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的思考:董宇辉、薇娅如何用直播让农产品立得住、卖得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6:40 6

摘要: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数字经济时代,丰收的喜悦不止存在于田间地头,更通过直播间的镜头、快递车的车轮传遍了城市街巷。直播间内,各地特色农产品轮番登场,下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丰收的喜悦正借由“指尖交易”跨越了城乡的物理距离。

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数字经济时代,丰收的喜悦不止存在于田间地头,更通过直播间的镜头、快递车的车轮传遍了城市街巷。直播间内,各地特色农产品轮番登场,下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丰收的喜悦正借由“指尖交易”跨越了城乡的物理距离。

这种赛博化的丰收图景的背后,属于直播电商的功劳不容忽视。这些年来,直播电商在助农兴农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从薇娅为农产品建产业链、到董宇辉用文化为农产品赋价,再到“沂蒙二姐”等新农人用镜头记录田间日常,直播电商不仅让农产品“走出去”,更为乡村产业搭起一条“立得住”的产业链。

就以薇娅团队的实践为例,2016年浙江仙居暴雨,即将成熟的杨梅面临滞销,薇娅团队三小时卖出1800斤杨梅,这场“以买代捐”的首次尝试虽解了燃眉之急,却让团队清晰意识到:农民需要的不是一时的同情消费,而是让好产品具备长期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助农的起点,往往是解决农产品“卖得出”的紧急需求,但真正的突破始于发现“卖得好”的核心痛点——标准化缺失。这一认知在2020年平阴玫瑰助农中得到深化,薇娅不仅实现12分钟售罄1.5万份单,更让平阴玫瑰入选薇娅团队“产业带扶持振兴计划”,在品牌、宣推、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推动产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让平阴玫瑰从“一次性热销”转向“可持续销售”,为后续产业自主发展打下基础。

若说解决“卖得出”是助农的第一步,那么构建产业链、实现“卖得久”,才是直播电商激活乡村振兴的关键。安徽砀山梨膏的蜕变,正是这一逻辑的典型体现。面对酥梨滞销、土法梨膏无资质的困境,薇娅团队没有止步于直播带货,而是启动全产业链改造:联合食品专家优化梨膏配方,解决“合规入市”问题;用避光玻璃瓶替代塑料桶包装,提升产品质感与储存性;推动建立标准化生产线,实现从“小作坊”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最终,砀山梨膏不仅摆脱滞销标签,更升级为产业带标杆。这一成绩在于主播跳出了“只卖货”的思维,将直播流量转化为产业链改造的动力,让砀山梨膏即便脱离直播间,仍能凭借标准化品质与成熟供应链稳定占据市场。​

这种“深耕产业链”的思路,并非薇娅团队独有,而是直播电商助农从“粗放”走向“精细”的行业共识。比如东方甄选在贵州刺梨项目中,除了销售1570万瓶刺梨原汁,还通过直播间科普刺梨的“维C优势”,帮原本按吨卖的原料级产品,变成了能卖上价的“健康饮品”,带动种植户亩均增收;抖音上的“新农人”主播们,则用“短视频记录果园日常、直播展示采摘过程”的方式,让消费者看到农产品的生产细节,靠“信任感”积累长期客群。

直播电商在助农领域的探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在重构农业的价值分配体系。过去,农民大多只停留在“生产端”,但通过直播电商打通“田间到舌尖”的全链路,乡村产业可以不再是“等帮扶、靠流量”,而是能主动对接市场,形成可持续的发展闭环。

当丰收节的喜悦从田间延伸到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我们也能清晰看到:直播电商助农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 “谁带火了哪款产品”,而是能否为乡村留下“带不走的机制”。

来源:格子的专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