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悦漫过蜀乡大地,我们循着稻浪翻滚的金黄、果实缀枝的沉甸,精心遴选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丰收点位——从邻水阡陌间的粮油基地,到苍溪山坡上的果园,再到泸县、乐至的田野,用镜头捕捉每一寸土地的丰收盛况,也定格各区县农业发展的亮眼成果。
更多融媒产品见“四川农村日报”视频号、抖音号
1
创意 MV:
用一首歌打开丰收
当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悦漫过蜀乡大地,我们循着稻浪翻滚的金黄、果实缀枝的沉甸,精心遴选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丰收点位——从邻水阡陌间的粮油基地,到苍溪山坡上的果园,再到泸县、乐至的田野,用镜头捕捉每一寸土地的丰收盛况,也定格各区县农业发展的亮眼成果。
不同于传统的影像记录,我们为这次丰收节量身打造了“音乐+视觉”的创意表达:以一首欢腾应景的歌曲为线索,为邻水、苍溪、泸县、乐至等区县定制专属丰收MV。在创意剪辑的巧思下,轰鸣的农机穿梭画面踩着节奏跃动,农民指尖采摘的鲜活瞬间随旋律流转,智能大棚里的幼苗生长被赋予“快进式”动感,就连金黄的稻穗、饱满的果实,都跟着音符“舞动”起来。
当现代农业的科技感遇上欢快的曲调,“丰收”不再是静态的图景——它化作镜头里跳跃的色彩、旋律中鲜活的气息,既让四川各地现代农业的特色亮点一目了然,更让“天府粮仓”的丰收场景表达有了年轻态的“时尚感”,每一秒都在诉说着蜀乡农业的蓬勃活力。
2
文字“野生”:
看见生产方式的变迁
“ 我 在 四 川 庆 丰收”,蜀乡大地热闹收获的镜头前,闯入一组“野生”的文字:从一列智能收割机在田间驰骋组成的“丰”,到收割机将稻穗吃进、在机器内部完成脱粒来组成的“收”,现代农业丰收正从依赖人力的传统模式,向依靠智能科技、绿色理念和产业化思维的智慧模式飞速演进。
蜀乡田野亲手写就的文字,是动态的、有故事的,它们让丰收“鲜活”起来。
3
丰收“蜀”于你:
用光影刻录新农人群像
进入丰收季,本报特约通讯员、农户朋友、包括深耕蜀乡的记者,带来了很多一线报道见闻。我们发现,年轻人专注消费新场景,搞起农旅融合;科学家们专注育种推广,将更好的技术和品种带给更多人;田间“老把式”们积极接受着新事物,种粮有了好帮手。
从当上主播带货的苍溪县河地镇兴华村村支书谢艾军,到一天经手12万斤西瓜、追着成熟西瓜跑的拍瓜师秦川,再到一天最多能作业1000亩地、日收入最高能到8000元的无人机飞手周梦鑫……无数“新农人”们发挥着个人所长,共同建设着和美乡村。
让丰收成为更大的喜事,是每一位心系“三农”事业的人共同的努力。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爱琳 整理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