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匡胤接受禅让之前,没有“加九锡”这些步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9:52 1

摘要:同时,华夏文明又是一个存在汤武革命传统的文明。所以,儒家在王朝更迭的时候,也得选择一套仪式拉屎论证这个政权更迭的有效性——儒家文明把王朝的和平更迭视为禅让。而禅让之前有一套流程:首先得是接受禅让人称王,之后加九锡(当然还有其他细节,为了省点字数,本文大概意思介

在华夏文明中,周礼很大程度上算是一个压舱石的存在:因为华夏文明主体来说是儒家当家,而儒家衡量一个势力算不算蛮夷,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周礼为基准的。

同时,华夏文明又是一个存在汤武革命传统的文明。所以,儒家在王朝更迭的时候,也得选择一套仪式拉屎论证这个政权更迭的有效性——儒家文明把王朝的和平更迭视为禅让。而禅让之前有一套流程:首先得是接受禅让人称王,之后加九锡(当然还有其他细节,为了省点字数,本文大概意思介绍一下),在完成这些流程以后,接受禅让者才能做皇帝,并且按照规矩,新皇帝制定国号,需要采取前朝的封号——比如曹丕做皇帝,国号叫魏,是因为曹丕本身就是汉朝的魏王;刘裕做皇帝国号叫宋,原因也是因为刘裕原本是晋朝的宋王。

不过,赵匡胤在接受柴宗训禅让的时候,既没有称王,也没有加九锡,而是直接做了皇帝,这其中原因何在?

在华夏历史上,有两个罕见的乱世:一个是五胡乱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都是这个动乱的延续),另一个就是五代十国。

其实个人觉得,从对儒家的破坏性来说,五胡乱晋对儒家的破坏,要远远差于后世的五代十国——因为五胡乱晋的大部分政权,对于儒家文明都是选择臣服的:比如刘渊的第四汉朝(十六国的前赵)、苻氏秦国(十六国前秦)、姚氏秦国(十六国后秦)都尊重儒家文明,当然,也有对儒家文明感觉不爽的,比如石氏赵国(十六国后赵)。但是,石氏赵国的君主石勒、石虎即便是不看好儒家文明,也只是扶持佛教对冲儒家,但也不敢公然挑战儒家。

而五代十国并非如此:在五代十国,女儿杀爹的、儿子杀妈的,以吃人为荣的,在这个时代都不算事儿。其实这已经不是儒家文明被破坏了,而是人类道德底线被破坏了。整个华夏古代历史上,五代十国的乱象,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也意味着,五代十国时期,君臣之间的禅让规矩,也遭到了破坏。

2、禅让流程的破坏

禅让制度的破坏,还得从唐末说起。

唐朝末年,藩镇朱温控制唐廷,打算胁迫唐朝皇帝禅位给自己。而朱温的属下表示:这个接受禅让做皇帝,需要走流程:比如加九锡。

朱温是个山贼出身的粗人(这种人都能上位,可见五代十国就是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哪里知道什么流程?

所以朱温直接表示:我有兵有将,我就不信了,不加九锡,我就不能当皇帝了?

之后朱温不按规矩做了皇帝,开创了五代十国的朱氏梁朝(五代后梁)

而华夏的禅让传承流程,也因为朱温的这番胡闹,而陷入中断状态,之后五代十国的王朝更迭、皇位传承,基本上也不讲禅让流程了,属于兵强马壮就上位。所以即便是皇帝,也没有安全感可言。

3、赵匡胤称帝

五代郭氏周朝(后周)的皇帝柴荣死后,还是小孩子的柴宗训做了周朝的新皇帝。当然,如果换做其他的朝代,小孩子做皇帝也是能平稳过渡的——比如东汉就连续有N个小孩子登基做皇帝。但是,柴宗训很不幸,偏偏是在五代十国做皇帝。

柴宗训在位不到半年的光景,赵匡胤就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的部将在陈桥驿给赵匡胤披上黄袍,表示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当然这都是之前导演好的)。于是赵匡胤胁迫柴宗训禅位给自己。

所以,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加九锡这个流程已经被破坏,而从赵匡胤称帝经过来说,赵匡胤更多属于政变手段上台的人。所以,赵匡胤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窗口考虑按照流程,让柴宗训册封自己王爵、加九锡。

来源:人文之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