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稻浪千重,金秋送爽;鱼米之乡,喜获丰年。昨天(9月23日),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上午,“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苏州市活动在常熟沙家浜镇芦荡村拉开帷幕。
稻浪千重,金秋送爽;鱼米之乡,喜获丰年。昨天(9月23日),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上午,“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苏州市活动在常熟沙家浜镇芦荡村拉开帷幕。
“你看看这稻谷,阳光一照它就是这么美的!”一位村民指着现场一幅画作说道。从“湖强国家科技小院”步入主会场,沿途一幅幅由当地青年美术家创作的绘画作品吸引不少村民驻足拍照。金黄的稻田、饱满的果实、驰骋的农机……这些源自田间地头的场景,通过鲜艳的色彩跃然纸上。从田间地头而来的艺术,让现场丰收的喜悦可感可触。
喜悦源自于丰收。
在现场“时味苏州”农产品展销区里,醉蟹、阳澄湖大闸蟹展示品等时令特产琳琅满目。“今年几乎家家丰收,大闸蟹的个头大、产量高,我们都很高兴。”养殖户阿伯笑着告诉记者,他家大闸蟹亩产预计将高于去年。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苏州257万乡村人口守护着近200万亩耕地,去年全市粮食产量19.14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365亿元。扎实的产业基础,让这个丰收季充满底气。
喜悦,更在代代传承中延续。
“多年前我想过,一些本地种植户老了、外地种植户走了,地谁来种?”现场,20多年的种粮人宗建东道出曾经的担忧,但他已经用行动给出答案——他将经验倾囊相授,培养起一批“会开农机”的年轻农人,被大家亲切称为“宗师”。
而在不远处的“恒洋澳龙”农文旅综合体,新农人陆励和丈夫用三个月建成文化产业园,通过“农业+教育+文旅”模式,开发研学、露营等项目,年营业额超2000万元,带动50多人就业。更可贵的是,他们免费培训农户养殖澳洲龙虾,承诺包回收,实现“零风险”创业;成立农文旅学院,帮助农村女性学习电商,在家门口增收。
喜悦,还闪耀着科技的光芒。
活动现场,一台台智能农机勾勒出未来农业的图景:专为测土工程定制的机器人,正借助伽马能谱测土仪对耕地土质进行无人化精准检测;身形矫健的鸿鹄T70电动智能拖拉机,以锂电池和永磁同步电机为动力核心,不仅拥有流畅的科幻外观,更配备了智能电控与无人驾驶系统,能够灵活适配多种农具,轻松完成耕、耙、播、收全套作业,还能牵引运输、驱动旋耕机秸秆还田,甚至作为抽水、脱粒的动力源。
“不仅在农田耕作上,在虾蟹养殖方面也还有很多‘黑科技’。”展示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在应用的智能投饵机、无人水草收割船等,都很突破常规想象,让传统的塘口管理变得高效而省力。
据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随着主场活动启幕,苏州丰收节系列精彩将持续至11月。9月下旬,“苏州供销大集”将展销本地及对口地区农产;9月26日阳澄湖大闸蟹开捕活动在园区亮相;10月,长三角餐饮食材展、江苏省村舞村跑总决赛将相继登场;11月,“苏州大米”品鉴在吴江压轴举行。整场节庆以“庆丰收、促融合”为主线,全面展现苏州“诗意水乡、最美江南”的现代农耕图景。
来源:名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