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享收获喜悦,共绘振兴新景!甘肃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皋兰县举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08:02 1

摘要:今年是农民丰收节设立的第8个年头。9月23日,甘肃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皋兰县什川古梨园举行。活动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以农业为主线、以农村为主场、以农民为主体的系列庆祝活动,充分展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农耕文化魅力及农民幸福生

今年是农民丰收节设立的第8个年头。9月23日,甘肃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皋兰县什川古梨园举行。活动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以农业为主线、以农村为主场、以农民为主体的系列庆祝活动,充分展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农耕文化魅力及农民幸福生活,展示甘味品牌建设成果,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

当日丰收节主场活动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和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兰州市农业农村局、皋兰县人民政府承办。

秋日的什川古梨园,天高云淡,彩球飘扬。金色的果实挂满枝头,香甜的果味沁人心脾。农民群众载歌载舞,共享丰收的喜悦。来自全省各市州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琳琅满目;兰州百合、软儿梨、苦水玫瑰等甘味特色产品的展台前游人如织;具有本土特色的禾尚头臊子面、烩菜、花馍馍、月饼等特色美食摊位前人潮涌动;颇具地方人文色彩的舞狮,“天把式”等梨园技艺,以及砖雕、香包、剪纸等特色文化尽显魅力;蔬果套圈、徒手搓玉米等充满乡趣田韵的活动,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农耕劳作的乐趣。

在强农惠农政策宣传专区,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人员向广大农民发放了“三农”政策法规“口袋书”、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等技术“明白纸”,把政策和技术交到了农民手中。在“云端助农”线上促销活动中,兰州市农广校的学员变身电商直播达人,现场开展农产品线上促销,在实战中锤炼技能,促进农产品消费。

“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法定节日,是全国农民的节日。丰收节活动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带给农村的新变化、新发展,带给农民的新希望、新期待。”当日,参加展销的兰州九香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昊如是说。

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聚焦给足丰收措施、展示丰收成果、搞活丰收经济、做深丰收文化、塑强丰收品牌等方面来组织丰收节活动,通过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农民可感可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同时,切实推动为农服务和庆丰收活动下沉基层,让农民在服务中真受益,在经济上得实惠,在精神上更富足。

据了解,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中,我省将结合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假期,以农文旅融合为纽带,进一步打通优质农产品上行与市民下乡双向流动渠道,重点推动农产品销售和促消费工作,让更多市民了解甘肃名特优新农产品,让城乡居民在分享丰收喜悦的同时,共享丰收成果,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省政府、省农业农村厅、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和皋兰县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我市举办多种形式活动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

金秋九月,秋收的画卷徐徐展开。金城大地瓜果飘香、羊肥牛壮,“丰”景如画。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我市各县区、兰州新区及各单位举办具有不同特色的活动,迎接农民的节日,共享丰收喜悦。

兰州新区:

丰收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9月23日,正值中国农民丰收节,兰州新区秦川镇2025年农民丰收节暨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在镇文化广场隆重开幕。

文艺表演环节成为展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生动窗口。当日,圆梦艺术团、祥合元鼓舞艺术团带来的《龙魂》《天下第一鼓》,鼓声激昂雄壮,敲出了秦川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本地歌手杨言泉演唱的《就恋这把土》,用质朴歌声传递对家乡土地的深情眷恋;金凤凰舞蹈队的《醉美故乡》,以优美舞姿展现乡村宜居风貌;琴之韵艺术团的红歌联唱,抒发了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的真挚情感。

广场北侧的“丰收成果展”更是人头攒动,优质农产品、农业科技成果和传统农耕技艺体验项目,全方位呈现着农业发展的新成效。

与此同时,男子篮球、15人制拔河、广场舞展演等农民运动会项目同步开赛,赛场内外欢呼声此起彼伏,展现着新时代农民的活力与风采。

在兰州新区上川镇,2100亩麻豌豆田中饱满的豆荚在风中轻语,奏响一曲丰收的乐章。

今春,返乡新农人达朝鑫采用“订单种植”模式,在上川镇首次规模化种植麻豌豆。通过现代农机全面替代传统人力,从精准春播到高效秋收,种植效率大幅跃升。如今,麻豌豆亩产稳定在400斤,以每斤4元的保底价收购,不仅显著提升了土地价值,更通过订单锁定了丰厚的回报。

这片麻豌豆田,是秦王川沃土丰饶潜力的生动印证,更是科技农业澎湃动能的有力彰显。它见证了上川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关区青白石街道

