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手机,看到前同事小赵被踢出公司群,截图里他连发十条语音,从吐槽老板到炫耀新女友的床照,全程高能。
昨晚刷手机,看到前同事小赵被踢出公司群,截图里他连发十条语音,从吐槽老板到炫耀新女友的床照,全程高能。
早上九点,HR一句“泄露商业机密”让他当场收拾箱子。
我一点也不意外,去年团建他就把离婚协议拍成短视频发抖音,点赞两千,第二天全组人看他眼神都变了。
领英刚出的报告说,78%的职场撕逼因为说错话,四成以上是把自己家底全抖出去,比疫情前多了整整一成二。
我寻思,这哪是说错话,根本是把嘴当成直播按钮,一秒都憋不住。
哈佛那帮商学院的老油条早玩明白了,他们开会自带秒表,一段发言掐在30秒内,多一秒都停,留时间给对面猜。
不是装高冷,是怕翻车。
神经科学家拿fMRI扫脑子,发现闭嘴的时候默认模式网络亮得跟圣诞树似的,决策力直接涨37%。
翻译成人话:沉默不是空白,是后台在跑杀毒软件,把冲动、把把柄、把把“我男朋友其实已婚”这种炸弹通通清掉。
MIT的AI数过几百场高效对话,发现话精们每分钟只喷45秒,剩下15秒用来盯对方瞳孔,人家一眨眼,他们就知道该收还是该放。
可到了线上,人就像被拔掉阀门。
TikTok后台扒了六万Z世代账号,平均一天漏6.3个隐私点:定位、学生证、刚买的房号、甚至割双眼皮收据。
骗子连社工库都不用买,顺着评论区就能拼出全套身份证。
欧盟急了,准备给“数字缄默权”立法,简单说就是允许你一键“已读不回”还不被扣锅,把闭嘴写进法律。
古人那句“身上事少自然苦少”,放到今天得改一个字:数据留白,苦才真的少。
我后来再遇到小赵,他在便利店夜班,收银台贴着A4纸:工作时间不闲聊。
他说丢了工作那周,前女友把床照发回给他,附带一句“祝你社死”。
他这才学会把嘴缝上,可学费已交。
想活成精英,不用背厚黑学,先给舌头装个30秒倒计时;想混网络,别发九宫格定位,先让相册空一半。
沉默不是金,是防弹玻璃,留点白,子弹才找不到地方下火。
来源:自在微风x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