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芳华映初心 童心筑梦启新程丨安阳市实验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纪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09:40 1

摘要:日前,安阳市实验幼儿园举办建园70周年系列活动。当无人机在苍穹中勾勒出“70”的光辉轨迹,当稚嫩的童声吟诵起《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这座走过70载春秋的幼教标杆,正以守正创新之姿,谱写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华彩乐章。

幼儿在上机器人课

安阳融媒记者 王箫

日前,安阳市实验幼儿园举办建园70周年系列活动。当无人机在苍穹中勾勒出“70”的光辉轨迹,当稚嫩的童声吟诵起《诗经·小雅·斯干》中的“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这座走过70载春秋的幼教标杆,正以守正创新之姿,谱写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华彩乐章。

作为市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市实验幼儿园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厚爱而育,启蒙养正”为办学宗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教育的乐园,解读其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密码。

党建铸魂:

红色引擎驱动教育发展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春华秋实。1955年,安阳市实验幼儿园的前身——安阳市机关托儿所成立。从最初的几间平房,到如今占地31.5亩的现代化教育园区;从单一的保育功能,到成为“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标杆引领,这段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0年6月,市实验幼儿园整体迁入迎春东街新园区,实现硬件设施全面升级。3000余平方米的生态运动场、36间智能化教室、7个特色功能室,为1400余名幼儿构筑起优质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软实力显著增强,该园拥有省中原名师1人、省级名师12人、省教师教育专家3人、省骨干教师32人、市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3人、市骨干教师26人,形成了一个支撑幼儿园内涵式发展的“金牌师资”团队。

老师与幼儿开心合影

晨光初照,该园党员活动室内已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该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刘佳正带领全体党员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墙上,“党建+”工作矩阵图清晰展示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网络研修、警示教育、社区服务的扎实足迹,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求教师既要做好知识的传播者,又要当好灵魂的工程师。”刘佳说。通过持续开展“清正教风”专项行动,该园全员签订《师德承诺书》,建立“一人一档”廉政档案,筑牢思想防线。

创新赋能:

传统与现代的育人交响

面对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市实验幼儿园秉持“顺应自然,适性成长”的核心理念,构建了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的育人新范式。这一理念精准把握儿童成长规律,使教育如春风化雨,润泽每一颗童心,唤醒幼儿的潜能。

该园创新打造“四维一体”课程体系,以主题探究课程厚植家国情怀,以体育专项课程强健体魄,以工坊专项课程启迪智慧,以研学实践课程拓宽视野。

结合红旗渠这一伟大工程,该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南门厅“红色故事我来讲”摄影展上,孩子们将建设红旗渠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引导幼儿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孩子们用画笔和黏土创作心中的红旗渠,在班级建构区开展“我是小小建筑师”活动,用积木、奶粉罐、纸盒等材料搭建“迷你水渠”,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与创造的乐趣;图书室设立“红旗渠故事”专区,教师通过《山腰上的引水工程》《爷爷的红旗渠》等绘本,讲述修渠英雄的感人事迹,让孩子们了解水的珍贵和工程的伟大,在心中种下感恩与奉献的种子。

“红旗渠精神”主题课程通过工程搭建、情景剧表演与劳动体验,引导孩子们深切体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在“甲骨文工坊”中,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拓印甲骨文字,传承中华文明的古老基因。

亲子运动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精准设置项目,让每个孩子尽情释放活力、收获自信。“六一”科技节,孩子们在40个科技场馆中探索世界的奇妙。近距离观察无人机翱翔,看机器人写字,向机器狗发出指令,在科普影片前睁大求知的眼睛……好奇心被点燃,探索欲在萌芽。元旦迎新年活动中,该院精心设置的36个特色民俗展示区依次排开,孩子们手持自主设计的“游览护照”,在欢声笑语中解锁剪窗花、写“福”字等传统年俗,收获了新年礼物。

通过一次次活动,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在奔跑跳跃中增强,科学探究精神在好奇追问中萌芽,社会情感在集体互动中丰盈,文化认同在民俗体验中加深,自主意识与责任感也在实践中悄然生长。

市实验幼儿园将食育教育与种植园活动相融合,从环境创设、课程建设到蔬菜种植,丰富幼儿对食物的深层认知;从松土、播种到浇水、挂果,打开幼儿感受种子生命萌发和成长的通道。还将二十四节气课程结合智能营养分析系统,甲骨文教学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户外活动区配备智能运动监测设备,实现科学保育。

创新理念同样延伸至后勤服务领域。该园膳食营养工作秉承“用心规范厨房,用爱暖心烹饪,科学食养,守护未来,做有温度的教育,做有品质的美食”理念,注重幼儿营养与健康,专注药食同源,优化食材搭配,提供营养健康的膳食。2024年度,市实验幼儿园以科学膳食和精细化保健管理为抓手,为幼儿成长赋能,制定科学食谱,建立专项追踪电子档案。

“高质量教育”是全社会的普遍期望和共同愿景,管理则是幼儿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安阳幼教的领跑者,市实验幼儿园关注幼儿,注重管理细节,提升管理效能。例如,首要工作是筑牢安全防线,食堂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食品实行“6S”管理规范操作,严格执行48小时食物留样制度,加强清洁消毒,保障幼儿在园饮食安全。

食堂“智慧营养平台”依据幼儿体质数据自动生成个性化食谱;幼儿尝试利用厨余垃圾参与堆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践行绿色校园理念。

文化育人:

培根铸魂的生动实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市实验幼儿园深刻把握文化育人的精髓,将殷商文明、甲骨文字、历史遗迹等丰厚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为贴近幼儿生活的育人素材,构建了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体系,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文化自信的根。

孩子们的文化探索真实而生动,小班幼儿漫步于后仓街,聆听吕祖庙的古老传说,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中班孩子走进仓巷街,亲手触摸斑驳的青石板,在测量与计数中理解历史厚度;大班学生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积木、纸箱等材料搭建“文峰塔”,体验匠心传承与文化自信。“这不是简单的游玩,是真正把文化‘种’进心田。孩子们在真实场域中获得的感知,远比书本上更加深刻。”一位教师这样感慨。

市实验幼儿园不断推进本土文化与教育教学的多元融合。春节游园会上,“安阳味道”美食街热闹非凡,粉浆饭、皮渣、炸血糕香气四溢;“非遗工坊”中,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制作虎头鞋、剪纸,传统技艺悄然延续;美工区里,甲骨文不再陌生,孩子们执笔描红、拓印成画,还将文字设计成冰箱贴、手提袋;食育课程《舌尖上的安阳》则让孩子们品尝家乡味、读懂家乡情,在一粥一饭中建立文化认同。

环境亦成为无声的教师。漫步园内,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在“说话”。“殷商文明”主题墙上贴满孩子们“考古”发现的“文物”拓片和图画;“安阳印象”作品墙展示着孩子们笔下的文峰塔、仓巷街;建构区内,文峰塔、中国文字博物馆拔地而起,每一块积木都是对家乡的再现与想象。

“教育不是孤岛,文化传承更需要家园社协同努力。”刘佳说。近年来,家长积极支持幼儿园各项工作,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成效显著。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未来幼儿园”创意征集中,孩子们提出“会飞的幼儿园”“屋顶甲骨文乐园”等天马行空的设想,已被纳入智慧校园3.0版建设规划。

“立足新起点,市实验幼儿园将继续以文化为根、以儿童为本、以创新为翼,推动教育真正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回归生命的全面发展。坚守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是我们永不改变的初心。”刘佳话语坚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文化之树正借由教育的力量,悄然生长,静待参天。

来源:安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