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与大沽河的传说(民间故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1:39 1

摘要:大沽河文化中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对于佐证历史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为充分挖掘大沽河文化,笔者近期深入莱西境内大沽河上游的部分村庄开展了采风活动,并与部分民间大沽河文化学者进行了沟通交流。现将笔者收集的部分传说故事稍作整理,在尽量保持民间传说的原汁原味的基础

源远流长的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在养育了两岸数百万勤劳淳朴的人民的同时,也孕育了具有深厚底蕴的大沽河文化。

大沽河文化中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对于佐证历史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为充分挖掘大沽河文化,笔者近期深入莱西境内大沽河上游的部分村庄开展了采风活动,并与部分民间大沽河文化学者进行了沟通交流。现将笔者收集的部分传说故事稍作整理,在尽量保持民间传说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整理成以文字,以飨读者。

话说公元前221年,强大的秦帝国先后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秦王嬴政君临天下,即皇帝位,史称秦始皇。为彰显皇威,安抚天下,体察民情,秦始皇于公元前220年开始舆大驾卤簿(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秦始皇是第一个使用这种仪仗队的人),携皇后贵妃等众妻妾乘龙车,驾凤辇,周游全国各地。由于齐国和鲁国两个国家是最后被秦王征服的国家之一,所以秦始皇十分想了解掌握这两个国家的社情民意,属首先视察的目的地之一。

由于皇帝卫队加上皇帝随从队伍十分庞大,所以这支队伍一般是傍水而行,进入古齐鲁两国境内也不例外。据初步考证,进入现今莱西境内是沿大沽河从北往南而行。据日庄镇产芝村一位长者介绍,秦始皇驾临莱西境内应该在公元前220年的夏秋之交。当时秦始皇一行浩浩荡荡行至今马银山附近之时,突然大雨倾盆,然片刻即止。雨后,祥云满天,霞光万道,更为奇异的是一道空前瑰丽的七色彩虹自现产芝村村西延伸至云霄。秦始皇及群臣都认为这是祥瑞之兆。按照古时候的传说,瑰丽霞光降临之处,必产祥瑞宝物。秦始皇命卫队随从数人前往七色彩虹落地之处寻找。在村庄一位白髯长者的指引下,果然找到一枚硕大的七彩灵芝。灵芝在古代有长生不老的美好寓意,自统一中国以后即有长生不老梦想的秦始皇见到此灵芝龙颜大悦,赐产此灵芝的村庄为产芝村,并下令在这祥瑞之地安营扎寨(驻扎在今马银山对面,大沽河西岸),传圣旨告知地方官,其将在莱西停留。

时辖莱西的地方官居于莱西经济开发区周格庄附近(史籍记载,齐侯灭莱子国时,于今莱西市周格庄筑古城为“莱西”)。地方官得知皇帝驾临其辖区之后,欣喜惶恐不已。其携随从衙役自官道(今官道村附近)快速赶往秦始皇行宫驻地。为取悦龙颜,地方官紧急征召了莱西大沽河沿岸三位最擅烹饪者精做河鲜献于始皇帝。在山西陕西已经吃腻了牛羊肉的秦始皇第一次见到如此众多的淡水河鲜,胃口大开,大快朵颐。尤其是最后上桌的一条硕大的鲤鱼上桌后,秦始皇十分惊讶,认为此物应是人间灵物,叹为观止。秦始皇即皇帝位自封为真龙天子以后,深感龙作为中华民族之图腾,然无合适参照物导致数千年来龙的形象一直不威武美丽。秦皇宫画师设计龙达几十易其稿,然秦始皇一直不满意。见到大沽河鲤鱼后,秦始皇思路豁然开朗,遂命画师进其用膳之堂,令其学试以鲤之头尾形象用于龙首和龙尾,将鲤鱼鳞片用作龙身之鳞片的设计。画师按照皇帝要求迅速设计新的龙的形象,秦始皇十分满意。

