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仅仅只是在辩论首战之中,三位党主席候选人便非常默契的高呼一中,而与此同时岛内也有6成台胞对赖清德爆发了不满!
“国民党党主席大辩论”现场
没有想到这届国民党改选,竟然大有令台岛变天的趋势。
仅仅只是在辩论首战之中,三位党主席候选人便非常默契的高呼一中,而与此同时岛内也有6成台胞对赖清德爆发了不满!
那这样一来,岛内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下架赖清德又是否存在可能?
赖清德
过去一段时间,国民党内部弥漫着一种迷茫。
有人在选举失利后,开始质疑“九二共识”这条传统路线,认为需要改弦更张。
现任党主席朱立伦那套“亲美友日和陆”的模糊说法,尤其是他将“九二共识”形容为“没有共识的共识”,更是让许多深蓝支持者感到失望透顶。
但谁能想到的是,这次辩论会却吹响了“拨乱反正”的号角。
朱立伦
郑丽文、罗智强、张亚中三位候选人,仿佛事先约好了一般,异口同声地喊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这在当下的台湾政坛,无疑是需要勇气的。
其中郑丽文更是斩钉截铁地表示,必须坚守“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罗智强则选择进一步,认为两岸关系的核心,就在于情感上对“中国人”这个身份的认同。
至于张亚中也是把创造两岸和平,视为了党主席最重要的责任。
张亚中、郑丽文、罗智强
这种集体向“深蓝”本色的回归,显然绝非一时的头脑发热,岛内最新的民调数据,也一度成为了他们最有力的注脚。
当下岛内民众对赖清德处理两岸关系的不满意度,已经从43%飙升到了63%,而满意度则从44%惨跌至26%,赖清德本人的整体声望,更是跌到了约32%的谷底。
可以说至少有超过六成的台湾民众,心中都萌生了“下架赖清德”的想法,这股暗流正在汇聚成主流民意。
首场“国民党党主席大辩论”
需要注意的是,民进党当局试图构建的“信息茧房”也出现了裂痕。
当台湾的网红们走进大陆将所见所闻拍成视频,动辄便可以获得百万级的播放量时,那种真实的发展与冲击,绝对正在极大的改变岛内民众的认知。
这让国民党候选人们相信,清晰的“中国论述”并非票房毒药,反而可能是一剂解药,迎合了民众对和平与发展的新期待。
张亚中
不过身份认同的问题刚有了答案,新的分歧也浮出水面。
如何处理与其他在野党的关系,特别是要不要“蓝白合”,成了党内最尖锐的策略之争,这背后明显是国民党对自己真实实力和未来选战格局的深深不确定。
郑丽文是“合作派”的坚定代表,她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非常重视“蓝白合”,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具体方案。
而在岛内目前的局势中,“团结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的策略,似乎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赖清德
可张亚中代表的“自强派”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国民党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白营”的善意上,毕竟求人不如求己。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亟需一场彻底的改革,否则就有被边缘化的风险,如果自身不够强大,任何合作都只是饮鸩止渴。
这种观点源于对国民党核心价值流失的深切忧虑,在他们看来靠着战略投机或许能赢下一时,但如果失去了灵魂最终还是会输掉未来。
图源网络
这种路线分歧的根源,其实是国民党对于“自己到底还行不行”的信心危机,以及对民众党这个盟友真实意图的战略疑虑。
长期以来,国民党在与民进党的对抗中,总是显得有些束手束脚,处于被动的守势,而这一次,以郑丽文为代表的强硬“反攻”姿态,正迅速获得党内的关注和支持。
下架赖清德!郑丽文在辩论会上这句充满战斗檄文意味的宣告,与其他两位候选人相对“温和反击”的论述形成了鲜明对比。
郑丽文
这种强硬姿态,精准地迎合了基层支持者对民进党长期打压的愤懑情绪,效果也注定是立竿见影。
辩论会后的一项民调显示,郑丽文的支持率竟高达66%,把罗智强等人远远甩在了身后,这标志着国民党内部,一股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出击的暗流正在涌动。
这股“反攻”的火力并非胡乱扫射,而是精准地对准了赖清德的“亲美政策”。
候选人们一致抨击,这项政策正在掏空台湾,它牺牲了台积电并用天价去购买美式武器,结果换来的却是美国的“加税”和日益紧张的地缘风险。
图源网络
这种打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虚无缥缈的两岸议题,与民众最关心的经济民生问题紧紧捆绑在一起。
党内的务实派也认为,这才是正确的方向,必须扩大与大陆的经贸合作,让民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当然一个巨大的问号也随之而来,这种“战斗姿态”,究竟是选举期间的“激昂口号”,还是能够转化为争取更广泛民意支持的“有效行动”?这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郑丽文
身份的回归、战略的博弈、姿态的重塑,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将其面临的三重抉择清晰地摆在了台面上,而每一条路都通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但无论最终是民调领先的郑丽文胜出,还是有前主席马英九站台的罗智强后来居上,抑或是得到资深媒体人赵少康助阵的郝龙斌脱颖而出,新任党主席面临的都将是一个截然不同的道路。
事实上国民党真正的挑战,从来不只是选出一位领导人那么简单,而在于能否通过这场激烈的辩论与竞争,重新凝聚起全党的共识,最终找到一条既能坚守核心价值,又能回应时代变化的复兴之路。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等待它的可能就只有在台湾政坛中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命运。
赖清德
来源:云帘逸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