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老铁们,今天咱们聊点扎心的。最近刷到个直播间,妈妈挂着寻子海报卖卫生纸,满屏"加油"的弹幕里时不时跳出"再哭大声点"的起哄。这场景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听的"狼来了"——那个放羊娃用谎言透支善意,最后真遇险却无人相信的寓言。
老老铁们,今天咱们聊点扎心的。最近刷到个直播间,妈妈挂着寻子海报卖卫生纸,满屏"加油"的弹幕里时不时跳出"再哭大声点"的起哄。这场景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听的"狼来了"——那个放羊娃用谎言透支善意,最后真遇险却无人相信的寓言。
现在的情况倒过来了。有的寻亲家庭在镜头前掏心掏肺说遭遇,转头就被扒出孩子早就找到了;有的带货时把寻亲信息印在每件商品上,结果店铺评分比寻人启事还显眼。不是说要质疑所有寻亲直播的真实性,但当"悲惨"变成直播间背景板,"眼泪"成为促销话术,这和那个喊着"狼来了"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平台算法才是真正的"导演"。它可不管你是真寻亲还是卖惨,流量高的就给推荐。于是我们看到魔幻现实:寻亲故事要像连续剧般更新,最好每天都有新转折;带货时必须声泪俱下,否则观众马上划走。有个寻子父亲坦言:"不直播全家饿死,天天直播伤口撒盐。"
最可怕的是信任崩塌的连锁反应。当观众发现某个寻亲故事造假,下次再看到类似直播,手指滑走的速度比谁都快。这和寓言里村民不再相信放羊娃何其相似?可悲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可能就此被淹没在怀疑的浪潮里。
说实话,谁不想帮这些家庭?但咱们得想想,隔着屏幕刷礼物真能解决问题吗?与其让苦难变成打赏的筹码,不如督促平台建立正规援助通道,推动完善失踪儿童预警系统。别让"狼来了"的现代版,成了吃人血馒头的流量游戏。
来源:AI—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