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针对孕期使用泰诺(对乙酰氨基酚)与自闭症的潜在联系发布官方警示,一时间引发全球热议。毕竟,泰诺作为常用的止痛退烧药,在孕妇中的使用率极高。但科学研究真的证明了两者之间有直接关系吗?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针对孕期使用泰诺(对乙酰氨基酚)与自闭症的潜在联系发布官方警示,一时间引发全球热议。毕竟,泰诺作为常用的止痛退烧药,在孕妇中的使用率极高。但科学研究真的证明了两者之间有直接关系吗?
多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孕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孩子未来出现自闭症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统计学关联。例如,一项覆盖欧洲六个出生队列、近7.4万对母子样本的荟萃分析提示,孕期接触该药物的儿童,其自闭症风险增加约19%,ADHD 风险增加约21%[1]。然而,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瑞典一项涵盖248万名儿童的全国性研究在排除了家庭遗传和环境因素后,并未发现显著联系[2]。
这意味着,部分“风险增加”或许与母体高热、基础疾病等混杂因素相关,而不一定由药物本身造成。
当前研究结果呈现矛盾:
一方面,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普遍显示孕期用药与神经发育风险相关,尤其在长期、大剂量使用时更明显[3]。
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同胞对照研究又提示遗传与家庭环境可能才是主导因素。因此,学界至今仍有分歧:有学者认为应提醒孕妇尽量减少使用[4];也有人强调因果链条并不完整,不能因此否认孕妇在必要时合理用药的安全性[2]。
首先,自闭症的成因极其复杂,遗传因素、孕期环境、母体疾病等都可能发挥作用[5],单一药物很难成为决定性因素。
其次,孕期用药应遵循“必要、短期、低剂量”原则。如果孕妇因高热或剧烈疼痛确需用药,泰诺依旧是推荐的选择之一,但不应随意长期使用。
最后,任何公共政策或临床指南的改变都必须基于大规模、高质量证据。最新基于“导航指南”方法的系统评估指出:目前整体证据支持孕期用药与神经发育障碍存在一定关联,但因果关系尚未完全确认[6]。
这场围绕“退烧药与自闭症”的争议,提醒我们科学研究常常充满复杂性。与其陷入恐慌,不如牢记:孕期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平衡好疾病本身的风险与药物可能的不良影响,才是保护母婴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Alemany S, Avella-García C, Liew Z, et al. Eur J Epidemiol. 2021;36(10):993-1004.
[2] Ahlqvist VH, Sjöqvist H, Dalman C, et al. JAMA. 2024;331(14):1205-1214.
[3] Khan FY, Kabiraj G, Ahmed MA, et al. Cureus. 2022;14(7):e26995.
[4] Zhao L, Jones JP, Anderson LG, et al. Clin Exp Pediatr. 2024;67(3):126-139.
[5] Shae N Jansen, Kyle M Baugh, James B Adams, et al. North Am Proc Gynecol Obstet. 2024; 3(2).
[6] Prada D, Ritz B, Bauer AZ, et al. Environ Health. 2025;24(1):56.
来源:你的医生朋友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