共赴多彩田园盛宴

城关区青白石街道瓜果飘香、稻谷归仓,处处铺开秋收画卷: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已然熟透、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绿油油的蔬菜青翠欲滴,共同构成了这个秋天的亮眼色彩。

城关区青白石街道青石湾村,全村共种植苹果110亩,以红心苹果为主要品种,亩产值稳定在7000元至8000元。

走进果园,一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同一棵苹果树上竟挂着两种颜色的果实。果农王总宝解释道:“树上是我们原有品种和嫁接的新品种‘瑞雪’。嫁接是为了观察它在本地的适应性,如果表现好,将来会大规模推广。”他随手摘下一颗红心苹果现场检测糖度,数值高达15.6。一旁品尝的顾客也连连称赞:“适口性特别好,苹果香和清甜完美融合,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登上山顶俯瞰,青石湾村成片的白色大棚格外显眼。青白石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大棚里种满了葡萄,总面积达420亩,以巨峰和户太8号为主。果农杨菊英种的正是巨峰葡萄,“每亩能产4000到5000斤,收购价一斤5.5元。”她自豪地说。

除了苹果和葡萄,青白石街道还种有130亩蔬菜。放眼望去,菜地里红绿交错,生机盎然。在一处采摘小油菜的大棚里,大家各司其职,采摘、捆扎、摆放井然有序。果农王雁有6个蔬菜大棚,种着小白菜、空心菜、油菜、菜心等绿色蔬菜。他说:“就说空心菜,一个3分地的大棚能产1200斤,上一茬光这个棚就收入3000元左右。从4月开始种,一茬40天左右,一年能收六七茬。”

安宁区

助农促销回馈邻里

日前,安宁区供销社联合区农产品直销点,共同举办“供销助农·新鲜直达”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及邻里回馈促销活动。

在农产品展示展销区,新鲜、质优、价廉的香蕉、人生果、菠萝蜜、红心火龙果、秋月梨、阳光玫瑰等各类丰富蔬果集中亮相。沉浸式的展销场景为大家传递了丰收节的喜悦,吸引不少居民驻足选购。此次活动中,各类蔬菜水果价格较平日均有不同程度优惠,活动将持续至国庆节前夕结束。

市供销社

让“甘味”魅力走进千家万户

9月23日,市供销社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供销集市助农直通车销售便民消费活动在七里河区小西湖公园南广场举行。现场“甘味”“兰供”系列15类400余种农产品集中展销展示,让田间地头的新鲜蔬果、特色杂粮等以最短路径、最优价格端到市民餐桌,让丰收的喜悦传递给千家万户。

冬果梨膏、百合酥、牛羊肉、蜂花粉……活动现场,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吸引广大市民朋友争相选购。

“活动真是太精彩了,农特产品很丰富,我买了梨膏、羊肉、玫瑰桃胶等,物美价廉,为我们带来家门口的便利和实惠,尝到了丰收的甜头,希望这样的活动多举办一些。”市民蔡女士高兴地说。

活动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市供销社主办,七里河区供销社、市农副土产日用杂品公司承办,为期两天,通过线上线下产品展销、电商直播、现场推介品鉴等形式,宣传推介兰州农特产品,“兰供”品牌,助力“甘味”出陇。其间,将举办多场线上线下展销活动,组织多趟助农直通车直达社区,用“一站式”采购体验破解流通难题,让农民朋友实实在在鼓起“钱袋子”。

市农广校

新农人展示新本领

甘肃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现场,兰州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电商班、乡土文化能人班的一批学员格外吸睛,大家或开启专场直播带货模式,或现场展示各类文化技艺,用各自擅长的方式来庆祝今年丰收节的到来。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们兰州本地的软儿梨,润肺止咳,酸甜可口。今天在丰收节现场,给大家争取到了最大福利。”电商直播区,市农广校电商班的学员牛守权拿着软儿梨对着镜头介绍着。他说:“今年丰收节前夕,市农广校组织我们进行了培训,学到了很多‘干货’,今天在梨园直播,观看人数比之前翻了一番。”在非遗展示区,剪纸、古建筑榫卯结构、面塑、皋兰铁芯子微缩模型……一件件精美的非遗作品,也都出自学员之手。他们现场展示技艺,并与观众互动交流,让更多人感受兰州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市农广校校长郁兴菊介绍,2025年全市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141人,市农广校承担了其中290人的培训任务,占到了全市总任务的25%以上。截至目前,已有26名学员开通了自己的电商店铺,部分学员的短视频账号粉丝量突破万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稳步增长。乡土文化能人培训班旨在依托我市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和培养本土非遗人才,通过邀请专家授课、搭建展示平台、对接市场资源等方式,帮助非遗工匠提升技艺水平,拓宽发展渠道。目前,培训班已培养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40人,多项非遗技艺在数字化、产业化上有了新发展方向。

