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港股:阿维塔的 “必答题” 与 “选择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3:32 1

摘要:9 月 23 日,一则关于阿维塔科技的上市消息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新能源车企,计划于 2025 年四季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最快10月即可交表,并瞄准 2026 年第二季度完成挂牌。

9 月 23 日,一则关于阿维塔科技的上市消息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新能源车企,计划于 2025 年四季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最快10月即可交表,并瞄准 2026 年第二季度完成挂牌。

在新能源行业从 “野蛮生长” 进入 “精耕细作” 的关键期,阿维塔为何要加速推进上市?这场上市攻坚战中,它手握哪些筹码,又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上市不是“选择题”:千亿烧钱背后的生存刚需

“阿维塔的上市不是可选项,而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必选项。” 一位长期跟踪新能源行业的分析师直言。这种 “必须上市” 的紧迫感,源于高端新能源汽车产业 “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长周期” 的底层属性,更源于阿维塔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从行业规律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扩张堪称 “吞金兽”。无论是整车平台架构的打造、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还是产能扩建与渠道铺设,都需要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岚图汽车借东风登陆港股的案例已印证,传统融资模式难以跟上产业变革节奏,唯有借助资本市场才能打开成长空间。阿维塔自 2021 年以来已完成 3 轮融资,总额约 80 亿元,2024 年 11 月更披露拟募集不超过 120 亿元资金,若叠加此次 IPO 计划募集的 71.15 亿元,累计融资规模将接近 270 亿元。即便如此,这些资金仍难以支撑其长期发展,按照规划,此次 IPO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后续车型研发设计、产线投入、市场品牌发展及渠道建设,每一项都是 “烧钱大户”。

从股东层面来看,上市也是多方共赢的必然选择。长安汽车作为控股股东,需要通过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盘活优质新能源资产;华为与宁德时代虽以技术与资源入股,但也期待通过资本市场兑现投资价值。更关键的是,2024 年 12 月完成的超 110 亿元 C 轮融资中,引入了渝富系、国投系等多家机构投资者,这些资本显然需要通过上市退出通道实现回报。

此外,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的需求同样迫切。阿维塔总裁陈卓曾明确表示,IPO 不仅是解决融资问题,更是为了让企业治理更加合规、规范。在三方股东的复杂背景下,通过上市建立市场化的决策机制与激励体系,已成突破管理协同瓶颈的关键。

手握 “王炸”:三方背书构筑的核心机遇

尽管新能源车企赴港上市已成潮流,但阿维塔的独特优势在于其 “长安 + 华为 + 宁德时代” 的三方背书,这为其在资本市场与产业竞争中构筑了双重机遇。

在技术与供应链端,华为与宁德时代的加持形成了 “不可复制的护城河”。华为提供的 ADS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鸿蒙智能座舱技术,是当前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则保障了产品的续航与安全性能,这种 “三电 + 智能” 的双重技术赋能,让阿维塔 11、阿维塔 07 等车型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关注。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种 “最强供应链组合” 的背书,意味着更低的技术迭代风险,这也是其获得机构青睐的关键。

在产能与渠道端,长安汽车的制造业积淀提供了坚实支撑。依托长安汽车成熟的生产体系与质量管控能力,阿维塔快速实现了量产交付,避免了新势力常见的 “交付跳票” 问题;而长安汽车的经销商网络也为其渠道拓展提供了便利,加速了市场渗透。

从上市时机来看,阿维塔也踩在了行业窗口期。港交所已大幅放宽对未盈利科技公司的上市要求,为其提供了国际化融资平台;同时,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南向资金与外资持续流入,恒生指数处于近 4 年高位,此时上市有望获得更优估值。奇瑞汽车近期通过港交所聆讯的案例,也印证了当前资本市场对优质车企的接纳度。

前路坎坷:盈利压力与行业内卷的双重挑战

不过,自带光环的阿维塔在上市之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机遇背后,盈利难题、行业竞争与股东协同三大挑战如影随形,考验着其上市后的发展韧性。

最突出的是尚未盈利的现实压力。尽管阿维塔未披露最新财务数据,但从行业普遍情况来看,高端新能源车企往往需要 5-8 年才能实现盈利。

目前其在售车型集中在 30-50 万元区间,虽定位高端,但销量规模仍有限 ——2024 年全年销量不足 10 万辆,与 “蔚小理” 单品牌年销超 30 万辆的规模相去甚远。销量未能突破临界点,直接导致研发成本与固定成本难以摊薄,持续亏损将成为其上市后面临的最大质疑。

行业 “内卷” 的加剧更让其市场拓展难上加难。当前国内高端新能源市场已进入 “红海竞争”,特斯拉持续降价抢占份额,“蔚小理” 不断推出新车型,比亚迪也通过仰望、方程豹等品牌向上突破。阿维塔若不能在上市后快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矩阵,很可能陷入 “销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 的恶性循环。

更隐蔽的挑战在于三方股东的协同风险。长安的制造业思维、华为的科技互联网逻辑与宁德时代的供应链视角存在天然差异,这种差异在企业发展初期可形成互补,但在上市后需面对业绩压力时,可能引发战略决策的分歧。此前多家 “车企 + 科技公司” 的合作案例显示,若不能建立清晰的利益分配与决策机制,极易陷入 “1+1+1

上市之后:从 “三方输血” 到 “自我造血” 的蜕变

对于阿维塔而言,上市并非终点,而是从 “股东输血” 转向 “自我造血” 的新起点。若能成功登陆港股,其需要在三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借助融资加速技术落地与产品迭代。将募集资金精准投入下一代车型研发,尤其是 800V 高压平台、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同时丰富产品线覆盖更多价格带,提升市场渗透率;二是优化成本管控能力,依托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逐步缩小亏损缺口,向盈利目标靠近;三是理顺股东协同机制,在保持三方技术优势的同时,建立市场化的决策与激励体系,激发组织活力。

截至发稿,阿维塔尚未披露最新的销量与财务数据,联席保荐人中金与中信证券也未对此作出回应。但资本市场已显现出关注 —— 消息公布当日,长安汽车股价微涨 1.2%,反映出市场对此次上市的谨慎期待。

来源:咫尺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