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丰收节到来之际,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寄予新期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7:50 1

摘要:2025年9月22日,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丰收节到来之际

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寄予新期望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2025年9月22日,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总书记对新时期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出的更高要求。

14亿多人要吃饭,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对解决好吃饭问题这件“头等大事”始终念兹在兹。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更是首次突破1.4万亿斤,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等供给也更加充足、多样。但多年丰收并不代表粮食安全可以轻言过关。

当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肉蛋奶吃得多了,需要越来越多饲料粮来转化,对粮食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近些年极端天气频发,我国粮食丰收是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辛勤耕耘得来的。

在高起点上端稳中国饭碗,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下苦功夫、开拓新空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继续抓好耕地保护,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并深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我国农产品供给将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这是总书记对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进一步要求。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从黄土地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了解农业、关心农村,对农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里,接续发力的政策帮助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明显增长,还培育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

对过渡期结束后帮扶政策的走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过渡期结束后,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还要搭把手,要建立统一监测、分类帮扶机制,把民生底线兜牢。”

从近年来强调“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再到此次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总书记的指引让亿万农民的生活更有奔头。

“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饱含总书记对未来乡村发展更加美好的殷切期望。

怎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有了好的产业,乡村发展才有“造血功能”。要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另一方面,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激发乡村全面振兴动力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时既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真抓实干、奋力耕耘,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要求,希望的田野将焕发新的勃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令人憧憬。

策划:张晓松

主编:韩洁

主笔:胡璐

视觉:朱思明 张惠慧

制作:新华社国内部

出品:新华社第一工作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