像是酒企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既没真正走进年轻群体的消费清单,也没能撼动传统白酒的消费逻辑,反而暴露了对白酒核心价值的深层误读。
消费者主权时代,低度白酒是白酒企业主动贴近消费者的良好开始
近两年来,在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一系列趋势性变革下,消费者酒类消费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尤其是伴随着消费群体的迭代,80后、90后以及部分00后消费群体崛起,中国酒业加速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型,酒类消费开始步入消费者主权时代。
尤其是进入2025年,中国酒业在此影响下,呈现新的变局。其中,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在产品推新上,消费者主权的影响展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受消费市场影响,今年自全国春季糖酒会开始,名酒企业不再仅仅聚焦于高端市场的竞争,而是将战略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
其次,为了打开年轻市场增量,为企业增加后续发展动力,各大酒企今年开始纷纷试水超低度白酒。
于瑞定位咨询机构董事长于瑞认为,当前酒企针对产品的上新行为,都是一种在当前消费环境下的积极尝试、探路,如果在探索的过程中碰壁了,再进行适时调整。
笔者认为,白酒行业目前正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各大酒企无论对于大众白酒还是低度白酒的尝试,无论结果怎样,都是其主动贴近消费者的良好开始。
解决白酒“怎么喝”,才是赢得未来市场的创新关键
事实上,低度白酒的热潮,映照出酒业在拥抱新消费浪潮时的集体焦虑与探索。真正的挑战并非简单的“降度数”,而在于能否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不可替代的“白酒价值”。 这份价值,既关乎本质的坚守——传承中国白酒的酿造精髓与文化底蕴,避免在“年轻化”中迷失自我;更关乎体验的重塑——突破传统饮用场景的桎梏,通过创新饮用方式、讲好品牌故事、精准触达渠道,让白酒真正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北京卓鹏战略咨询董事长田卓鹏表示,西方烈酒威士忌和白兰地长期以来将酒精度稳定维持在40°,在饮用方式、场景及体验层面,都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习惯和爱好。在当前新酒饮风口的行业背景下,知名酒企可率先布局新式酒饮与潮流饮品赛道,通过产品形态与体验的创新来契合年轻化趋势,而非仅依靠降低酒精度这一单一手段。
也有不少年轻人直言,降低酒精度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白酒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年轻人一般不考虑白酒,问题往往不在度数本身,而是口感、类型等偏好上的差异。”
传统上,白酒总是与正式宴请和节日礼赠紧密相连,难以融入年轻人的日常社交与放松场景。打破这一刻板印象,需要的不仅是产品层面的调整,更是消费文化与饮用场景的重构。
今年夏天,一款名为“牛碧桶”的自调白酒横空出世,成为现象级爆款。它由牛栏山金标牛、雪碧、柠檬片和薄荷叶在玻璃桶中调配而成,凭借独特的魅力席卷各大社交平台与消费场景。
9月1日,郎酒旗下顺品郎与雪碧官宣跨界合作,推出“诸事碧顺”主题混饮组合,并同步推出三大专属调饮方案:“单杯仪式版”、“碧顺微醺版”和“微醺一夏碧顺桶”,引发社交平台热议。
白酒品牌不妨尝试以更“潮”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引导他们体验创新喝法,教他们如何用这瓶酒调出属于自己的味道。让年轻人在动手和尝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白酒、了解白酒,原本看似遥远的门槛,也在趣味体验中悄然降低。
此外,白酒品牌应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通过文化跨界等方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舍得酒通过《舍得智慧讲堂》传递“人生取舍”的现代价值观;汾酒则借“青花汾酒”突出极简美学和清香雅韵,吸引注重审美表达的年轻人群。剑南春与《王者荣耀》跨界合作,使品牌在娱乐和社交场景中持续曝光。
渠道方面,白酒品牌应积极拥抱数字化和圈层化传播。哪里能买到低度白酒,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关注的问题。传统渠道如烟酒店、商超等,难以触达年轻消费群体。酒企应多多关注年轻人活跃的精品超市、潮流便利店、线上社交电商等内容平台。
白酒品牌应首先在抖音、小红书和B站等内容种草重镇,通过品酒教学、调制教程和情感短剧等内容吸引年轻人关注。同时在电商直播平台直播带动销售,与消费者实时互动。线下开设体验店和快闪酒吧,打造沉浸式品牌体验,来打破传统白酒与现代社交的边界。
白酒,要从高处走下来,到消费者身边去。
结语
在当前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与消费变革的背景下,单纯追求低度化并非破局的核心路径。更为关键的创新方向,在于重新定义白酒的饮用方式与消费场景,系统性地解决“怎么喝”的体验难题。这要求白酒企业深入洞察现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社交习惯及健康诉求,通过构建新的的饮用仪式、开发适配的佐餐方案、拓展多元的消费情境,降低品鉴门槛,提升饮用的舒适感与文化附加值。
唯有将白酒从传统的酒桌文化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更轻松、时尚、健康的现代内涵,才能真正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赢得未来的市场竞争。到那时,白酒便不只是父辈的杯中物,而是成为年轻人里兼具文化身份与生活态度的新兴符号。
来源:啊龙啊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