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书单 | 阅读知天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9:40 1

摘要:东林书院有一副楹联,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倡导知识分子治学与经世的统一。阅读知天下,或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道多少,而在于如何甄别、整合并赋予意义。读一本家书,读懂父母未言说的深情;读一段历史,看清国家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东林书院有一副楹联,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倡导知识分子治学与经世的统一。阅读知天下,或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道多少,而在于如何甄别、整合并赋予意义。读一本家书,读懂父母未言说的深情;读一段历史,看清国家发展的过去与未来;读世界变幻,感知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当我们以沉静的理性与温热的情怀不断与世事碰触,便能在个体与世界的对话中找到生命的坐标。

《五十小物》

推荐理由

赵珩先生是一位文史专家和出版专家。他今年新著《五十小物》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初看,觉得是一本物品清单,而且多是老物件,按赵珩先生的说法“所遴选收录的旧物十分芜杂”,全书分为五辑,每辑约五六件到十数件藏品,包括若干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如赵先生的出生证和腕带,包括颇有意趣的陈设与文玩,包括自家收藏的部分扇面、成扇、书画、碑帖等,这些藏品有高祖的、祖父的、祖母的、父母的、自己的。他谦虚地说,自己不是个收藏家,充其量算个“守藏家”。他还说这本书不同于王世襄、袁荃猷伉俪的《自珍集》。其实,赵先生的这本书史料性、趣味性、可读性、观赏性,都是极强的。

我与赵珩先生有一面之缘,介绍人是好友、集邮大家陆游先生,他们两位都是奇人,都是我愿意亲近并钦佩的人。虽然迄今仅一面,但对赵先生的家世和著述,倒是有些熟悉的。他出身名门世家,自太高祖始“一门六进士,弟兄两总督”,在清末的九位总督中,赵家就占了两席(曾伯祖赵尔巽、曾祖赵尔丰)。其父亲赵守俨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主持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与启功、王世襄、朱家溍等先生均交好。赵先生本人在出版行业二十余年,又曾任文物专家、学术委员(注:赵珩是北京市文物局专家组专家,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他对饮食文化、旧时风物、文人雅事、集邮学术等均有研究涉猎,他的书《老餮漫笔》《彀外谭屑》《一弯新月又如钩》等均为清新厚实的文史名作。赵先生对点校、美食、鉴定、戏曲、文学、人生都有深刻研究,并有自然雅致的表述,亲切博洽,颇为耐读。

《五十小物》一书中,赵先生从私人所藏中精心选择了代表性物品,如父亲的日记、母亲的画作、祖父的印章、老祖母的小瓷罐等陈设、四代人的玩具、自己的动物邮票大全以及巴伐利亚小蝴蝶、俄罗斯烟盒、东南亚小红木架、日本莳绘文具箱、田家青和王亚雄所制工艺小品等,般般样样,无一不携带着岁月的风尘与涅槃的回忆,让人品咂玩味,引人入胜。

赵珩先生有着高远的情怀、深沉的心态,虽说他自谓对这些物件没有子孙永宝之的“奢望”,但对文化承传的愿望却是在的。他始终葆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从容。

《五十小物》的写作和编排,也是我最喜欢的,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风吹哪页读哪页,可以从任何一件小物开始阅读。一方面有一种不限于物的旁观美感,看见即为拥有;另一方面有一种寓情于物的情绪价值,阅读即为修行。

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惜物、恋物、解物,妙在真情流露,妙在回眸自在,妙在微言大义,妙在寻常隽永——吉光片羽,也是永恒。

——书画家、文艺评论家、文化学者 宋文京

《百年家事》

推荐理由

一位名人说过,“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二十四个家族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说,家族史就是微缩了的社会史。某种程度上,家事即国事。

李昕的家族是望族,他的这部看似简单平凡的《百年家事》,所反映出的就是具有史学价值的国事。

在他笔下,曾祖父李征庸的故事,反映的是清朝末年的社会现实。伯祖父李准则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风云。他把父亲李相崇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段历史时期中知识分子的状态写得栩栩如生。