待画师退出后,秦始皇才开始试尝了厨师精心烹制的鲤鱼,为其美味所震撼,赞曰:“此乃人间之天味,朕不敢独享!”遂封大沽河鲤鱼为祭祀天地之新品(秦朝以前原祭祀天地的御用品为牛羊小米红枣之类,无河鲜)。

一天之内有得见瑰丽的天之异象、觅得七彩长寿灵芝、设计出完美真龙形象和得尝人间天味之祭祀之鲤鱼这四件喜事,秦始皇自认为这是上天的厚赐,龙颜大悦。为感谢苍天,彰显秦王朝空前实力,秦始皇决定在齐鲁大地举行自秦朝建立以后最为盛大的祭祀活动。负责祭祀之官吏迅速派出十余组官员,以皇帝驻扎地为中心,遍选最合适祭祀活动的去处。

在等待选择祭祀天地之处的一个多月时间内,秦始皇足迹踏遍了莱西大地。虽时间久远,朝代更迭,但仍然留下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蛛丝马迹。

据说,皇帝的两支卫队驻扎在今莱西市日庄镇前后山珍村附近,将军的卫队长是李爱将军(这两个村庄于秦代更名为前后保驾山。汉朝建立后,为避有保秦皇之驾而欺汉天子嫌,更名为现村名)。皇帝的御用的天子驾六的龙车停在今天的日庄镇车格庄附近(古语意为搁车庄),皇帝卫队安营扎寨的地方现村名为寨庄,秦始皇后宫妃嫔的凤辇停在今莱西市望城街道的辇止头村附近(语意为凤辇停的位置),秦始皇划定今天日庄镇的刘家都、胡家都、王家都区域为皇帝的临时办公区域,御封这里为秦帝国的陪都(在中国的农村,很少出现一个村庄被命名为“都”,这三个村庄就是因为作为秦帝国的陪都而得现名)

在等待祭祀地最终选定的时间,地方官以最高标准伺候秦始皇,民间传说是上马金,下马银(黄金当初是最为珍贵之物,地方官一直收集起来后续利用,而下马时候秦始皇踩踏的白银被秘密埋在今马银山底下,马银山得名即是如此)。据说在驻留期间,皇帝卫队携带的秦始皇最喜欢吃的小米出现了短缺。由于秦始皇深深喜欢上了莱西这片灵山秀水之地,深深喜欢上了大沽河,为彰显皇恩,秦始皇下令从咸阳开始修建朝向莱西其驻扎地方向的秦直道(秦直道是与秦长城齐名的军事工程,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秦长城部分得到保留,秦直道已经很难觅到踪迹,)以方便其下次出行。从咸阳紧急通过驿站运往莱西的小米在运达以后,皇帝亲自下令赐些许米种让地方官在莱西择肥沃之地播种,以备下次其驾临之时御用(地方官选在大沽河东岸以官道村为中心的村庄种植,派专人把守。今驰名青岛的官道小米应该是秦始皇御赐之物)。秦始皇在莱西期间,亦曾思念老家的羊肉泡馍的味道,聪明的莱西厨师根据秦始皇的口味和要求,将西安羊肉泡馍的主要原料——硬面馍馍本土化了一下,创造性的发明了至今仍在胶东地区十分有名的割瓣火烧。这种火烧的中心部分十分适合做羊肉泡馍,使秦始皇感受到了家的味道,酥脆的六个火烧瓣则使秦始皇龙心大悦,在满足御用的同时,也大量赐给了在辇止头的宫妃和随从,并严命莱西地方官将其作为御用贡品定期批量发往咸阳,成为秦帝国的美食之一。

一个月后,十余组派出选择祭祀之地的官员回到秦始皇行宫,提出十余个备选祭祀地方案请秦始皇定夺。最后秦始皇选择了古琅琊作为祭祀地。

秦始皇从莱西启程时,命一个多月以来一直为其烹饪河鲜的三名厨师携以大沽河鲤鱼等河鲜随驾前往琅琊,并封其为御厨。大沽河鲤鱼被郑重用于这次空前隆重的祭祀活动中(现在鲤鱼仍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祭祀活动,应该就是源于琅琊祭祀)。

