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都是普通人,哪来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但你发现没有,真正打动人的,往往就是那些鸡毛蒜皮。
为什么你总觉得没东西可写?这5个土方法让我再也不愁素材
说实话,我见过太多人还没开始写,就先把自己吓住了。
“我没文采”“我经历普通”“我写不出来”……
咱们都是普通人,哪来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但你发现没有,真正打动人的,往往就是那些鸡毛蒜皮。
我以前也这样,坐在电脑前半小时,憋不出三个字。直到我发现,问题根本不是没东西写,而是你不会“看见”生活。
我现在手机备忘录里,存着上百条碎片。
早上挤地铁时,听见两个小伙讨论“35岁危机”,语气里的焦虑我立刻记下。
中午食堂吃饭,隔壁桌老张吐槽新来的领导,那句“官不大,架子不小”特别传神,赶紧记下。
你知道的,灵感像条泥鳅,不抓住就溜了。
咱们不追求多完整,三五句话就行。关键是及时,等到晚上再回忆,味道就变了。
这话可能得罪人,但必须说:很多人写作太端着了。
我有个专门的笔记本,里面记的都是“废话”。
比如昨天老婆因为我没洗碗生闷气,全过程我记下来。
不是要写她坏话,而是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才是真实的生活。
咱们得承认,大部分日子就是由这些琐碎构成的。
而真正能引起共鸣的,恰恰是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废话”。
我每周日晚陪孩子睡觉后,会花20分钟做件事:像扫地一样,把这一周的生活“扫”一遍。
不是让你正襟危坐地回忆,就是随便翻翻手机相册、微信聊天记录。
哦对了,上周三被领导莫名其妙批评了,当时憋屈的感觉还记得吗?记下来。
其实写作素材就像灰尘,每天都在产生。
你不定期打扫,它就积灰了,最后真的看不见了。
这是我最狠的一招。每次记完素材,我会问自己:这个事,别人看了会觉得“关我屁事”吗?
如果只是我个人的碎碎念,毫无普遍性,果断删掉。
比如“今天午饭吃了红烧肉”,这跟别人有啥关系?
但如果是“因为赶工,红烧肉凉了都没吃上”,这就触及了打工人的共同痛点。
咱们写作不是写日记,得想想别人为什么要关心你的破事。
我发现很多人有个坏毛病:还没开始写,就先自我审查。“这个太俗了吧”“这个有人写过了吧”。
说句实在的,咱们都不是文学大师,没资格这么挑剔。
你先记下来,就像买菜,先买回家,做饭时再决定哪些下锅。
你管它好不好,先塞进素材库再说。修改是后期编辑的事,不是收集素材时该干的。
其实啊,写作最骗人的一句话就是“要有生活”。
咱们谁没生活呢?缺的是发现生活的眼睛。
这些方法土是土了点,但真管用。
我从无话可写到现在素材库爆满,靠的就是这些笨功夫。
你平时写作卡壳的时候,都咋解决的?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土方法比我的还管用。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