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查理·柯克继承了约翰·洛克关于自由的理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0:04 1

摘要:他在《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中,洛克提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天生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三大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源于上帝赋予人类的理性本质,并非君主或政府的赐予,而是先于社会契约的存在。

约翰·洛克(John Locke)作为启蒙运动的奠基人,其自然权利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自由主义思想。

他在《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中,洛克提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天生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三大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源于上帝赋予人类的理性本质,并非君主或政府的赐予,而是先于社会契约的存在。

洛克强调,自由并非无拘无束的放纵,而是受自然法(law of nature)约束的理性行为。自然法要求个体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即“每个人都平等且独立,不得损害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因此,真正的自由是“做正确的事”——通过理性追求个人福祉,同时尊重他人权利,避免陷入霍布斯式“人人对人人的战争”。

洛克的这一观点奠定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基础,强调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保护这些权利,而非允许任意妄为。

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启蒙思想家和俗称“自由主义”之父:英国哲学家和医生约翰·洛克(John Locke)

当代保守主义活动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作为Turning Point USA的创始人,明确继承了洛克的自然权利框架。

他经常引用洛克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作为美国宪政的核心,并将其应用于当代政治辩论中。

柯克视自然权利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基础,反对政府过度干预,认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私放纵,而是受道德和理性指引的“做正确的事”。这一继承并非抽象的哲学致敬,而是体现在柯克对文化战争、教育改革和个人责任的论述中。

通过举例,可以清晰论证柯克如何将洛克的自然权利转化为对现代自由的独特诠释:自由源于道德约束,而非感官满足。

美国保守派非营利性组织“美国转折点”的联合创始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rk)

首先,在性别认同和LGBTQ议题上,柯克继承洛克的自然权利观,强调自由必须根植于生物和道德“正确性”,而非个人欲望的随意表达。

洛克在自然状态中将“财产”视为劳动与自然的结合,隐含了对人类本性(包括性别二元)的尊重。柯克扩展此点,批评“跨性别女性进入女子更衣室”的现象,认为这侵犯了女性的自然权利——安全和隐私。

他在2023年的一次播客中表示:“我们应该像1950-60年代那样处理这种事”,呼吁恢复基于自然法(生物事实)的界限。这并非禁止自由,而是保护多数人的权利不受少数“随心所欲”的侵害。

柯克的名言“自由不是做让你感觉好的事,而是做正确的事”(Freedom is not about doing what feels good; it’s about doing what’s right)在此体现无遗。

如果自由是随心所欲,个体可任意改变性别以进入异性空间,这将破坏洛克式的平等,导致自然权利的冲突。

相反,柯克主张通过立法(如禁止性别确认医疗)维护“正确的事”——尊重自然秩序,从而保障所有人的自由。这与洛克的自然法相呼应:理性禁止损害他人财产(包括身体完整性)的行为。

柯克的立场虽具争议,但它论证了自由的道德维度:放任欲望将侵蚀社会契约,导致权利的零和博弈。

其次,在COVID-19疫苗强制令的辩论中,柯克进一步诠释了洛克的自由观,将其应用于公共卫生政策。

洛克认为,政府源于社会契约,仅在保护自然权利时合法;若侵犯(如强制疫苗),人民有权反抗。

柯克在2021年疫情高峰期猛烈抨击民主党政府的“庇护就地令”,称其为“南非种族隔离式的暴政”。

他引用洛克,论证个人对身体的“财产权利”不容侵犯:“自然权利包括拒绝有害干预的自由,这不是自私,而是道德责任。”

在这里,柯克区分了“做正确的事”与“随心所欲”:前者是理性评估科学证据后拒绝强制(如疫苗可能的风险),后者是无视公共福祉的极端反疫苗阴谋论。

柯克支持疫苗,但反对强制,强调自由是基于证据的道德选择,而非盲从权威或个人偏执。这继承了洛克的理性主义:自然法要求个体通过“咨询理性”决定行为,避免危害他人生命。柯克的Turning Point USA活动甚至组织校园辩论,教育年轻人自由不是“感觉好就注射或拒绝”,而是“正确的事”——平衡个人权利与集体责任。

如果自由是随心所欲,社会将陷入无政府状态;柯克的框架则维护了洛克的契约精神,确保权利的可持续性。

最后,在校园言论自由的倡导中,柯克最直接地将洛克自然权利与“做正确的事”相结合。洛克视言论为自由表达的核心,受自然法保护,但须避免煽动暴力。

柯克的TPUSA维护“教授监视名单”,针对“危险左翼”教授,但这并非审查,而是推动辩论。

他在2025年牛津联盟演讲中说:“你应该被允许说惊人言论……丑陋言论也是言论。”这体现了自由的道德界限:柯克允许“丑陋”表达(如他的伊斯兰批评),但强调“正确的事”——通过理性对话追求真理,而非仇恨驱动的随意攻击。

他的遇刺事件(2025年犹他大学枪击)更凸显这一观点:柯克为言论自由献身,证明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挑衅,而是道德勇气。

柯克反对特朗普盟友对批评者的报复,称“以我的名义关闭言论是背叛遗产”。这论证了自由的洛克式本质:保护权利需理性自律,否则堕为霍布斯式的混乱。

总之,查理·柯克通过性别、疫苗和言论议题,继承并活化了约翰·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将自由界定为“做正确的事”——理性、道德的行动,而非感官或欲望的放纵。

这种诠释不仅回应当代文化分裂,还强化了洛克的遗产:权利源于自然法,政府须服务于此。柯克的观点虽激进,却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需道德锚定,方能持久。

来源:小王马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