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学什么都不如学赚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07:39 1

摘要:总有人觉得“赚钱靠天赋”“靠运气”,其实真正的赚钱能力,是把“专业技能、资源人脉、风险把控”这三块拼起来的系统能力——不是单一技能的重复劳动,而是多维度能力的有机组合。下面拆解这套“赚钱能力系统”,每个部分都附普通人能落地的案例和方法,帮你从“靠体力换钱”变成

总有人觉得“赚钱靠天赋”“靠运气”,其实真正的赚钱能力,是把“专业技能、资源人脉、风险把控”这三块拼起来的系统能力——不是单一技能的重复劳动,而是多维度能力的有机组合。下面拆解这套“赚钱能力系统”,每个部分都附普通人能落地的案例和方法,帮你从“靠体力换钱”变成“靠系统赚钱”。

一、赚钱能力的3大核心模块:缺一块都赚不大

赚钱就像搭房子,“专业技能”是地基,“资源链接”是钢筋,“风险把控”是承重墙,三块少一块,房子要么建不高,要么容易塌。

1. 专业纵深力:把“会做”变成“不可替代”(地基)

这不是“会就行”,而是“比别人精,还懂点跨领域的”——也就是常说的“T型技能”:纵向是主业够深,横向是懂点相关领域知识。

案例:普通设计师只会用PS做图,单张图收500元;而资深设计师不仅图做得好,还懂“品牌调性”“用户喜好”,能接企业的“年度品牌视觉服务”,一年收5万元,薪资涨幅比前者高4倍多。

数据支撑:领英2023年调研显示,有T型技能的人(比如“会计+懂数据分析”“文案+懂短视频脚本”),薪资涨幅比只懂单一技能的人高47%——因为他们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替代成本更高。

普通人怎么练:先把主业练到“小区里最好的”(比如小区里最会修家电的、最会做收纳的),再学1个相关技能(修家电的学“短视频拍维修过程”,做收纳的学“简单的空间设计”),慢慢形成差异化。

2. 资源链接力:让“别人的资源”帮你赚钱(钢筋)

赚钱不是“单打独斗”,是“帮别人链接需求,自己分一杯羹”——资源不一定是“大佬人脉”,小区里的菜农、隔壁的打印机店老板,都是能用上的资源。

案例:外卖员小陈发现,小区里的上班族没时间买菜,又嫌超市贵。他联系郊区的菜农(货源资源),每天带100斤菜到小区门口卖(场地资源),菜农卖3元/斤,他卖3.5元/斤,每天赚50元;后来又对接小区里的便利店(销售资源),让便利店代卖,自己抽成,不用守摊也能赚钱。

MCN机构的玩法:有个小MCN没自己的主播,也没技术团队,却靠链接“抖音算法专家”(懂流量)和“兼职带货主播”(懂卖货),帮商家做直播,单场GMV破千万——自己只做“中间对接”,赚服务费。

普通人怎么练:列一张“资源清单”,写下“我有什么”(比如会写文案、有小区群)和“我缺什么”(比如货源、客户),再去小区群、行业社群里找“互补的人”,比如你有群,找卖水果的合作,你帮他推,他给你提成。

3. 风险对冲力:别让“意外”把钱赔光(承重墙)

赚得多不如守得住——很多人赚了钱却没留住,就是因为没提前留“后路”。风险对冲不是“不冒险”,是“冒险前先算好最坏的结果”。

案例:2022年教培行业整改时,很多机构直接倒闭,但有个小机构老板提前半年就发现“K12不好做了”,开始做“成人职业技能培训”(比如教Excel、PPT),等整改来临时,已经有了新业务,不仅没亏,还留住了80%的员工。

普通人怎么练:做任何生意前,问自己3个问题:“要是没客户,我能撑3个月吗?”“要是成本涨了,我能降价吗?”“要是这个行业不行了,我有什么备选?” 比如开早餐摊,提前跟隔壁包子铺说好“要是我有事,你帮我代卖,赚的钱分你一半”,避免某天出不了摊而流失客户。

二、3个“万能赚钱能力”:换行业也能用

有3个能力是“通用的”,不管你做餐饮、做电商、做服务,都能用得上,堪称“赚钱的万能钥匙”。

1. 需求洞察术:从“差评里找生意”

赚钱的第一步是“知道别人要什么”,而需求往往藏在“抱怨里、差评里”。

训练方法:逛电商平台(比如淘宝、拼多多)看你想做的品类的“差评”,比如卖早餐的,差评里全是“太油”“不够热”“种类少”——这些就是你能解决的痛点;或者在小区群里发“大家平时买东西最烦什么?” 收集需求。

案例:瑞幸咖啡就是看到“上班族想喝便宜咖啡,但星巴克太贵、便利店咖啡难喝”的需求,搞“办公室附近开店+9.9元一杯”,一下打开市场。

2. 价值包装术:让“同样的东西卖更贵”

不是东西好就有人买,是“让别人觉得你的东西值”——核心公式:显性价值+情感溢价+稀缺性。

普通人怎么用:小区里的早餐摊,普通做法是“包子2元一个”;包装后是“现磨豆浆+手工老面包子,每天限量50份,热乎送到家”——显性价值是“现磨、手工”,情感溢价是“热乎送到家”,稀缺性是“限量”,包子能卖3元一个,还更受欢迎。

