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朋友圈里北京的老同学阿杰,又在晒凌晨三点的写字楼和一杯价格不菲的咖啡。我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刚在早市买的、五块钱一大杯的鲜榨豆浆,突然就笑了。
刷到朋友圈里北京的老同学阿杰,又在晒凌晨三点的写字楼和一杯价格不菲的咖啡。我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刚在早市买的、五块钱一大杯的鲜榨豆浆,突然就笑了。
三年前,我从省城的广告公司辞职回到这座北方小县城时,身边很多人都说我“没出息”。可他们不知道,我在这里找到了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我的早晨,是从一碗热乎的“情报”开始的。
楼下“老张羊汤”的老板娘,永远记得我不要香菜。她会一边给我舀汤,一边念叨:“隔壁街老李家的闺女考上公务员啦,你妈肯定又得催你。” 这里的问候不是“方案过了吗?”,而是“吃了吗?”,简单,却暖到胃里。
我的“通勤”,是一场15分钟的风景慢直播。
没有挤到脸变形的地铁,我骑着小电驴,十分钟就能从城东晃到城西。沿途是刚开门的文具店、练太极的大爷、和挂着露珠的菜摊。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季更替:春天槐花香,夏天知了叫,秋天落叶黄,冬天雪花飘。这种“在场感”,是以前在写字楼里靠香薰机模拟“森林气息”无法比拟的。
我的工作,在一方小小的书房里。
作为一名自由设计师,我接一线城市的项目,赚一线的钱,却在小城消费。这种“降维打击”让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从容。下午累了,就下楼帮爸妈打理一下他们的小超市,听卖烟的大叔侃半小时大山。这种真实的人际联结,治愈了我曾经所有的职场内耗。
傍晚,才是小城一天的高光时刻。
花30块钱,能在菜市场买到一家人吃不下的新鲜蔬菜。和卖菜阿姨砍价,最后她总会豪爽地塞给我一把小葱。晚饭后,和爸妈去滨河公园散步,看广场舞,和遛狗的邻居闲聊。这里的夜晚,是休息,而不是工作的延续。
有人说小城关系复杂,可我看到的却是“远亲不如近邻”。
上周我家水管半夜爆了,我爸一个电话,楼下的五金店老板穿着睡衣就上来帮忙,弄完连口水都不肯喝。这种人情味,是都市丛林里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安全感。
所以,什么是成功?
也许不是年薪百万,住在CBD的玻璃盒子里。而是在这个我从小长大的地方,父母健康在侧,有三五好友随时能约,收入足以支撑我的爱好和梦想。我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松弛感”。
我不再焦虑地比较,而是踏实过好每一天。小城很小,小到装不下太大的野心;但小城也很大,大到足以安放我所有的幸福和灵魂。
这种脚踩在地面上的踏实感,对我来说,就是价值千万的生活。
来源:小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