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18日深夜,立讯精密昆山园区灯依旧亮到两点。产线工程师把最后一根0.2 mm铜线压进CPC(Co-Packaged Copper)验证模组,抬头看了眼倒计时——距离英伟达GB300气密性测试窗口,只剩72小时。
“专利墙拆了,订单却未必到手。”
6月18日深夜,立讯精密昆山园区灯依旧亮到两点。产线工程师把最后一根0.2 mm铜线压进CPC(Co-Packaged Copper)验证模组,抬头看了眼倒计时——距离英伟达GB300气密性测试窗口,只剩72小时。
这一幕,像极了两年前立讯啃下安费诺专利时的“拼命三郎”风格。只不过,当时它要证明“我能做”,如今必须回答“凭什么选我”。
CPC:铜线直连芯片,立讯的“降本杀招”
按照立讯给出的白皮书,CPC把传统PCB“扫”出短距互联场景:
- 铜线直接绑定芯片与交换机,省掉PCB、连接器、线材三大件;
- 成本曲线向下30%,延迟压进1 ns以内;
- 目标场景<10 m,恰好卡位AI机柜内部“最后一米”。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立讯几乎可以提前开香槟。但英伟达GB300的认证清单里,还有一行小字:
“须通过10 kg·f/cm²气密性与−40~120 °C热循环1000次。”
换句话说,铜线再粗,也得先过“高压锅+冰火两重天”的极限考验。
CPC样机已在5月送抵英伟达硅谷实验室,目前处于第二轮“红墨水渗透”阶段,最快7月出结果。通过与否,将决定立讯能否把单机柜价值量从8万元(GB200)抬到50万元(GB300)。
“铜+光”双线并行,800 G硅光模块已量产
CPC尚未量产,立讯先把800 G DR8硅光模块塞进产线——收购的某老牌光模块厂,月产能30 K,1.6 T方案Q3送样。
立讯内部人士透露:“铜是现金牛,光是增长飞轮,客户要混搭,我们一次性打包。”
一句话,把“铜缆+光模块”做成乐高积木,任英伟达自由拼接。
英伟达反手一张“PCB正交背板”:铜缆要被连锅端?
就在立讯全员备战CPC认证时,英伟达硬件架构部门悄悄给出Plan B——PCB正交背板。
逻辑简单粗暴:
1. GB300用上800 V高压电源,铜缆电流需求骤降,信号完整性反而成了主角;
2. 铜线太多塞不下,不如把走线“印”到78层高层板里,省空间、省插头;
3. 一块正交背板=铜缆+互联芯片+连接器,成本再砍一成。
而接过这张图纸的,正是胜宏科技。
胜宏:78层TLPS工艺,良率95%,Rubin M9认证已过关
“别人还在实验室,我们已经量产。”
胜宏越南工厂6月启动正交背板Risk Build,月产能8 K片,良率拉到95%。
技术参数更夸张:
- 78层TLPS(Thin Core Laminate Process)薄化芯板,厚度仅1.6 mm;
- 耐高温200 °C,可直接贴3.2 T光模块;
- 英伟达Rubin架构M9认证比同业早一年,一供地位稳如磐石。
业绩方面,胜宏2025年AI服务器PCB收入占比将飙到35%,单GPU对应价值量300美元,是传统服务器的6倍。
产能布局更“卷”:泰国+越南双基地,2026年可覆盖全球AI PCB需求40%。
CPC vs 正交背板:技术路线一日三变,供应链心惊胆战
立讯CPC像“性能钢炮”,胜宏正交背板却是“经济轿车”,而英伟达现在更想要“省心的家用车”。
“别高兴太早,玻璃基板才是终局玩家。”
某头部券商电子首席提醒,若英特尔、三星玻璃封装基板2026年量产,PCB多数功能可被集成到玻璃芯,介电损耗更低、互联密度更高,正交背板亦面临“降维打击”。
胜宏内部已在评估40×40 cm玻璃基板线,预计2025 Q2打样。
届时,立讯的铜线与胜宏的背板,可能一起变成“过渡方案”。
回到昆山园区,立讯工程师把新一轮CPC样品塞进恒温箱,设定−40 °C起步。
“就算GB300用不上,还有GB400、Rubin Ultra,”他耸耸肩,“反正芯片互联永远缺一根更便宜的线。”
三公里外的深圳胜宏总部,产线指示灯由红转绿,又一批78层正交背板下线。
“技术迭代就像打地鼠,”胜宏研发总监笑称,“这一局我们冒头,下一局说不定就被玻璃拍回去。”
AI机柜的互联暗战,远未到终局。立讯的铜线、胜宏的背板、英伟达的算盘,都只是算力狂潮里的一朵浪花。
真正的赢家,也许是那个能把成本、交付、可靠性同时做到极致的“六边形战士”。
来源:睿智的鄭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