如果必须要给出一个推荐的理由,本书的可读性足可称道。作为著名的出版人,李昕深知读者的好恶所在。他以严谨的史料为骨架,以平实而简明的叙述为工具,娓娓讲述了家族四代人的故事。他不草率下结论,叙述时不用形容词。读者读的间隙会掩卷沉思,体会那袅袅的历史余音,感受民族和国家百年沧桑的因果,得到深远的历史启迪和醇厚的阅读快感。

推荐理由

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21世纪长篇儿童历史小说中,刘耀辉的《秋月高高照长城》突破了通常的以一村一镇一城为空间来讲述战时儿童如何在抗战中成长的故事模式,而采用了从呼兰小镇出发、经哈尔滨、沈阳、山海关至青岛的多个城乡空间转换的流动性叙事,表现出他始终坚持的文学探索精神。这部小说汲取了中国古典诗文养分、特别是赓续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萧红的文学传统,通过细节描写、对话描写、梦境描写、景物描写、聚散描写、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生动、鲜活地塑造了沈啸河、沈唤河兄弟二人形象,也塑造了小乞丐听河、女孩儿小梅等抗战时期的东北儿童形象以及罗先生、金剑啸等爱国志士形象。在情节节奏上,这部小说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张弛有度。经由种种探索,这部小说既道出了抗战时期东北儿童与天下儿童一样渴望童年的快乐与幸福,更表现出战时儿童比和平时代的儿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爱国主义、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的本根精神,为新时代儿童读者提供了昂扬、向上的价值观。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心主任 徐妍

《云朵的道路》

作者:格非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

尽管格非很早就完成了其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文风转变,但时至今日,“先锋作家”依然是他身上最醒目的标识,因此,当最新作品《云朵的道路》甫一拿到手,书名“云朵的道路”立即呈现出格非的陌生感。这个书名透着的轻盈和诗意,既广阔又温柔,与昔日印象中格非惯常用雅致文字编织出的锐度与厚重,完全不同。

饶有兴致地进入书,随笔集《云朵的道路》共收录十个篇章,书名正是出自开篇《道路》。格非从回老家一次意外迷路谈起,从乡村小路的嬗变延展到现代城市的交通网络,并由此思索出人类社会的道路选择,隐喻人心的方向取舍。作家通过自己丰厚的阅读经验以及个性的创作经验,与细微的日常生活经验三重渗透、交媾,最终用简洁、凝练的文字,铺陈出隐藏在“在故乡的陌生感”之后现代人失去归属感和失落精神故乡的灵魂隐痛。同样,在《情感》一章中,格非从自己与熟人无话可说的尴尬中看到了当代人身上过度敏感和“自我意识过剩”的现代社会通病;在《动物们》当中,作家从小时候对日复一日放牛的厌倦中看到了当代人机械重复的工作导致出现心灵倦怠和自我厌弃的必然性;在《文学的真知》里,格非通过某次给中学生讲座时女学生对当下文学的判断困难看到了当代人对知识获取的功利性弊端。

这样看来,新的随笔集似乎没有脱离格非早期文学创作的先锋性,实则不然,与从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不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格非还释放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洞见了当代人的困惑、迷茫与焦虑后,格非调动他所有的学养修为,从文学、哲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个维度的阅读经验作出诚恳回应,比如从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中,作家看到了“云朵的道路”虽然充满了随机性、任意性和模糊性,但代表了生存不确定性的本质,因此他在书中鼓励年轻人像云朵一样划出不可预测的轨道,去往想去的远方。这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温和又不失坚定地告诉我们:道路并不重要,走才重要。

掩上书,不禁想起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格非的《云朵的道路》似有异曲同工之趣,经年的文学洗礼赋予了诗人和作家洞见世事的睿智,他们又通过妙笔生花,反哺给囿于时代困惑中的我们,让我们都看到了光,而被光所照亮的道路,就是云朵的道路,这一路上可以冒险,可以碰壁,可以掉队,可以未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大门口的陌生人

