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广州捉鬼!一天捕捉十几只,网友:科学的尽头是“鬼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2 01:25 2

摘要:“地下700米,2万吨洗衣液一样的液体,每天只跟60个‘宇宙幽灵’打照面。

“地下700米,2万吨洗衣液一样的液体,每天只跟60个‘宇宙幽灵’打照面。

”——刷到这条消息的人,多半会愣两秒:洗衣液?

幽灵?

这到底是在搞科研还是在拍科幻片?

先别急着翻走。

把镜头拉近,江门开平那个直径41米的不锈钢大球,其实是一台“宇宙窃听器”。

它窃听的对象,就是中微子——一种每秒钟有上万亿个穿过你身体、你却毫无知觉的小家伙。

科学家管它们叫“幽灵粒子”,倒不是装神弄鬼,而是这玩意儿真的像开了穿墙挂:地球在它面前跟空气差不多,一眨眼就从南极穿到北极,连减速都不带。

为啥偏要躲到700米深的地下?

答案挺接地气:地面太吵。

宇宙射线像广场舞大喇叭,轰隆隆盖过中微子的耳语。

厚岩层就是天然隔音墙,把杂音挡在外面,只留下最纯粹的信号。

于是,2万吨液体闪烁体成了“暗室里的胶卷”,中微子一撞,闪出一点光,几万只光电倍增管立刻把这点光放大千万倍,变成电信号——相当于把一根火柴的亮度拍成探照灯,再存进硬盘。

有人好奇:阳江、台山两座核电站离这儿都是53公里,不多不少,图啥?

其实那是科学家精心算的“甜点区”。

中微子从核反应堆飞出来,跑53公里时“变味”最明显,就像香蕉放到第5天刚好最甜。

把探测器放在这儿,等于把天平放在最灵敏的刻度上,误差能压到小数点后四位。

每天60个信号听起来寒碜,可这已经是全球同类实验里的“高产”。

毕竟,人家抓的是宇宙级“限量款”。

更妙的是,这些“限量款”里藏着宇宙开天辟地的指纹:超新星爆发、太阳内核反应、地球内部放射性衰变……全在中微子的行李里。

读懂它们,就像拿到了宇宙寄来的明信片,邮戳写着“137亿年前”。

别以为这只是物理学家的小众狂欢。

江门实验的700人名单里,有17个国家的口音,从硅谷工程师到莫斯科数学家,全围着同一个水池转。

技术细节更接地气:高纯度液体闪烁体,说人话就是“把洗衣液提纯到不能更纯”;光电倍增管,其实就是超级猫眼,能把黑夜拍成白天。

这些黑科技,未来很可能拐个弯跑进医疗成像、矿产勘探,甚至下一代通信。

至于“捉鬼”这个梗,科学家也挺无奈。

中微子太难解释,干脆借个民间说法,让老太太也能听懂“几乎抓不住”的意思。

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倒成了最好的科普广告。

现在实验室的公众号底下,常有家长留言:“孩子听完‘幽灵粒子’,死活要来参观。

”——科学传播有时候就得靠这点“土味”。

说到底,从古人看见闪电就跪地求饶,到今天蹲在地下700米听宇宙心跳,人类不过换了个姿势继续好奇。

江门那口大锅,煮的不是汤,是整个人类文明对未知的馋。

下一次,当某个小孩问“宇宙怎么来的”,也许答案就藏在那60个一闪而过的光点里。

来源:端庄优雅糯米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