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月圆之际,国窖1573携手花丝镶嵌传承人雁鸿,以国家级非遗——琉璃烧制技艺打造“福光溢彩”艺术作品,以琉璃聚月华、以匠心越山海,向全球华人传递团圆吉祥、富贵绵延的美好祝愿,邀世界共赏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美学密码。
月映千年,情牵四海,国窖 1573 “福光溢彩” 温暖中秋时刻。
中秋月圆之际,国窖1573携手花丝镶嵌传承人雁鸿,以国家级非遗——琉璃烧制技艺打造“福光溢彩”艺术作品,以琉璃聚月华、以匠心越山海,向全球华人传递团圆吉祥、富贵绵延的美好祝愿,邀世界共赏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美学密码。
这不仅是对佳节的礼赞,更成为行业内非遗跨界+文化出海的有效实践,以三重非遗技艺为骨,以千年酒脉为魂,泸州老窖在团圆语境中解码中华文明的当代生命力。
器物载道:非遗融合的行业创新表达
在“福光溢彩”的美学设计中,我们看到了白酒文化与非遗技艺的立体对话。
顶部天穹圆冠以琉璃锻造成皓月,外环40颗琉璃珠与1573颗宝石构成星轨,暗合1573国宝窖池群 452 年未间断的酿造律动,将白酒的时间价值转化为可视的技艺符号;其上镌刻的“江阳运酒图”,则通过110 年前泸州老窖大曲酒扬帆东出、斩获巴拿马金奖的出海起点等非遗载体唤醒行业记忆,让品牌历史有了可触的艺术落点。
中部人间桂树以金属锻造枝干镶嵌锆石露珠,既延续桂子月中落的中秋意象,更暗合行业品质共生的逻辑:桂树的繁盛象征国窖 1573 的生命力,宝石酒露则具象化“天地同酿 人间共生”的酿造哲学,打破了非遗技艺与白酒品质的表达壁垒。底部四海波涛融合花丝镶嵌与琉璃技艺,金丝浪涌托举琼浆的造型,既呼应海上生明月的团圆主题,更隐喻白酒酒香远播四海的行业追求,实现情感价值与行业叙事的统一。
在非遗跨界中始终锚定品牌自身的文化基因,这正是国窖 1573 的行业差异化优势。其酿酒窖池为始建于 1573 年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452 年连续使用的 “活窖池” 构成行业独有的生产性遗产;酿酒技艺源自1324年,701年间24代口传心授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活窖池 + 活技艺” 的 “活态双国宝” 属性,让国窖 1573 成为白酒行业唯一兼具 “文物属性” 与 “非遗基因” 的品牌,这也使其非遗合作跳出简单嫁接,形成 “同源共生” 的深层逻辑。
这种基因优势在行业中具有标杆意义:当多数品牌聚焦非遗技艺的 “形式借用” 时,国窖 1573 已实现 “基因融合”—— 琉璃的通透对应酒体的澄澈,花丝的精巧呼应工艺的精湛,让非遗技艺成为白酒品质的延伸表达,为行业非遗活化提供了内容为王的思路。
让活起来的非遗与世界对话
“福光溢彩”的全球传播,折射出中国白酒出海的范式升级,国窖 1573 的实践堪称行业样本。110 年前,泸州老窖大曲酒斩获国际金奖,开启白酒出海的“1.0 时代”;如今,国窖 1573 以 “非遗融合作品” 为载体,推动中国白酒文化进入“2.0 时代”——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文化价值传递。
这种进阶拉长来看更为清晰:以春节、端午、中秋为节点,持续携手花丝镶嵌、掐丝珐琅等非遗技艺共创作品,形成“节日 IP + 非遗矩阵”的文化输出体系。该系列斩获 2023 伦敦设计奖铂金奖、2024MUSE 创意奖铂金奖等国际荣誉,证明中国白酒文化可通过非遗语言实现全球共鸣。
在行业加速全球化的当下,这种“以非遗为桥、以节日为媒”的策略,为白酒品牌突破文化壁垒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国窖 1573 的非遗探索,更在于构建了“持续化、体系化”的行业范式。不同于零散的节日营销,其非遗合作形成“技艺甄选—文化匹配—国际传播”的完整链路:甄选与白酒文化内核契合的国家级非遗,以“天・地・人”哲学等文化理念实现内容融合,再在全球传播放大影响力,让非遗活化成为品牌文化建设的核心支柱。
中秋之夜,“福光溢彩”的琉璃月光与国窖 1573 的酒香交织,既是团圆时刻的情感寄托,更是白酒行业文化升级的生动注脚。当非遗技艺从小众遗产变为大众共鸣,当白酒文化从本土符号变为全球语言,国窖 1573 的实践正回答着行业命题:唯有扎根自身文化根基,以创新载体激活传统,才能让中国白酒在全球舞台上真正实现 “品质与文化共辉”。
来源:XN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