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制导炸弹击沉的战列舰——意海军“罗马”号沉没记(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07:00 1

摘要: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24年1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够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24年1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够为普通网友提供专业的军事基础知识,二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以反舰导弹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武器取代传统的舰炮、航空炸弹和非制导鱼雷等武器,是二战后海战的主要武器运用样式。2022年4月14日,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被乌克兰军队发射的岸舰导弹重创并沉没,成为二战后被反舰导弹击沉的最大吨位的战舰。

“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

爆炸受损,正在沉没中的莫斯科号巡洋舰

但是从历史记录和吨位上看,“莫斯科”号不是实战中毁于导弹的最大战舰。至今为止,被反舰导弹或制导炸弹击毁的最大吨位舰艇,是二战时代意大利海军的“罗马”号战列舰,当时该舰被2枚“弗里茨X”遥控炸弹命中而沉没。

整个二战期间,有二十余艘战列舰被击沉,“罗马”号是唯一被制导武器击沉的。这艘意大利海军最强战舰走上末路的过程,要从1943年夏季的西西里之战说起。

凶险

1943年7月9日,英美盟军在北非取得优势后,对轴心国乘胜追击,发动了“爱斯基摩”行动,登陆西西里岛(下图)。在墨索里尼贸然加入战团三年后,战火终于烧到了意大利本土。

消息传来,早已风雨飘摇的意大利政坛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独揽权柄二十余载的法西斯党领袖墨索里尼终于失去了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的信任,在7月25日被解除权力并遭到逮捕和囚禁。佩特罗·巴多格里奥元帅被任命为新首相,并对政府高层进行了“去法西斯化”。

意大利政府的更迭引起纳粹德国的警觉。巴多格里奥和他的军政大员们发挥出十二分的演技,在各种场合信誓旦旦地表示德意之间的钢铁联盟牢不可破,两国将并肩战斗到底。然而意大利新政府对战争的前景心知肚明,在诓骗德国人的同时积极与盟国媾和。

这一行动随着8月17日西西里岛被盟军夺取而加速。9月3日,罗马政府的代表与盟国代表在西西里岛的卡西比尔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商定暂不公开,以便意大利人做出妥善安排,与前盟友进行切割。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政府代表(右侧着西装者)与盟军在卡西比尔签署停战协定。

在新政府内部,媾和行动是绝密,知者甚少。时任意大利海军部长兼海军参谋长的拉斐尔·德·库尔滕上将是少数知情者之一。当库尔滕获悉停战协定已经签署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在转换阵营时尽可能地保存意大利海军的主力舰队,避免发生1942年11月土伦港法国海军舰队集体自沉的悲剧。

根据停战协定,意大利的所有海军舰艇和商船都要驶向盟国控制的港口,并接受盟军管制。库尔滕不能也不敢向舰队提前通报和谈事宜。他一方面防备德国人察觉,另一方面也担忧冲动的部下会采取自沉舰船的极端行动。

在库尔滕眼中,舰队是意大利与盟军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可以争取更有利的和平条件,他甚至在一份备忘录中设想将3艘维内托级战列舰派往远东与日军作战。

1940年夏,“利托里奥”号战列舰(近)与该级首舰“维内托”号(远)在塔兰托海域演习时进行舰炮射击训练。

在战前,意大利海军的规模可跻身世界前五。即便到1943年9月,这支避战的舰队依然保有相当的实力,编为两个作战集群分驻意大利南北。以2艘经过改造的杜伊利奥级战列舰为首的规模稍小的舰队驻守南方的塔兰托,以3艘更新更强的维内托级战列舰为核心的主力舰队停靠在意大利北部的拉斯佩齐亚和热那亚。其实,这两支舰队都因为燃油匮乏而休战良久,而意大利海军的燃油供应依赖于德国人。

意大利地图,红圈处为当时主力舰队停靠的意大利北部拉斯佩齐亚和热那亚位置,离德国很近。

相比距离盟军控制区更近的南方舰队,北方舰队的处境更为凶险,它们随时都可能被德国人缴械,或者在投奔盟军的路上遭到德国海空军的拦截。能否逃出生天,除了需要库尔滕给德国人释放的烟雾弹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斗舰队司令卡尔洛·伯刚明尼上将的手腕。遗憾的是,这位舰队司令对于和谈进程一无所知。

1943年夏,意大利海军参谋长库尔滕上将视察舰队时发表讲话,舰队司令伯刚明尼上将站在他的身后。

自沉不忍走亦难

库尔滕依然打算保守秘密到最后一刻,以至于在9月7日的海军高层会议上也没有透露有关停战协定的半点口风。这场滑稽的会议倒是向指挥员通报了意大利最高统帅部新制定的在德军发动政变时实施反击的预案,即“一号备忘录”。这其实已经暗示了意军未来将与德军反目的结局。

