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道巴黎首店开业火爆 网友:队伍大概有200多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8:01 1

摘要:巴黎人凌晨两点还在排队,就为了喝一杯中国奶茶,队伍从塞纳河边拐到卢浮宫后门,整整两百米,警察赶来维持秩序,现场有人加价转卖号,黄牛开出30欧一杯的价,照样秒空。

巴黎人凌晨两点还在排队,就为了喝一杯中国奶茶,队伍从塞纳河边拐到卢浮宫后门,整整两百米,警察赶来维持秩序,现场有人加价转卖号,黄牛开出30欧一杯的价,照样秒空。

这一幕发生在茶百道法国首店开业当天。

门店选在巴黎十三区,离唐人街步行五分钟,开业前三天,小红书、TikTok上已经出现打卡攻略,有人提前一晚带着睡袋去占位。

开门十分钟,收银系统被挤到宕机,店员临时手写小票,后厨芒果瞬间用掉两百斤,仓库紧急补货三次。

一周下来,营业额冲到48万人民币,比国内同面积门店高出三倍。

能把巴黎人逼成熬夜党,靠的不是猎奇,是提前半年的供应链死磕。

鲜奶、鲜果全部签本地农场,芒果选的是科特迪瓦空运的凯特芒,糖度稳定在14度,低于这个值,农场直接赔钱。

茶叶、芋圆、杯子、封口膜走中欧班列,一趟十八天,比海运快一半,成本只贵8%,却能把更新鲜的货送到。

法国人对防腐剂敏感,标签上一长串E编号就能劝退,茶百道把国内常用的保鲜剂全部砍掉,换成高压冷杀菌,保质期缩短到36小时,卖不完全部下架,损耗率飙到12%,但口碑稳住了。

国内奶茶卷到毛利率20%以下,海外还能守住60%,秘诀是“先啃硬骨头”。

韩国是第一步,2019年在首尔弘大开档口,只卖八款单品,每天限量300杯,排队控制在半小时,先让韩国人习惯“喝奶茶要排队”这件事。

两年开出120家店,韩国本土品牌开始抄菜单,茶百道立刻换战场,跑到泰国,把杨枝甘露改成椰奶基底,加香兰叶糖浆,单店月销35万泰铢,把当地网红店直接打懵。

法国是第三步,门店还没开,TikTok话题播放量已经破两亿,官方账号粉丝28万,超过法国最大咖啡连锁。

真正让巴黎年轻人上头的是“可以拍照的杯子”。

开业前,设计团队把埃菲尔铁塔、莫比乌斯环、中法建交60周年徽章全部做成贴纸,每买一杯随机送一张,集齐六款可以换限定吸管。

二手平台上一套贴纸叫价80欧,照样有人收。

年轻人买的不是奶茶,是社交货币。

茶百道把这一招写进海外SOP,每到一个国家,先做文化符号调研,再出限定周边,比打折管用得多。

有人算过一笔账,巴黎一杯杨枝甘露卖7.5欧,成本2.8欧,毛利4.7欧,按日均800杯算,单店日赚3700欧,不到四个月就能回本。

国内同品牌门店日均500杯,回本周期十个月。

差距就在房租和人工,法国给亚洲餐饮品牌开店补贴,最高能拿到30%装修款,茶百道用这笔钱买了两台自动煮茶机,减少四人用工,省下的工资直接变成利润。

更狠的是会员体系。

国内买一杯送一个积分,巴黎直接送五个,拉三个好友注册再送一杯,三天会员数破五万。

后台数据显示,42%的会员在七天内二次到店,复购率是国内两倍。

法国人喝咖啡的习惯被奶茶截胡,早上九点就有人点桂花乌龙,配可颂当早餐。

茶百道顺势推出“巴黎早餐组合”,可颂加价2欧即可换购中杯奶茶,一周卖掉三千份,面包房老板主动跑来谈合作。

海外扩张最怕水土不服,茶百道用“本地大脑”解决。

法国区经理是曾在星巴克任职十年的华裔,运营团队一半来自本地餐饮学院,工资比国内同级高两倍,但熟悉当地法规,、用工、税务一次过审。

督导每月飞一次国内,在总部封闭培训七天,回法国再转训店员,把“欢迎光临”换成“Bonjour”,把“去冰”改成“sans glaçon”,细节抠到杯子上的法文间距。

巴黎第二家店选在老佛爷百货旁边,租金贵出30%,但游客流量翻倍,预计暑假单日破千杯。

中国奶茶出海,拼的不是谁胆子大,是谁先算清账。

茶百道把每一步写成手册:选址先测人流量,低于1.5万/天直接放弃;开业前三个月,每周办一次试饮会,收集300份问卷,甜度、冰量、杯型全部可调;开业当天,黄牛排队超过50人,立刻启动限购,每人两杯,把炒作空间压到最低。

这套打法复制到马来西亚、西班牙、加拿大,平均回本周期六个月,比国内快一半。

巴黎年轻人现在见面问候变成“今天喝了吗”,茶百道计划年底再开五家,把店开到里昂、马赛。

下一步是意大利,米兰门店已经在装修,当地网红提前收到内测邀请,Instagram预告帖点赞破十万。

中国奶茶的敌人不是咖啡,是时间,谁能更快把供应链、文化、社交玩成闭环,谁就能把队伍排到下一个百年地标。

来源:欢快圆月GI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