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张“未见异常”的体检报告在10年间被当作健康通行证,直到癌症晚期的诊断书打破所有平静,北京律师张晓玲连续 10 年在爱康国宾体检双肾检查始终显示正常,2024 年却被确诊肾癌晚期并骨转移。
文:墨染史程
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张“未见异常”的体检报告在10年间被当作健康通行证,直到癌症晚期的诊断书打破所有平静,北京律师张晓玲连续 10 年在爱康国宾体检双肾检查始终显示正常,2024 年却被确诊肾癌晚期并骨转移。
无独有偶上海一位患者体检后一个月确诊肾癌离世,安徽李先生的肺癌也在体检“正常”后三个月扩散。
这些案例让人心惊体检的意义究竟何在?机构又该为这样的结果承担责任吗?体检去体检机构真的靠谱吗?正规医院和所谓的体检机构差别在哪?
十年“健康”报告下的癌症阴影
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的遭遇撕开了体检机构行业的信任缺口,张晓玲的体检记录像一本被改写的健康日记,2013 年到 2023 年她每年在爱康国宾的体检报告里双肾一栏始终写着 “未见明显异常”。
2023 年的报告虽提到右肾有“钙化灶”但医生口头说“不用管”,2024 年换了家机构发现了结果竟是3.5cm×2.8cm 的癌肿和骨转移的诊断,给了她生活沉重一击。
医学专家分析3.5cm 的肾癌绝非短期长成,山东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的生长与转移与NAT10基因密切相关,该基因通过调控NFE2L3的乙酰化激活AKT/GSK3β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增殖和转移。
按肾癌年均增长约2.13厘米的规律推算,张晓玲的肿瘤至少在2022年就已具备影像学可检测特征,爱康国宾回应称2023年已提示钙化灶且癌胚抗原不适合肾癌筛查,可张晓玲说从未收到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钙化灶的医学解释存在争议,39健康网指出肾脏钙化灶多数为良性,可能是炎症愈合后的瘢痕,但甲状腺,乳腺等部位的微小钙化却可能是恶性肿瘤的警示信号。
张晓玲的情况中2023年报告的“右肾钙化灶”未被进一步追踪,而爱康国宾在声明中强调该描述“未直接关联癌症风险”,这与医学实践中对钙化灶的谨慎态度形成反差。
类似的悲剧不断上演,2025 年 4 月上海一位市民在爱康国宾体检显示双肾正常,一个月后确诊肾癌去世,在2024年合肥李先生的胸部 CT 没查出肺癌,三个月后肿瘤已扩散,这些案例里,体检报告的“正常”二字成了延误治疗的隐形推手。
更让人不安的是行业乱象,2024 年卫健委抽查发现部分机构让技师代替医生看片,CT 阅片时间仅 4.2 分钟,远低于公立医院的 15 分钟标准。
杭州一位患者因体检机构没规范做肠镜,肠癌被漏检,最终机构被判赔偿,爱康国宾自身也存在系统性问题,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其相关投诉超 1300 条,漏检,误诊是高频词。
当体检报告出错法律的天平如何倾斜?《民法典》第 1218 条明确,体检机构有过错且与病情恶化有关联,就得担责,现实中已有不少案例给出答案。
2019 年广州的陈某在体检机构做胸部 CT,报告显示“未见异常”,2021 年却查出肺癌晚期,司法鉴定发现首次 CT 里就有结节是机构漏检导致病情恶化,最终机构赔了 13.7 万元。
法院指出体检虽不是治病但有预防疾病的责任,漏检即构成侵权,新疆的大强也有类似遭遇,体检中心连续两年没查出他的胸腺瘤,法院认定机构没尽到提示义务判赔 32 万元,法官特别提到对接触有害物质的人机构本应更细致筛查。
张晓玲的情况中2023 年报告里的“钙化灶”是关键,2023 年北京爱康国宾曾因 B 超不细致漏检血管瘤被判赔偿,按此先例若当年医生没建议进一步检查就可能有过失。
而且按规定机构拿不出原始检查资料,法院可推定其有过错,张晓玲已要求爱康国宾提供十年的检测标本和人员资质。
法律界人士强调体检机构需证明自身无过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若机构无法提供原始资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在 2025 年广州的案例中法院正是基于体检机构未能保存完整影像资料直接推定其存在过错。
更多案例暴露的行业问题与应对
体检行业的信任危机在一个个案例中不断加深,爱康国宾在回应张晓玲事件时虽承认 2023 年提示钙化灶,但将责任归咎于“技术局限”并称已委托第三方鉴定,这种推诿暴露出行业普遍存在的商业利益与医疗责任失衡。
行业乱象的根源在于监管不足,《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作为主要规范对漏检行为缺乏明确罚则,虚假报告最高仅罚 1000 元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同时部分机构为降低成本使用老旧设备,聘用无资质人员,例如2024 年卫健委抽查发现部分机构 CT 阅片时间仅为公立医院的 28%导致漏诊风险显著增加。
面对这些公众该如何应对?广州的陈女士在体检发现结节后坚持让机构给出书面解释,并主动去三甲医院复查及时查出早期乳腺癌。
医生建议体检别只靠一个机构,有家族病史的人更要定期交叉检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指出亚洲女性乳腺致密,单一钼靶筛查易漏诊,需结合彩超和MRI。
若遭遇漏检法律途径是重要保障,张晓玲已发律师函并向卫健委投诉,根据《民法典》消费者可主张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赔偿,若机构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还可要求惩罚性赔偿。
2025 年郑州某医院因“54 分钟速成健康证”被查处,显示监管力度正在加强。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体检报告不是健康的保证书,机构的责任边界也该更清晰,毕竟没人该拿着十年“健康”报告突然面对癌症晚期的宣判,未来行业需要更严格的监管标准,更透明的服务流程以及公众对体检局限性的理性认知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最后,小编想说,都去费时间体检了,为什么不去大医院,至少三甲以上的医院吧!总不能花了钱还没买不到安心!!!!
信息来源
来源:大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