巧合的是,1943年9月6日,意军情报部门已察觉到盟军即将在意大利西南部萨勒诺海岸登陆的迹象,这为意军舰队的出走行动提供了最佳的掩护。库尔滕在9月7日前往德军总部,当着德军南线总司令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的面,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他眼含热泪、满腔悲壮地表示,意大利舰队将在未来两天向萨勒诺出击,与盟军决一死战,不成功便成仁。

萨莱诺(红圈处)是意大利中南部坎帕尼亚大区第二大省萨莱诺省首府,距那不勒斯48公里。

库尔滕的保证居然赢得了德国人的信任。9月8日上午10时他向伯刚明尼发出命令,“舰队备航”,实际上是在做出逃的准备。鉴于局势复杂,伯刚明尼在当天下午召集下属指挥官开会,要求提高警惕,务必控制舰队,使之不落入德军或盟军任何一方手中。

然而,意大利人的“金蝉脱壳”其实也把盟军蒙在了鼓里。9月8日17时30分,对意大利新政府本就半信半疑的盟军发出最后通牒,表示将在一小时后向全世界公布停战协定,而意大利人原本希望能推迟到9月12日以后。实际上,在当天17时就已经有欧洲电台曝光了意大利退出战争的快讯。而舰队司令伯刚明尼正是此时才得知意大利投降的消息。

电波中关于局势的信息在德意阵营内制造了混乱,无论是不知所措的意大利人,还是深感震惊的德国人,都急于辨清消息的真伪。这里面也包括伯刚明尼。他在收听广播后立即打电话给海军总部,库尔滕这才向他交底,并要求伯刚明尼按照停战协定带领舰队前往盟军控制区。伯刚明尼气坏了,在电话里向上司大发脾气,拒绝向盟军投降,并威胁称要么凿沉所有战舰,要么自己就地辞职。

就在两人通话之际,拉斯佩齐亚基地也已是人心惶惶。虽然他们的司令撂下狠话,可轻易毁掉舰队也不容易。这位部队长随即召集高级军官会议讨论形势。这一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期间伯刚明尼又两次与库尔滕通话。面对舰队司令拒不执行停战协定的强硬态度,库尔滕只能搬出王室这张牌,声称伊曼纽尔国王及其王室成员和政府要员都将从罗马撤离,前往撒丁岛的拉马达莱纳海军基地避难。

已经有2艘驱逐舰奉命前往罗马西北方的小港奇维塔韦基亚接应,而伯刚明尼必须率舰队在撒丁岛与之会合,保护王室的安全。保护国家元首与内阁,这个“使命召唤”级别的理由让伯刚明尼无法拒绝。可库尔滕其实是撒了谎,当时德军伞兵已经抢先进驻了罗马西郊,王室的逃亡路线已经变更。

他们打算前往亚得里亚海沿岸的佩斯卡拉,进而转往南方的布林迪西。早先流产的撤退计划也就成了库尔滕拿来作为劝服伯刚明尼的权宜之计。23时45分,海军总部向舰队正式下达了出击命令。

逃跑

9月9日凌晨1时38分,伯刚明尼向舰队全体下达了启航命令,包括那些正在维修但具备航行能力的舰艇在内,全部出动。停泊在拉斯佩齐亚的舰艇包括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意大利”(前“利托里奥”号,7月30日更名)和“罗马”号,轻巡洋舰“蒙特库科利”、“萨伏伊”和“阿蒂利乌斯·雷古鲁”号,还有8艘驱逐舰和5艘大型鱼雷艇。这十余艘舰艇纷纷拔锚升火,鱼贯出港,直到3时40分才全部离港,原本熙熙攘攘的拉斯佩齐亚港顿时变得空荡荡的。

“利托里奥”号战列舰前主炮特写,背景中可见“维内托”号的身影。

随编队出逃的“蒙特库克利”号属于意大利海军佣兵队长级轻巡洋舰第三批次。它装有四座双联装152毫米主炮。

“萨伏伊”号是佣兵队长级轻巡的最后批次舰,搭载有“上2下3”布局的四座152毫米炮塔,最大航速可达34节。

舰队整队后向西南方向航行,渐渐隐没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驻热那亚的轻巡洋舰“阿布鲁齐公爵”、“加里波第”、“奥斯塔公爵”号和1艘大型鱼雷艇在接到命令后,也于2时47分离港,向南前往预定的会合点。在清晨6时,两支舰队在科西嘉岛以北海面上相遇,兵合一处,继续南行。

