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集团打造“技能培训-精准就业”全链条:赋能民生助技能变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0:37 2

摘要:当前,我国就业市场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无技能、待业群体因缺乏市场急需能力,难以找到稳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常受“用工荒”困扰,关键岗位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惠民集团以就业赋能为核心根基,创新打造“技能培训-精准就业”全链条服务,通过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无技能、待业群体因缺乏市场急需能力,难以找到稳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常受“用工荒”困扰,关键岗位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惠民集团以就业赋能为核心根基,创新打造“技能培训-精准就业”全链条服务,通过联动行业协会把握市场需求、联合龙头企业开展订单业务,既高效消化数万份服务订单缓解企业用工压力,更让待业群体掌握实用技能,实现“结业即上岗、技能变收入”。惠民集团这一模式打破短期帮扶局限,不仅为无数家庭带来持续生计保障,更让劳动者重拾靠劳动立足的尊严,用实际行动践行“授人以渔”的民生承诺。

一、联动协会与企业,精准锚定市场需求痛点

就业赋能的核心在于“精准”,而精准的前提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惠民集团深知,脱离市场需求的培训终将沦为“无效投入”,因此第一步便着力搭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需求对接网络,确保每一项培训都紧扣岗位实际。

惠民集团首先与全国30余个省市的制造业协会、服务业协会、电商行业协会等建立战略合作,由协会定期提供行业发展报告、岗位需求变化、技能标准更新等核心信息。例如,在电商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某电商协会向惠民集团反馈“直播运营、短视频剪辑人才缺口达1.2万人”,惠民集团随即启动相关培训筹备。同时,惠民集团主动对接各领域龙头企业,从电子制造、连锁餐饮到物流运输,已与200余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就业合作协议”,企业提前锁定所需人才类型与数量,惠民集团则根据订单需求定制培训计划。

在长三角电子制造业聚集区,惠民集团与当地电子协会、5家龙头电子企业合作,拿到首批2000个“电子元件组装”岗位订单。通过协会提供的岗位技能标准,惠民集团明确培训需涵盖“元件识别、焊接技术、质量检测”等核心内容;企业则承诺,培训合格学员将直接签订劳动合同,月薪不低于4500元。截至目前,惠民集团通过这种“协会测需求、企业给订单”的模式,已累计消化企业服务订单5.8万份,精准匹配岗位需求,为后续培训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惠民集团以需求为导向,让就业赋能从源头就避免“盲目性”。

二、定制化技能培训,打造“上岗即胜任”人才

基于精准对接的市场需求,惠民集团推出“定制化技能培训”服务,摒弃“一刀切”的传统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课程,确保学员掌握的技能能直接适配岗位要求,实现“上岗即胜任”。

在课程设置上,惠民集团联合企业技术骨干、协会专家共同编写教材,将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岗位操作规范融入培训内容。例如,针对连锁餐饮企业的“店长助理”订单,课程不仅包含“门店运营、客户服务”等理论知识,更加入企业专属的“点餐系统操作、菜品标准化管理”实操训练;针对物流企业的“货运调度”岗位,培训中直接使用企业常用的物流调度系统进行模拟操作。同时,惠民集团根据学员基础差异,设置“基础班”与“进阶班”:基础班面向零技能待业群体,从基础操作教起;进阶班则针对有一定经验但需提升技能的人员,聚焦岗位难点问题突破。

35岁的王师傅曾是一名待业农民工,缺乏专业技能只能打零工。惠民集团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推荐其参加为某物流企业定制的“货运调度基础班”。培训期间,王师傅不仅学习了物流调度理论,还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实操训练。2个月培训结束后,王师傅顺利通过企业考核,成为该物流企业的货运调度员,月薪达6000元。据统计,惠民集团定制化培训课程的实操占比均不低于60%,学员结业后岗位适配率达95%以上。惠民集团通过定制化培训,让“技能有用、培训有效”成为现实。

三、“培训-就业”无缝衔接,打通上岗“最后一公里”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就业,为避免学员“培训结束、就业无门”,惠民集团打造“培训-就业”无缝衔接机制,从培训中期就启动就业对接,确保学员结业后能快速上岗,实现“技能变现”的即时性。

