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四“黄财神诞”,记得“吃二样避一事”传统,财运福报滚滚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01:02 1

摘要:秋分的凉意才刚刚铺开,南方的桂花香就开始慢慢溢出来,北方的高粱穗在风里点着头。就在这收获的时节,八月初四悄然到了。这一天,在藏地叫作“黄财神诞”,在一些民间习俗里,更是个求财纳福、寄愿收成的好日子。

秋分的凉意才刚刚铺开,南方的桂花香就开始慢慢溢出来,北方的高粱穗在风里点着头。就在这收获的时节,八月初四悄然到了。这一天,在藏地叫作“黄财神诞”,在一些民间习俗里,更是个求财纳福、寄愿收成的好日子。

黄财神在藏传传统中是护法神祇之一,五色财神之首,象征财富与福报。他的形象温和而庄重:袒露上身、下着裙,手抱吐宝鼠,脚踏海螺,像是在告诉你——努力耕耘的人,必得相应的回馈。民间在八月初四祭拜,不只为了“多金银”,更多的是求心里那份踏实。财富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像秋日田里的稻谷,要播种、要守望,才能收成。

关于黄财神的来历,老辈人爱讲一个故事:在佛陀说法期间,曾有魔障兴风作浪,山崩地裂、人心惶恐。这时黄财神显身挡在混乱之前,护持大众。佛陀见他慈心护众,便交托他一个心愿——在未来的岁月里,若有人生活困顿,就请你去帮他们重拾希望。于是,黄财神便成了“助人渡过经济难关”的象征。

在一些地方,比如福建政和铁山镇凤林村,八月初四还有别样的热闹——走古事、抢溪洲。人声鼎沸的庙会,迎接的不仅是财神,还有历史的回响。村民以巡游、抬轿的形式纪念唐末壮烈牺牲的将士。黄旗在风中猎猎,伴着爆竹声,喷香的米糕、油炸饼分送给路边的人。那天,财神与英雄在乡亲们心中同样重要——一个庇佑当下的安稳,一个让他们记得来路的艰辛。

这样的日子,让我总想起那句老话:“先人栽树,后人乘凉;勤耕细作,财神自来。”世代之间,其实一直在接力。

二吃一避:桌上的吉祥话藏在食物里

第一吃:黄金饼用南瓜蒸熟捣成泥,加少许糯米粉拌匀,做成圆饼,上锅小火慢煎,两面金黄。这金灿灿的颜色,像极了秋天的稻谷,也像极了传说中财神的“聚宝盆”。老人说,吃黄金饼就是“吃进黄灿灿的福气”,盼日子圆满、手头宽余。

第二吃:长寿面虽说求财日吃面似乎不搭界,但在许多地方,长寿面代表着延绵不断的好运,面线的拉伸就像是把这一年里的好势头延长。家常做法很简单,滚水煮面,捞出浇上一勺香菇肉臊,撒点葱花,热气腾腾。财神喜欢热闹和人情味,这碗热面,就是对好日子的“留客挽留”。

一避:争吵发火八月初四的祭拜,是和财神“说好话”的日子,民间讲这天要避口角,尤其家人之间别因小事红了脸。有人把它比作请客:你桌上摆的是好菜,嘴里却是火气,这客人难免走得快。即便生活繁杂,也在这一天多留几分心平气和,这不仅是对财神的敬,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善待。

八月初四,说是财神日,其实也是个聚焦“收获与分享”的节气。田里的稻谷要收,家里的库房要盘点,亲友之间也借此互递一声问候。老人会端着做好的饼,分给邻居;年轻人则在饭桌上帮父母添上一碗热汤。财富本就是流动的,像水一样——你肯给出去,才会有新的水源流进来。

农历八月初四,不只是黄财神的生日,还是一段文化记忆、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我们,财富的意义,远比数字宽广。它是你想起亲人时那句“吃饱没”,是你在困顿时伸出的一只手,也是你在努力之后收获的一声“值了”。

来源:富贵说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