当9日的第一道晨曦照进舰队旗舰“罗马”号战列舰的舰桥时,这支庞大舰队的壮丽阵容渐渐显露在伯刚明尼面前。它凝聚了意大利海军最后的精华,包括3艘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8艘驱逐舰和6艘大型鱼雷艇,总共23艘战舰。轻巡洋舰、驱逐舰和鱼雷艇组成警戒幕,如群星拱月般护卫着3艘战列舰破浪前行。

整个舰队的核心自然是3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作为意大利海军在战前设计的最新型战列舰,造型俊美、性能出众的维内托级与同时代其他海军列强的新锐战列舰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伯刚明尼的旗舰“罗马”号还是一艘服役仅一年的新舰。

图示:作为一型强调航速的意大利海军战列舰,维内托级采用了该国海军常见的长艏楼结构,这使得尾炮塔结构在舰尾显得十分高大。

“罗马”号是维内托级三号舰,于1938年9月18日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CRDA船厂开工,1940年6月9日下水,次日意大利就对英法宣战。在战时状态下“罗马”号的舾装大受影响,迟至1942年6月14日宣告竣工。8月21日加入舰队服役,但这一年多来期间只是在各个港口之间转移,从未经历海上战斗。该舰当时仅有的实战记录就是在港内以防空炮火抵御盟军空袭,在1943年6月两次在盟军轰炸中受伤,但很快被修复。

舰体下水过程中的“罗马”号,可以看到水线下船体两侧的圆型防雷凸起。

“罗马”号战列舰相比前两艘姊妹舰略有改进,满载排水量达46215吨,成为意大利历史上建造的最大战舰。该舰装有8台亚罗型锅炉和4部蒸汽轮机,总功率达128000马力(约94144千瓦),这艘万吨巨舰能跑出30节的高速。其搭载的3座三联装50倍径381毫米舰炮可以将885千克的穿甲弹投射到42000米开外,另有12门152毫米副炮和12门90毫米高射炮强化对海对空火力。

350毫米主装甲带和精心设计的“普列塞”水下防御系统使之可以抵御来自水面和水下的大部分攻击,而在水平防御上设置了总厚度在150毫米至160毫米的多层装甲甲板。不过维内托级的设计者们并没有预料到这艘战舰将会面对1500千克重型穿甲炸弹的攻击。总而言之,论火力和防护,“罗马”号都是当时意大利舰队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也就难怪伯刚明尼会将自己的将旗升上“罗马”号的桅杆。

入役后的“罗马”号战列舰,该舰加装了大量小口径机关炮,同时舰桥上方装有独特的双层结构光学测距指挥仪。

尽管坐拥精良强悍的战舰,但这位司令的内心却毫不轻松。他深知遭到背叛的德国人不会善罢甘休。虽然德国海军在地中海没有一艘能够与维内托级抗衡的大型战舰,但行踪莫测的德军潜艇随时都可能从水下突施暗箭,更让他担忧的是训练有素的德国空军。在过去三年多的战争中,英国地中海舰队没少吃德军空袭的苦头,现在轮到前盟友感受“铁十字之翼”的恐怖了。在舰队出航后,伯刚明尼就下令加强防空反潜警戒,但他无法预知威胁会在何时何地出现。

报复

正如伯刚明尼所料,德国人不会坐视意大利人改弦易帜。墨索里尼倒台之后,德国最高统帅部就着手拟定对策,防备盟友的分道扬镳。1943年7月,德军在意大利北部重建了B集团军群,指派隆美尔元帅担任司令,对意大利政府和军队进行监视。

同时德军还秘密制定了“轴心”计划,一旦意大利人有所异动,立即解除意军武装,进而扶植墨索里尼复辟。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则在罗马与意大利新政府虚与委蛇,尽可能维持至少表面上的合作,为德军留出足够的应变空间。

9月8日停战协定被曝光后,德军连夜展开行动,迅速占领罗马要害部门,并在随后数天内在东起爱琴海、西至法国南部的广阔区域内解除了超过100万意军部队的武装,牢牢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地区。

1943年9月,德军实施“轴心”计划时在意大利北部博尔扎诺被解除武装的意军士兵。

不过,正如大半年前没能夺取驻土伦的法国舰队,德国人这次又让意大利舰队溜掉了。这时,一封密电从罗马的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部发往驻法国南部马赛的第100轰炸机联队(KG100),指示该部务必在9日对从拉斯佩齐亚出逃的意军主力舰队实施空中打击。

1942年11月,德军进占土伦港,停泊于此的法军舰队集体自沉,德军坦克身后是坐沉港内的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

