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这么一张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传到网上后却炸开了锅,评论区里,充满了“同情”、“惋惜”:“六十多了还单着,太可怜了吧?”“这么好的基因,不结婚生子真是浪费。”“事业再成功,老了没人陪,也是失败的人生。”
20年时,有人在北京街头拍下了这样一幕:前《新闻联播》主播张宏民,穿着一件再普通不过的T恤和短裤,独自坐在街边的长椅上,悠闲地吃着一根冰棍,
就这么一张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传到网上后却炸开了锅,评论区里,充满了“同情”、“惋惜”:“六十多了还单着,太可怜了吧?”“这么好的基因,不结婚生子真是浪费。”“事业再成功,老了没人陪,也是失败的人生。”
面对这些喧嚣,张宏民本人的回应却简单而平静,他说:“我不是不想结婚,而是一直在等那个对味儿的人。”为什么民众对于张宏民充满“同情和惋惜”?
很多人不知道,张宏民并非一开始就决定独身,年轻时,在大学里,他也曾有过懵懂而美好的恋情,那个年代的爱情很纯粹,一起在校园里散步,聊聊读书心得,或者相约去天坛附近吃一碗炒肝,就是顶浪漫的事了。
但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毕业之后,21岁的张宏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央电视台,很快,他独特沉稳的嗓音和过硬的专业素质被看中,被选拔成为《新闻联播》的主播。
这份至高荣誉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责任,《新闻联播》的播出容不得半点差错,工作时间更是毫无规律可言,常常是万家灯火共进晚餐时,他在台里准备直播;夜深人静该入睡时,他可能还在为一条突发的国际新闻忙碌、备稿。
而彼时,他的校园恋人还沉浸在校园的节奏里,期待着周末的约会和节假日的相伴,两人的生活轨迹,就像两条相交过的线,渐行渐远,分手,成了无奈却必然的选择。
这次经历让张宏民深刻地意识到一点:以他工作的性质,他几乎无法像一个普通丈夫那样,给予伴侣稳定的陪伴和日常的温暖,此后,身边的朋友和领导也没少为他介绍对象,有温柔的老师,也有优秀的医生。
有人觉得他眼光太高,太挑剔,但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不是“挑”,而是一种基于责任的“清醒”,他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我知道自己能给什么,不能给什么,如果无法给予对方应有的陪伴和时间,那开始一段关系,就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
在他心中,婚姻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应该是两个灵魂的契合,他宁愿空置这个位置,也不愿用“将就”来填满它。
这种想法,在他的好友、同样一生献给播音事业的罗京老师因病去世前,变得更加坚定。
1961年,张宏民出生在北京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学者,母亲更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在很多人还在为温饱奔波的时代,张宏民的家庭已经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他从小最爱的不是出去疯跑,而是趴在家里那台老式收音机旁,听着里面传出的铿锵有力的播音,听得如痴如醉。
当别的孩子梦想成为科学家时,小小的张宏民已经能用稚嫩的声音模仿播音腔,坚定地说:“我以后要当播音员。”
1978年高考,在普遍崇尚理工科的年代,他毅然报考了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这个决定让身边许多人不解,但这正是他梦想的开始。
1982年,21岁的张宏民进入央视,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他很快脱颖而出,坐上了《新闻联播》的主播台,这一坐,就是32年。
这32年里,他成了亿万中国家庭最熟悉的面孔和声音,他的播音,庄重、沉稳、富有亲和力,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更重要的是,在压力巨大、变数极多的直播中,他创造了“零失误”的纪录,这背后,是无数个深夜的钻研,是对每一次直播的敬畏,是超乎常人的专注与自律。
他把人生最黄金的32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份事业,他守护的是国家新闻的严肃性,陪伴的是全国观众晚餐时的时光,这份成就,远非简单的“成功”二字可以概括,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价值。
2014年,53岁的张宏民从央视退休,在很多人看来,他终于“闲下来”,该考虑“个人问题”了,但张宏民再次让世俗的预期落了空,他笑着说:“我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他的退休生活,不是清闲的养老,而是开启了更加忙碌和多彩的“第二人生”,他投身公益,找到了新的情感寄托。
他担任多个公益项目的大使,经常深入山区,他不仅用自己的积蓄资助孩子们,还拿起相机,用心记录下他们的成长瞬间,他说,他要让这些孩子知道,远方有人在关心他们,在这里,他没有子女,却感受到了无数孩子带来的纯真与快乐。
他拥抱新媒体,让专业在新时代闪光,他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了账号,用那陪伴了大家几十年的熟悉声音,讲述二十四节气、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干货满满,文化底蕴深厚,瞬间吸引了数百万粉丝,他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担任着“传播者”的角色。
他享受生活,活出了真正的自我,他和老同事们定期聚会,谈笑风生,被戏称为“最有文化的老头天团”,他自驾去新疆,感受壮阔山河;他穿着汉服在西安讲唐诗,在洛阳访古迹;他去敬老院为老人们读书,分享见闻。
他的生活被热爱、友情、公益和知识填得满满当当,那张“孤独”吃冰棍的照片,只不过是他充实生活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瞬间,别人看到的是形单影只,他享受的却是那一刻阳光下的自在和甜蜜。
我们社会似乎有一个默认的“人生模板”: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结婚生子,什么时候含饴弄孙……仿佛偏离了这个轨道,就是异类,就是失败。
但张宏民用他的人生,温柔而坚定地反驳了这一点,他让我们看到,人生的价值可以有多元的定义,成功,不在于你是否符合社会的所有期待,而在于你是否忠于自己的内心,并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创造价值、获得充实与快乐。
所以,下次当我们再看到那个坐在长椅上吃冰棍的老人,请不要轻易投去“同情”的目光,他或许正享受着我们所不曾拥有的自由和宁静,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样板戏。张宏民,才是真正活明白了的人生赢家。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