作者:何袜皮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5年6月

推荐理由

2009年,以保安为主角的小品《吉祥三保》在舞台聚光灯下,登上央视春晚,转眼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有点年纪的人或许还能记得这个以夸张手法展现保安的尴尬处境的小品。然而从此之后,却再也没有以保安为主角的影视作品进入公众视野。今天留美人类学博士何袜皮以一部《大门口的陌生人》再一次让人定睛这个群体。她用田野考察的方式,以细腻的笔触、敏锐的目光、冷峻的理论,穿透“保安”的职业面纱,将镜头对准这群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守望者,完成了一次对当代社会信任机制与身份政治的深度解剖。这是一本兼具小说的故事性、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和学术著作的理论性的书。其学术价值我无从考究,单从对社会的认识的角度看,这部书对于认识当代中国是一把钥匙。学者项飙认为:“何袜皮的著作告诉我们,在大家不断要争出高低的社会里,要通过一个职业群体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就像一个人在跟自己的影子作战。到最后是每一个人持续的焦虑和生命的消耗。”

我强烈推荐每个城市人都要读读这本书!因为,在算法编织信息茧房的年代,《大门口的陌生人》提供了稀缺的“跨界理解”的可能。它可能是理解这个时代的一把钥匙。最后,建议阅读这本书时,配合一项实践:清晨经过保安亭时对或老或少的保安道声“早”!当书中的理论照进现实,你会发现:所谓都市文明,不过是我们与无数“陌生人”签订的动态契约。而何袜皮这本兼有学术锐度与文学温度的作品,正是这份契约的最佳读本。

——高级编辑 于学周

《太阳的阴影》

推荐理由

接到这本书的推荐邀请,正巧我刚从非洲旅行回来,阅读文字,无疑又加深了我对这次旅行的感受,同时也弥补了些许这次非洲之行的遗憾。《太阳的阴影》是本与众不同的描写非洲的纪实作品。

首先,作者进入非洲的时间点,恰逢非洲爆发独立运动的时期,书中记载了加纳发生政变,夺取政权的背景及过程。其次,作品呈现了时间的长度与地域的广度。作者在非洲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跨越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第三,作者对当地人了解的深度。作者居住在当地人社区,忍受着脏乱差,停水停电,被偷被抢乃家常便饭的生活局面。第四,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在非洲几次感染疾病,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起死回生,同当地人一样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疾病的无情。所有这些经历,都凝聚在了《太阳的阴影》这本书里,读完此书,对非洲的了解又深入了几分。

——爱书人、某金融机构原高管 姚红

《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恶》

推荐理由

生命中太多看似无关紧要、毫无意义的瞬间,一个念头、一种情绪、一番冲动、一次凝视……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敏感的爱尔兰作家露西·考德威尔用文字捕捉它们,犹如捕捉脉搏的跳动。女性独有的感知力在这本短篇小说集里尽显,放大读者的感官——

《如此这般》中焦虑的二孩母亲,因为不得不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顾一会儿而虚惊一场,生发出一出令人心力交瘁的内心大戏,甚至已经联想到小女儿丢失后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她仿佛“一个流浪者造访了另一个世界,并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但回到自己的世界后,却发现时间连一分钟都没有过去”;与小说集同名的《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恶》,讲述一位乘坐夜间航班的女子,也是年幼孩子的母亲,邂逅完美的MR Right,而当暧昧升腾为现实,另一种生活可能性摆在面前时,一念之间一切戛然而止,令她如释重负;还有《奉献》里凝视新生婴儿的母亲,在头脑中展开一场哲思风暴,从柏拉图的洞穴到苏格拉底和他的毒芹,世界的倾斜与消逝,时间造成的恐慌……恕我直言,考德威尔笔下年轻的母亲们,真是个神奇的物种。

而短篇的趣味正在这里,岁月静好的表层下来自灵魂深处的激流暗涌、心绪难平,那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谁敢说我们每个人不曾有过一丝相似的悸动,一刹那的失魂落魄?来自爱尔兰的考德威尔把那些不自知的内心,所有矛盾、挣扎以及自我和解呈现在我们面前。

忘记说了,“所有人都刻薄又邪恶”是一本漫画书的名字,也是夜间航班上的女子那场美丽邂逅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别被书名骗了,书中没有刻薄和邪恶的人,作者把它们扼杀在一闪念之中了。

