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一天,波兰以此为由宣布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公路和铁路口岸。演习虽然在16日就结束了,但波兰政府依然没有重启边境口岸,中欧班列的正常运输因此受阻。
卢卡申科向中国拍胸脯保证,白俄罗斯随时给中国“雪中送炭”。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近日在会见到访的中方高层时表示,如果有需要的时候,中国永远可以指望白俄罗斯。
【卢卡申科这番表态的背景,正是中欧班列中断之际】
他的原话是:“我们的立场始终不变,需要的时候,你们可以永远指望我们……在欧洲的中心,你们有最可靠、最友好的朋友。”
卢卡申科这番表态的背景,正是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口岸,导致中欧班列中断之际。
事情是这样的:9月12日,俄白代号为“西方-2025”联合军事演习启动,演习地点包括白俄罗斯境内。
同一天,波兰以此为由宣布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公路和铁路口岸。演习虽然在16日就结束了,但波兰政府依然没有重启边境口岸,中欧班列的正常运输因此受阻。
【卢卡申科:如果有需要的时候,中国永远可以指望白俄罗斯】
中欧班列的运载负荷相当大——据估算,约九成的中欧铁路物流经由波兰入境欧盟。口岸关闭后,班列公司苦不堪言:过去一周,超过130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滞留在白俄罗斯一侧的布列斯特等站点等待通关换装,运输成本被不断推高。
在这种背景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本月15日应邀访问波兰。在与波兰副总理兼外长西科尔斯基长达3个小时的会谈中,波兰方面向王毅外长解释了暂时关闭白俄边境的原因。会后两国发布联合声明,强调愿意共同保障中欧班列通道安全畅通。
虽然波兰向中方承诺会开放口岸,关闭只是暂时的,但现实却是边境口岸关闭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外溢。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次中断不仅是货物与时间成本的问题,更是物流路线可靠性的问题。
波兰的安全担忧可以理解。毕竟在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白就在白俄境内举行了联合军演。军演结束后,一部分俄军留在了白俄,并参与了随后的苏梅攻势。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白就在白俄境内举行了联合军演】
但问题在于:以后如果每次俄军在白俄罗斯举行军演,波兰都需要关闭口岸来应对的话,那么中欧班列的稳定性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卢卡申科的表态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有需要的时候,中国永远可以指望白俄罗斯。”
白俄罗斯虽然不能帮助中国直接打开通往波兰的口岸,但这并不代表卢卡申科政府什么都不能做。比如在班列被卡的时候,白俄方面可以做好境内站点的集散、仓储、调度保障,尽量减少中国企业的损失,也算是“雪中送炭”之举。
再比如在外交上与波兰加强沟通,消除误解,减少口岸关闭的时间与频率——如今俄欧的贸易桥梁已断,因此中欧这座贸易桥梁,对白俄来说是万万断不得的。
【中欧这座桥梁,对白俄来说是万万断不得的】
另外,在解决中欧班列的问题上,少不了中国与波兰乃至整个欧盟之间的博弈。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白俄罗斯这样一个明确表态的伙伴,就意味着中方不至于在欧洲大陆上单打独斗。
正如卢卡申科对到访的中方高层所言:“在欧洲的中心,你们有最可靠、最友好的朋友。”
哪怕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对白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有所放宽,最近甚至还派了一名特使在明斯克与卢卡申科见面,但卢卡申科仍然很清楚:中国才是自己最稳定的战略伙伴,甚至比俄罗斯还要稳。
去年6月,卢卡申科曾在一次会议上透露,早在2018、2019年的时候,美国就曾试图让白俄罗斯“背叛中国,远离中国,并许诺了很多回报”,但都被他拒绝了。
【卢卡申科仍然很清楚:中国才是自己最稳定的战略伙伴】
那个时候美国的确有拉拢白俄罗斯的迹象。2020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问了白俄罗斯,这是美国国务卿时隔26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然而,这次接触并未取得实质突破,至于美方是否曾试图以“远离中国”为条件来拉拢白俄罗斯,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蓬佩奥离开明斯克后不久,之后白俄内部风向急转——仅仅三个月后,白俄罗斯就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抗议。
自那以后,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始终拒绝承认2020年白俄大选的结果,也不承认卢卡申科的总统地位。
一边,西方的解除制裁和政治承认遥遥无期;另一边,俄白一体化并没有给白俄罗斯带来太多实质性的经济回报:俄罗斯企业进入白俄市场很容易,相反,白俄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却困难重重。
在这种情况下,卢卡申科必须看向遥远的东方,把发展对华关系当作头等大事来看待。
只要中欧班列仍然是连接亚欧的重要大动脉,只要白俄罗斯仍然处在这个通道的关键节点,卢卡申科就会继续把“永远站在中方一边”作为自己的基本立场。对中国而言,白俄罗斯或许不是“最强的伙伴”,但一定是“最可靠的朋友”之一。
来源:极客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