KG100联队是德国空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其前身是组建于1939年8月的第100轰炸机大队,他们长期担负探索无线电导航与轰炸引导技术的特殊任务,同时从事新型轰炸机的实战测试。在1939年至1941年,该部参与了从芬兰到北非的大部分空中作战,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于1941年11月扩编为联队。

KG100联队最初装备He111轰炸机,在1943年初夏其第2、3大队已换装新型的Do217轰炸机。该机型是从战争初期的Do17轰炸机发展而来,经过深度改进后各方面性能都有明显提升,在一段时期内是德国空军尺寸最大、速度最快、载弹量最多的双发轰炸机。

德国He111中型轰炸机

德国道尼尔公司Do217轰炸机是Do17轰炸机的改进型。该机比起前代机型更修长,载弹量与飞行速度都有一定提升

这款道尼尔公司研制的轰炸机最大平飞速度可达560千米/小时,最多可搭载4000千克炸弹,航程达2180千米,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作战任务,甚至能被改装为夜间战斗机。缺乏四发轰炸机的德国空军实际上将Do217作为重型轰炸机使用。

KG100联队不仅装备了最新型的轰炸机,而且还深藏一件秘密武器,那就是FX1400型遥控滑翔炸弹。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弗里茨X”。FX1400是德军在二战期间研发的早期制导武器之一,堪称对地制导武器的实战鼻祖。

FX1400由马克斯·克莱默博士领导的团队研制,以PC1400型穿甲航空炸弹为基础,全重1570千克,装药量320千克,装有X型弹翼和箱型尾翼,后者整合了气动控制系统和遥控装置。FX1400的最小投掷高度为4000米,通常投弹高度在5000米至7000米。从7000米高度投掷到触地,大约飞行42秒,水平射程约5000米。1架Do217可以在左右主翼内侧各挂载一枚FX1400,从而先后实施两次攻击。

出厂测试中的“弗里茨X”遥控炸弹,它的可动舵面位于尾部。

FX1400最大的技术创新是可通过“赫尔-斯特拉斯堡”无线电控制系统进行遥控,实现可控飞行。FX1400在投掷后15秒进入控制模式,轰炸瞄准手通过弹尾的曳光管观察弹道轨迹,操纵控制手柄调整飞行姿态,引导炸弹命中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载机必须稳定飞行,不能做剧烈机动。

无线电遥控系统的应用使得FX1400获得了远超普通航弹的命中率,在佩内明德进行的测试中,不受干扰的理想条件下,FX1400的最大偏差不超过13米,40枚测试弹中有20枚落在距靶心7米范围内,这种精度对于攻击大型舰船绰绰有余。超过1.5吨的重量加上重力加速度使得FX1400具有巨大的威力,足以穿透当时世界上所有战列舰的水平装甲,着实是一款专门对付战列舰之类的装甲目标而打造的利器。

FX1400于1943年7月21日首次进行实战投放,也创造了制导武器的首次实战纪录。当时该弹被KG100联队用于攻击西西里岛奥古斯塔港的盟军舰船,不过没有取得明确战果。这也让“弗里茨X”错失了反舰制导弹药的“首杀”地位。

纳粹的另一款遥控弹药Hs293于同年8月27日在比斯开湾击沉了英国护卫舰“白鹭”号,从而成为了第一种实战击沉敌舰的反舰制导弹药。但是德军很清楚“弗里茨X”具有实用前景,而眼下这支匆忙转进的意大利舰队显然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目标。

图示:德国亨舍尔公司生产的HS293反舰导弹,该弹带有弹翼的上部分为战斗部与飞控设备,下部柱状物是液体火箭发动机。该弹也采用无线电遥控方式制导。

截击意军舰队的任务被指派给KG100联队第3大队。该大队装备最新的Do217K-2型轰炸机,由新任大队长伯恩哈德·约佩少校带队。此人当时在德军轰炸机部队中已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于1935年加入德国空军,本是运输机飞行员出身,后被调入KG40联队驾驶Fw200巡逻机执行远海侦察和反舰任务。1940年10月,他的机组重创英军大型运兵船“不列颠皇后”号,导致他获颁骑士十字勋章。

为了对付意大利舰队,德国人可谓祭出了“三王牌”组合——最好的飞机、最新的武器和最资深的指挥官。(未完待续)

图示:在率队攻击“罗马”号前,约佩少校曾是一名Fw200远程反舰巡逻机(下图)的机长。由于缺乏数字化导航设备,这类远程反舰轰炸机的接敌导航高度依赖人为因素的作用。

来源:憑蘩之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