古梨园的丰收之歌

9月23日,秋分。皋兰县什川镇的滨河路两边挂起彩旗,迎接属于农民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甘肃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什川镇古梨园迎来了一大批远道而来的客人。

早晨,伴随还未消散的晨雾走进什川古梨园,百年梨树的枝头已缀满硕果,叶片间斑驳的色彩预示着成熟与丰收。在一株有300年树龄的古梨树下,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天把式”传承人魏生恒正仔细检查着一架云梯。“今天是秋分,也是属于我们农民自己的节日,等会儿我会爬上云梯采摘金秋的第一筐软儿梨,为来宾们展示这项非遗代表性技艺。因为它是我们什川果农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工具与智慧,我们有义务把它保护好、传承好、宣传好。”魏生恒说。

当客人们在梨园里聚集,当欢庆的乐曲响起,当镜头对准这棵梨树,魏生恒矫健的身影出现在树冠齐平的地方,他的脚下踩着云梯,手里握着采摘来的第一颗梨,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什川古梨园,‘天把式’并不单指云梯,而是人梯合一后养护梨树的一门技艺,这门流传数百年的技艺,讲究眼观六路、手抓稳当、脚踩虚空,是古梨园果农们的独门绝技。”魏生恒一边采摘一边介绍,树冠下响起了阵阵喝彩。

盛满果实的竹筐上贴着“丰”字,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被赋予别样的意义。果农魏至本说:“现在梨园里种的是明朝嘉靖年间就开始种的老品种,即将迎来采摘高峰,摘下来的梨经过冷藏和糖化后由青转黑,变成‘冻梨’,有清肺祛火等功效,冬天更是餐桌上的待客佳品。”

这颗被誉为中国最古老“冰淇淋”的软儿梨,此刻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记忆。“我们家祖祖辈辈都种梨树,我小时候就能爬上云梯摘梨了,现在70多岁了,上不了云梯,我就守在梨树下给客人一遍遍讲梨园的故事,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传承。今年,古梨园系统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梨园,关注古老的农耕文化,我也会继续守在这里讲好梨园故事。”魏至本的脸上满是欣慰。

梨园深处,丰收节的庆典早已热闹起来——非遗展演区里,太平鼓声震耳欲聋;农产品展销台前,包装精美的甘味农产品让人眼前一亮;“云端助农”直播区,主播们正通过网络平台售卖本地特产;农趣体验区,游客们上手体验农耕技艺……

近年来,什川镇大力发展梨产业,修建冷库解决了梨储存难的问题,实现了全年销售;冷链物流的发展让来自什川的味道越走越远,也让果农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农民丰收节为起点,什川的果农们迎来新一年的丰收。满仓的果实背后,是对古老农耕技艺的传承,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古梨园的丰收之歌刚刚响起,这是一首欢快之歌,也是一首振兴之歌。

庆丰收 敬耕耘

当麦浪翻涌成金色海洋,当瓜果香漫过田埂旁,当丰收之歌在秋日奏响。农民朋友们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兰州,这方被黄河滋养的土地从不吝啬馈赠——百万吨高原夏菜从榆中南山的梯田间启程,带着昼夜温差凝结的清甜,被端上沿海地区市民的餐桌;产自七里河区的甜百合历经数载寒暑,被孕育成“蔬菜黄金”;永登苦水的玫瑰让“中国玫瑰第一乡”声誉远播;皋兰县万亩古梨园里,凝聚着农耕智慧的软儿梨开辟出海外市场……

每一粒饱满的谷穗,都藏着农人晨露沾衣的奔波;每一颗甜润的果实,都凝着双手磨出老茧的力量。从春耕时的躬身播种,到夏耘时的引水灌溉,再到此刻弯腰收割的欢畅,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庆典,更是对农耕文明的传承,对“粒粒皆辛苦”的铭记。

愿每片土地都硕果累累,愿每一位农人都笑逐颜开!

来源:兰州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