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本因税被罚百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21:32 2

摘要:9月22日,聚美丽从国家税务总局官网获悉,至本母公司上海澄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澄穆生物”)因税务问题,被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处个人所得税罚款129.93万元。

成立以来首次被罚。

作者 | 飘飘/左祐

责编 | 高 高

来源 | 聚美丽

9月22日,聚美丽从国家税务总局官网获悉,至本母公司上海澄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澄穆生物”)因税务问题,被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处个人所得税罚款129.93万元。

△图源: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澄穆生物自成立以来收到的首次行政处罚,处罚金额近130万元。

对此,聚美丽第一时间联系澄穆生物,公司回复称“下午才知道”、“(对该处罚)有异议,我们已经在申诉了。”

聚美丽电话咨询了上海税务局12366工作人员,对方回复称需要查询国家税务局相关文件才能了解详细信息。

被罚近130万元!

据行政处罚书披露,本次澄穆生物系因“扣缴义务人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而受处罚,处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图源: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官网

根据该“六十九条”规定,其生效的可能适用场景包括:1)发放工资薪金未代扣个税;2)支付劳务报酬未代扣个税;3)支付其他所得未代扣税款。

同时,通过咨询相关律师可知,除了罚款,企业还可能面临缴纳滞纳金与纳税信用降级的风险,可能会带来发票领用受限、税务监管趋严等后续影响。

结合行政处罚书所披露的罚款金额129.9万元,可以大致推导出,本次澄穆生物应扣未扣、应收而未收税款的本金在43.3万元~259.8万元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至本是在新锐浪潮之初第一波吃到市场红利的品牌,其沉稳低调的作风、耐心打磨产品与极致服务体验的结合,使其在成分党时代凭借皮肤屏障修护理念成长为洁面与护肤品类的知名品牌。

10亿规模,跻身清洁头部

回望过去十多年国内美妆市场的风云变化,经历了电商红利制造爆款品牌又快速退火,再是由聚美丽提出了科学品牌时代,技术+成分壁垒及细分领域的深研细磨成了新锐品牌进入长期门槛的入场券。

而至本正是从皮肤屏障修护,发展至10多亿规模,并在清洁赛道跻身头部。

据悉,至本创立于2012年,是一个以皮肤科学理论为基础,为敏弱和健康肌肤提供功效护理解决方案的护肤品牌。

而成立之初的至本就以明星大单品/产品系列+性价比+用户体验(走心的包装、皮肤咨询等)赢得消费心智,从而逐步占领市场份额。

这从社媒上的反馈中也可以窥见一二,如在小红书上有网友感慨,“爱上至本的客服,今天问有没有肤质测试,很认真分析了皮肤和日常护理的产品”、“至本的夏日包装及拉链收纳袋的颜色真的太爱了”、“快递包装盒能做到这样的没几家”和“很专业,像有了一个皮肤顾问”等。

△图源:小红书

聚美丽在一文中也曾报道,至本首个重要系列产品为舒颜系列。

至本2014年推出舒颜精华油,含天然植物油、角鲨烯、柳珊瑚提取物等成分,主打补水滋润,获良好市场反馈。

此后品牌持续升级产品、扩充品类。据官方微博,2016年6月推出全新舒颜修护系列,在原产品线基础上升级,推出洁面、乳液等5款产品,针对敏弱、屏障受损等肌肤状态强化修护。随后在2018年、2020年、2021年等时间节点对该系列又多次迭代。

在此之下,至本2020年在主流电商平台销售额接近4亿元,2022年更是突破10亿大关,据美业颜究院等当时报道,至本舒颜修护洁面乳年销量超510万支,占据天猫洁面类目百元以下市场11%的份额;另一爆品舒颜修护卸妆膏同期售出234万件,同比增长 220.59%。

除此之外,在爆品的持续迭代之下,至本为长期主义还在坚持打造技术及成分壁垒,如2015年建立至本实验室;2024年首款植物A醇新原料“鸢尾苷元”™(Neotinoid®纽缇诺™)完成备案,且今年其母公司澄穆生物公开51项专利并进军高阶抗老赛道。

回到至本此次因税收问题被罚事件,因至本公司有异议并称将提起申诉,目前还未能定论,聚美丽将持续关注事件最新进展。

但回顾今年以来,纤颜、资生堂等多家化妆品企业因漏税问题被处以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的罚款,正是国家持续强化税务监管的明确体现。

另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起,已有10余家企业因税务问题被处罚,合计罚款达到3504万元,详见聚美丽历史报道。其范围不仅涵盖生产企业、品牌商、电商企业和美妆主播等重点人群纳入监管视野。

一系列税务稽查案件的接连曝光,说明监管部门正在加大执法力度。在这一日益严格的合规环境下,至本若确实存在税务争议,也必将依照统一标准接受审查,不存在任何例外空间。这既是对所有市场主体的警示,也是行业走向规范发展的基本要求。

消息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官网、小红书、美业颜究院

视觉设计:筱情

常去美容院做“小气泡清洁”?警惕!这可能违法!国家卫健委明确禁止生活美容院超范围做医美,想变美先查资质,别让“变美”变“踩坑”!

来源:聚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