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大贪官,你知道几个呢?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9 06:01 1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贪官现象贯穿封建王朝始终,许多人物因贪腐程度之巨、手段之猖狂而“青史留名”。以下综合史料,列举部分最具代表性的贪官及其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贪官现象贯穿封建王朝始终,许多人物因贪腐程度之巨、手段之猖狂而“青史留名”。以下综合史料,列举部分最具代表性的贪官及其特点

---

1. 和珅(清朝)

图片仅供参考

贪污规模:家产估值约8亿至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十余年的国库收入,包括金银、房产、当铺、珍宝等,甚至藏有超过皇宫的珍珠手串和宝石。

权力地位:身兼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数十职,利用议罪银制度敛财,并垄断科举与商业。

结局:乾隆死后15天被嘉庆赐死,抄家后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

2. 刘瑾(明朝)

图片仅供参考

贪污手段: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公然索贿,官员升迁需缴纳数千至万两白银,不贿者遭贬谪或下狱。

抄家记录:黄金1205万两、白银2.59亿两,总资产折合人民币约1679亿元,相当于明朝十余年税收。

结局:被凌迟3357刀处死,党羽尽诛。

---

3. 王黼(北宋)

图片仅供参考

特殊地位:部分史料认为其贪腐远超和珅。他通过设立应奉局,将民间珍奇登记造册,私吞九成收入,仅一年即敛财6200万两白银。

权术:巴结蔡京、梁师成等权臣,以“恩府先生”自居梁师成,官至宰相。

结局:金军攻汴京时携财逃跑,后被开封府尹派人追杀。

---

4. 蔡京(北宋)

图片仅供参考

贪腐特点:作为“六贼”之首,造假账领双份宰相俸禄,强拆民宅扩建私园,甚至斗富挥霍。

影响:推行苛政加剧民变,靖康之变后被流放海南,饿死途中。

---

5. 严嵩(明朝)

图片仅供参考

家族腐败:与子严世蕃控制吏部、兵部,卖官鬻爵,抄家得黄金3.2万两、白银202万两,珍宝数量超过皇室。

结局:严世蕃被斩首,严嵩削籍为民,晚年乞食而死。

---

6. 元载(唐朝)

图片仅供参考

荒诞敛财:热衷大兴土木,宅邸占长安三坊,抄家时发现64吨胡椒(古代珍贵香料),其房产足够数百官员居住。

结局:唐代宗下令赐死,家产充公。

---

7. 梁冀(东汉)

图片仅供参考

权势与贪婪:外戚专权二十余年,抄家得30亿银钱,相当于东汉半年税收,甚至毒杀皇帝。

结局:汉桓帝联合宦官逼其自杀,党羽三百余人被诛。

---

8. 石崇(西晋)

图片仅供参考

暴力敛财:任荆州刺史时劫掠商旅,与王恺斗富,以蜡代柴、珊瑚击碎显奢,最终因财富招祸。

结局:被赵王司马伦处死,家财散尽。

---

9. 赵高(秦朝)

图片仅供参考

权谋与腐败:操控赋税、侵吞民田,加速秦朝灭亡,指鹿为马排除异己。

结局:被子婴设计诛杀,三族被灭。

---

10. 李鸿章(晚清)

图片仅供参考

争议性贪腐:洋务运动中掌控煤矿、铁路等实业,被指“宰相合肥天下瘦”,遗产估值4千万两白银(约合人民币百亿),子孙至今富庶。

历史评价:虽有贪名,但推动近代化,与和珅纯贪不同。

---

总结:贪官的共性与教训

1. 权力垄断:多数贪官身居要职,控制财政、人事或军事,如和珅、严嵩。

2. 制度漏洞:封建官僚体系缺乏监督,议罪银、卖官等制度成为敛财工具。

3. 结局惨淡:除李鸿章等少数人,多数贪官不得善终,印证“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些人物不仅因贪腐数额惊人被铭记,更成为王朝衰亡的缩影。正如乾隆对和珅的评价:“后人将不容汝也”,贪腐终将反噬权力本身。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