《该熄灯了》

推荐理由

当你是孩子的时候,你读过绘本吗?当你成为父母养育孩子的时候,你读过绘本吗?现在的你又读过绘本吗?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次阅读绘本的机会。第一次,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自己做了父母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人生过半,面对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读出许多可以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该熄灯了》是英国杰出的绘本作家雷蒙德·布里格斯创作的自传体绘画诗歌集。布里格斯创作的《雪人》《圣诞老爸》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给无数读者留下过温暖的冬日回忆。这一次,布里格斯用他的“坏脾气老头儿”的风格,探讨他并不怎么喜欢的老年生活和死亡话题。比如书中在描写进入“老人之家”时,有这样一段文字——

“从前,当我在父母的房子里住了二十多年后,离家出门,我并不痛苦,那意味着自由!独立!向前,向上!

这一次离开刚好相反:失去自由,失去独立,倒退,向下。这一次,不是冲破童年世界,而是再次进入童年世界。

拉金称它为‘丑恶的彻头彻尾颠倒的童年’”。

像这样日常的话题,书中随处可见。作者幽默深刻的笔触,随心所欲的黑白线条、自带时光记忆的照片、对待生活的智慧锦囊……

这一次,《该熄灯了》不止读三次!

——阅读推广人、作者 袁赟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

推荐理由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是一本读来轻松惬意,但又能激发深度思考的绘本普及读物。

此书虽然基于对绘本故事的艺术分析,但解读充满着新意和细节。比如书中关注的经典绘本《月下看猫头鹰》,作者会娓娓道来为何这本绘本有诗意呈现的具体原因,纵然我已经读过多遍这一绘本,但此书的视角仍给我以全新的启发。与此同时,作者将绘本的主题和内核进行延展,穿插有文学文本的呼应、理论框架的阐释和生活经验的分享等。从多维度尝试回答了“当我们读绘本时,我们在读什么”这个经典追问,真正彰示着即使是儿童阅读的绘本,背后仍有可深入挖掘的意义。

常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而这本读物,并没有主题概念的生硬重复,而是抽丝剥茧地解读,读者只需慢慢跟着这本小书的足迹,来拼凑对绘本的知识版图,似乎正像一朵柔软的、又富有力量的云。

作者冯强老师在后记中如是说:“除了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我们也是故事中的人。”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过英国小说家萨基的短篇小说《说故事的人》,反而“故事中的故事”更引人入胜。除了印于纸上的故事,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充盈着故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感知与感通”,不止于观看,还聚焦内心,这正是阅读的价值所在。

这本书不仅是写给专业研究者或是家长们的参考书,更像是给成人的一颗“阅读糖果”。成年人通过再读绘本,从中获得趣味和想象,当经验和感受不断增长叠加,也从中收获着安心和坚定。从深层来看,这源自于我们每个人情感的开端——童年记忆的链接,通过这种与自我的情感共鸣,来抵御漫长的悠悠岁月。

——清华大学文学博士 宋露儿

《最美西方风景画100幅》

推荐理由

风景画是人类感受大自然的窗口,绘画艺术与自然本真的结合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扣动着我们的心弦。具有代表性的西方风景画杰作都有哪些?可以从什么角度去欣赏它们呢?《最美西方风景画100幅》或许能给我们一部分答案。这既是一本从内容上引领大众读者发现风景画之美的书,也是一本在排版与装帧方面都颇具美感的书:读者欣赏作品时仿佛置身于挂满艺术佳作的长廊,可以在不同美景前驻足、流连。

要精选出100幅画作,如何“选择”是决定成败的重大问题。作者从西方美术史专业学者的角度出发,事先作了深入思考,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注重收入不同时期和流派的名家名作,突出艺术性和典型性,也留心绘画载体的变化,比如从木板、布面油画和纸本水彩,到使用丙烯颜料,甚至是在iPad上进行创作。可以说,艺术本身的演进脉络,以及西方社会的发展变迁,都在隐于“选择”背后的各种深思与巧思之中得到很好呈现。

——中华书局副编审 刘冬雪

温馨提示:“岛上书单”推荐图书已在青岛新华书店黄岛区店、青岛书城设立展区。

阅读美好,遇见未来

-End-

选书:青岛全民阅读研究院阅读推广专家委员会

样书支持:青岛新华书店黄岛区店

来源:青岛出版集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