褚橙的逻辑:把普通橙子包装成“褚时健老人种的励志橙”,显性价值是“甜”,情感溢价是“励志故事”,稀缺性是“产地有限”,溢价率达300%,还卖得更好。

3. 杠杆运用术:让“1份努力赚10份钱”

不用自己埋头干,用“别人的时间、别人的钱、别人的流量”帮你赚钱,这就是杠杆。

时间杠杆:做一次内容,重复赚钱——比如你会做收纳,拍一套“收纳教程”视频,发在抖音,有人看就有流量分成,还能卖收纳工具,一次付出,多次赚钱;

流量杠杆:建个小区客户群,把买过你东西的人拉进来,每周发一次优惠,不用再到处找客户,老客户复购就能占生意的60%;

案例:有个自媒体团队,以前3个人一天写1篇文章,后来做了“内容SOP模板”(标题怎么写、开头怎么引、结尾怎么转化),新人照着模板也能写,3个人一天能写5篇,效率翻5倍——这就是“系统杠杆”。

三、3个“反常识思维”:帮你跳出“越忙越穷”

很多人赚不到大钱,不是不努力,是思维没转过来,这3个反常识思维,能帮你换个“赚钱的脑子”。

1. 从“卖技能”到“卖解决方案”

普通思维:“我会设计,帮人做图赚钱”(一次500元);

升级思维:“我会设计,帮小老板做‘全年品牌视觉方案’(包括LOGO、海报、包装)”(一年5万元)。

案例:小王以前帮人写朋友圈文案,一条50元;后来发现商家需要“持续的引流文案”,就推出“每月30条文案+1次效果复盘”的服务,收费3000元/月,客户更稳定,赚得也更多。

2. 从“赚一次钱”到“赚多次钱”

普通思维:“开个奶茶店,卖一杯赚一杯的钱”(线性增长);

升级思维:“先开奶茶店,再做‘奶茶配方培训’,再卖原料”(指数增长)。

案例:有个知识博主,一开始免费在小红书发“Excel技巧”,吸引1万粉丝;然后推9.9元的“Excel入门课”,卖了1000份;最后推3980元的“职场Excel实战课”,卖了100份——从10万到500万,靠的就是“三级变现”,同一批粉丝,赚多次钱。

3. 从“跟人抢生意”到“帮人做生意”

普通思维:“别人开餐厅,我也开餐厅,比他便宜”(竞争思维);

升级思维:“别人开餐厅,我帮他做‘外卖运营+预制菜供货’,赚服务费和差价”(生态思维)。

案例:有个餐饮创业者,没开餐厅,反而建了中央厨房,帮小区里的小餐馆做预制菜(比如酸菜鱼、宫保鸡丁),餐馆不用雇大厨,直接加热就能卖;还帮餐馆做外卖优化,抽成5%——不仅没跟餐馆抢生意,还成了他们的“靠山”,赚得更稳。

四、普通人的实操步骤:3步搭建自己的“赚钱系统”

不用急着“马上赚大钱”,按这3步来,慢慢搭建自己的赚钱能力系统,越往后越轻松。

1. 先做“能力盘点”:找到你的“长板”

拿一张纸,写下3个问题:

① 我最擅长的事是什么?(比如“会修家电”“会写文案”)

② 身边的人常找我帮什么忙?(比如“找我修电脑”“找我改简历”)

③ 我做什么事时,别人愿意给我钱?(比如“帮人做PPT”“帮人遛狗”)

这三个问题的交集,就是你的“核心长板”,从这里起步最容易。

2. 再做“小成本试错”:别一开始就all in

选一个细分需求,用最小成本试错,比如:

你擅长收纳,先在小区群发“免费帮3户整理衣柜,只要拍前后对比图让我发朋友圈”,看有没有人报名;

你会写文案,先帮2个朋友的小店写几条朋友圈,看他们愿不愿意付费(比如50元一条)。

试错成功再扩大,失败了也没亏多少,还能知道问题在哪。

3. 最后“迭代升级”:每季度“更新”一次能力

每3个月问自己:

① 现在的生意,有没有“能重复赚的钱”?(比如能不能做会员、做复购)

② 有没有“能链接的资源”?(比如能不能和别人合作,扩大生意)

③ 有没有“新的风险”?(比如这个行业是不是快不行了,要不要找备选)

慢慢调整,你的赚钱系统会越来越完善,赚的钱也会越来越稳。

最后提醒:别踩“伪赚钱能力”的坑

很多人看似“很努力”,其实在做“无用功”,比如:

同时做3个副业(外卖、刷单、代驾),却没精力提升核心技能,永远在靠体力换钱;

沉迷“短期投机”(比如跟风炒币、刷单),赚了快钱却没积累长期能力,风口过了就没收入。

真正的赚钱能力,是“越做越轻松”的——前期搭建系统累一点,但后期靠“专业+资源+杠杆”,不用每天埋头干,也能有稳定收入。

记住:赚钱不是“靠单一技能拼体力”,是“靠系统整合拼智慧”。从你的“长板”开始,慢慢链接资源,控制风险,你的赚钱能力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来源:o們的愛法名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