据传琅琊祭祀活动结束后,秦始皇欲命三个厨师前往咸阳皇宫。深知伴君如伴虎的三位厨师十分害怕,一名能言者胡姓厨师以“观皇气色,有长生不老之相。吾辈凡胎,然想和子孙万世伺候大王。鱼离不开水,吾辈亦离不开沽河岸。吾辈将和子孙在沽河岸,恭候帝万次琅琊祭天地”为由婉拒始皇帝命其前往秦都咸阳的谕令。已经数月常食河鲜的秦始皇亦有吃腻河鲜之意,见此厨言之凿凿,甚合朕意,遂予以恩准。

秦始皇言出法随,一心想长生不老、江山永固的他,随后两次在琅琊祭祀,均自莱西境内大沽河河道平行而下,均在马银山和产芝村附近的行宫驻扎,均携三名御厨前往。三名擅烹河鲜御厨之名在秦代大沽河沿岸即有盛名。

秦始皇醉心于祭祀而施暴政于人民,并没有保秦朝万世不倒,也没有佑其长生不老。公元前207年11月,秦朝被斩白蛇起义的汉高祖刘邦所灭。汉朝建立以后,秦朝的追随者遭到追杀。有一通晓秦朝情况的官吏向汉高祖禀报,古齐鲁国有三名秦始皇的御厨。刘邦遂下令若查实,杀之!

奉上谕的钦差官员携刽子手沿没有完工的秦直道方向奔莱西杀气腾腾而来。

三名御厨事先得到消息,准备好贿赂银两,并精心烹饪河鲜款待汉高祖钦差。在酒足饭饱并悉数收纳银两之后,例行查案情问话之时,那名能言者胡姓厨师再次表现出超人一等的聪慧和语言天赋,以“秦始皇从未封其做‘御厨’,而一直唤他们为‘鱼厨’。是因为秦始皇地方口音重,所以周边官吏错听成‘御厨’而已”为由做辩,得钦差信任,侥幸免除杀身之祸。

经历此番波折的三名御厨隐姓埋名隐居于莱西乡野。其后人世代以耕作为生,以烹河鲜为乐,服务乡邻,安享田园。其烹河鲜之技艺两千多年来以口口相授的方式得以流传,并经历数十代烹饪技师潜心研究得以传承发扬。

1959年9月,气势恢宏的产芝水库建成以后,数十平方公里的水面孕育的大沽河河鲜产量大增,味道亦更加鲜美。御厨后人和传人们更加醉心于河鲜烹饪研究,在总结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煎、炒、烹、炸、拌、煮、浇”七字诀为主要内容大沽河河鲜烹饪法,将河鲜烹饪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改革的春风吹临莱西大地以后,为使更多人得以品尝御厨之技艺和大沽河河鲜之美味,敢为人先的御厨的后人和传人们开始在产芝水库周边开了许多的小餐馆,以祖传侍奉秦始皇御用之古法和技艺精心烹制菜品招待四方宾客。在继承祖传技艺的同时,他们十分注意学习、交流并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烹饪技术,使烹饪河鲜技术达到了新的巅峰。大沽河的河鲜和御厨的技艺也如一句古诗所言:“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秦始皇御用之品成为服务广大游客的美食。现在每年来产芝水库品尝大沽河河鲜的食客络绎不绝,皆为大自然所赐之大沽河美味所折服。

时光荏苒,光阴如箭,物是人非。今日,悠悠流淌千万年的大沽河经大规模治理后又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大沽河孕育的百万大沽河儿女在创造科学发展新神话的同时,会将古老的神话和当代的神话一代又一代的传颂下去。

作者简介:夏登文,1974年出生于山东莱西夏家庄村,热爱收藏,热爱美食,热爱文学创作,是《茅台酒图志》、《茅台酒道》、《茅台酒版收藏图鉴》的编委。

来源:半岛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