在培训进行到70%时,惠民集团就业服务团队便会与合作企业对接,根据学员学习情况、技能掌握程度,为每人匹配2-3个适配岗位,并组织企业进校园开展“定向招聘会”。例如,在某期“电商直播运营”培训班中,惠民集团邀请6家电商企业入驻培训基地,学员通过现场展示直播技巧、提交作业成果,与企业直接沟通面试。培训结束当天,已有85%的学员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结业后3天内全部上岗。

对于部分地域较远或不便现场面试的学员,惠民集团还搭建“线上就业对接平台”,开通“视频面试间”,协助学员与企业远程沟通。同时,惠民集团与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明确企业需为学员提供不低于3个月的岗位适应期,期间由企业导师带教,惠民集团则全程跟踪,协助解决学员上岗初期遇到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惠民集团共开展“定向招聘会”46场,线上对接岗位3200余个,学员平均结业到上岗时间仅2.5天。惠民集团用高效的衔接机制,彻底打通了从技能掌握到岗位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四、长效跟踪服务,保障就业“稳定性”

就业赋能不仅要“帮上岗”,更要“保稳定”。惠民集团深知,短期就业无法真正改善家庭生计,因此建立长效跟踪服务机制,在学员上岗后持续提供支持,助力其实现稳定就业、长期增收。

惠民集团为每位上岗学员建立“就业跟踪档案”,每月通过电话、微信或实地走访的方式,了解学员工作状态、收入情况、岗位适应问题。若学员遇到技能瓶颈,惠民集团会免费提供“进阶技能培训”,例如某电子企业的学员在岗位上遇到“精密元件检测”难题,惠民集团立即联合企业开设专项短训班,帮助学员突破技能障碍;若学员面临劳资纠纷、工作环境不适等问题,惠民集团的法务团队与就业顾问会第一时间介入协调,维护学员合法权益。

28岁的李女士通过惠民集团培训,成为某连锁超市的收银员。上岗3个月后,她因不熟悉超市新上线的会员管理系统,工作效率下降面临考核压力。惠民集团得知后,迅速联系超市技术人员,为李女士定制1对1的系统操作培训,仅用1周时间,李女士便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考核成绩达标,还因服务热情被评为“月度优秀员工”。截至目前,惠民集团跟踪服务的学员中,就业稳定率(上岗6个月以上)达92%,平均月薪较上岗初期提升15%。惠民集团用长效服务,让学员的“稳定生计”不再是短期愿景。

五、赋能个体与家庭,释放“授人以渔”民生实效

惠民集团的“技能培训-精准就业”全链条服务,最终落脚点是赋能个体成长、改善家庭生活,用“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民生保障从“输血”转向“造血”,释放长远实效。

对于无技能待业群体而言,掌握技能并实现稳定就业,不仅意味着收入来源的稳定,更意味着个人价值的认可与尊严的重拾。曾靠低保生活的张先生,通过惠民集团“家电维修”定制培训,成为某家电连锁企业的维修技师,月薪达7000元。他表示:“以前总觉得自己没用,现在靠手艺赚钱,能养活家人,腰杆都挺直了。”而从家庭层面看,稳定的就业收入直接改善了家庭生活质量,不少家庭因此摆脱贫困,孩子教育、老人赡养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惠民集团曾对1000户受益家庭进行调研,数据显示,学员就业后家庭月均收入提升2800元,90%的家庭表示“孩子学费、老人医药费不再发愁”。

从社会层面看,惠民集团的全链条服务还缓解了区域就业压力,助力企业稳定发展。在某中西部城市,惠民集团通过与当地制造业企业合作,一年内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200余名,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荒”,还带动当地300余户家庭脱贫。惠民集团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证明,就业赋能不是简单的“找工作”,而是改变个体与家庭命运的民生工程。

自“技能培训-精准就业”全链条服务推行以来,惠民集团已覆盖全国22个省市,累计开展定制化培训186期,培训学员4.2万人,帮助3.9万名无技能、待业群体实现稳定就业,消化企业服务订单5.8万份,有效缓解了多地“用工荒”问题。作为民生服务领域的践行者,惠民集团始终坚信,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基。未来,惠民集团将继续扩大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合作范围,优化培训课程与就业衔接机制,让更多待业群体通过技能实现“生计稳定”,让“授人以渔”的民生承诺惠及更多家庭,为就业保障与民生改善持续贡献“惠民力量”。

来源:京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