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阳玄墓位于浏阳市城南浏阳河南岸天马山山腰。墓地约50平方米,墓冢系三合土筑成,高1米,底径5米。冢首花岗石墓碑残损,仅存碑冠,长约0.7米,碑冠呈官帽形,中为太极图浮雕。墓围亦早被毁,拜台尚存,约4平方米。欧阳玄殁于大都(今北京),墓原在河北宛平县香山乡,后
长沙名寢与名人(12)欧阳玄墓与一代宗师欧阳玄
原载《中国长沙·名寢与名人》
2007年出版
撰稿陈先枢梁小进
摄影罗炯炯等
注:岳麓山名人墓已连载不重复
欧阳玄墓与一代宗师欧阳玄
欧阳玄墓位于浏阳市城南浏阳河南岸天马山山腰。墓地约50平方米,墓冢系三合土筑成,高1米,底径5米。冢首花岗石墓碑残损,仅存碑冠,长约0.7米,碑冠呈官帽形,中为太极图浮雕。墓围亦早被毁,拜台尚存,约4平方米。欧阳玄殁于大都(今北京),墓原在河北宛平县香山乡,后迁葬于此。
欧阳玄墓
一代宗师欧阳玄
欧阳玄(1273—1357),字原功,号圭斋,元潭州路浏阳州人。幼聪敏异常,能日记数千言。稍长,随南宋遗老学辞章。延祐二年(1315年)中进士第一甲第三名,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迁芜湖县尹,调武冈尹,颇有政绩。后迁国子监博士,升翰林学士、待制兼编修。编修四朝实录,兼国子监祭酒等职。曾篡修《经世大典》,总裁辽、金、宋三史。卒后赠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谥号文。学识渊博,文章为一代宗师,主修实录、大典、三史,皆不朽之作。又有《圭斋文集》16卷传世。
欧阳玄画像
书香之家的聪颖少年
欧阳玄出生于南宋末年潭州浏阳县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欧阳逢泰、父亲欧阳龙生都是著名湖湘学者。欧阳玄自幼深受书香的熏陶,聪敏异常。母亲李氏亲自为他教授《孝经》《论语》和小学诸书。欧阳玄天资聪颖,刻苦认真,8岁时,就能日诵数千言。
欧阳玄10岁时,一天,有一黄冠师见了欧阳玄,注目凝视一会,便向欧阳玄的老师张贯之说:这个小孩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将来当以文章冠世,是一廊庙之器啊!说完话,他就走了。张贯之想问个究竟,急忙追去,但已不知往哪去了。不久,部使者巡视浏阳,欧阳玄以诸生谒见。部使者命其赋梅花诗,他当即作出10首,当天晚上,文思泉涌,又增至百首,在旁的人大为惊异。
14岁时,欧阳玄又随一些南宋遗老学习辞章,下笔成章,每逢学校考试,即获优等。弱冠之年,他已是经史百家,无不研习,于宋代理学源流尤为精通。延祐元年(1314年),朝廷设科取士,欧阳玄以《尚书》考取贡士。次年,中进士第一甲第一名,授以岳州路平江州同知,历任芜湖、武冈县尹,不久被朝廷召为国子博士,从此在京城任官,开始了他长达40年的官宦生涯。
浏阳市奎斋路欧阳玄塑像
篡修“三史”
元统六年(1333年),元惠帝以欧阳玄任翰林院直学士,负责编修《泰定帝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和《宁宗实录》,合称“四朝实录”,受到朝野好评。因此,当至正(1341—1367)初年元惠帝下诏修撰辽、金、宋三史时,又以欧阳玄为总裁官。接受这一任命后,欧阳玄极为负责。丞相脱脱问他三史编撰从何入手,他回答:“编史好比造屋,关键是聚材、择匠。聚材就应当先购书,择匠就必须遴选史官。”脱脱同意他的建议。欧阳玄便大量搜集史料,仔细选定撰写者,并亲自定出凡例,让编写者有所遵循。待纪、传的正文完成后,他又一一写出论、赞、表、奏,对史事人物作一大略的评价。编写过程中,有些撰稿者为显示自己的才华使某些议论不公正,也有部分书稿因编写者众多而文字差异很大。对这些情况,欧阳玄不多作口舌辩争,等初稿呈上后详加推敲,斟酌改定。因而三史体例统一,文笔一致,对人物史事的评价较为公允。元惠帝阅读完成稿后再三称赞,后人评价也较高,认为三史共600卷千万言字都由欧阳玄一人改定,很不容易。由于卷帙浩繁,辽、金、元三史是难免有所差错的,有的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在书中出现多次,却先后记载不同,但瑕不掩瑜,“三史”总体上还是堪为信史的。
三史修成后,欧阳玄因功升翰林学士承旨,朝廷又命他纂修“仿周礼之天官,作皇朝三大典”的《经世大典》。此外,他还编成《太平经国》《至正条格》《经考大典》《纂修通议》《唐书纂要》《元律》等史著多种,共达1120卷。可惜的是,这些史学方面很有价值的书籍大多已经散佚,未能传至现世。
诗文大家
欧阳玄不仅在史学方面成就卓著,在诗文方面也享有盛誉,堪称大家。他的诗题材广泛,不论是写景咏物,还是酬和应答,都文辞典雅,《元诗选》《全金元词》等录入他的诗词百余首,其中不乏意境深远之作。如《漫题二绝》之一吟道:
铃索无声玉漏稀,
青绫夜直月侵扉。
五更一觉梅花梦,
催得江南学士归。
诗中描写了作者深夜工作的情景,而怀乡思归之意袭上心头,含蓄深沉,真挚感人。由于欧阳玄仕途通达,以布衣而跻身高位,所以诗中常有一种踌躇满志的意态,还有不少应酬之怍。
欧阳玄的散文成就很高。他作文效法族祖欧阳修,以廉静深醇、舒徐和易为法,曾说“夫文廉则不夸,静则不躁,深则不肤,醇则不靡”。欧阳玄的文章确能做到不浮夸,而且据事直书,没有世俗的夸诞之弊。欧阳玄最为人称道的是制、诰、碑、铭一类文体。当时朝廷宗庙制诰大多出自他手,海内名山大川佛寺道观、王公大人的碑文墓志,也都以能得到他的文辞为荣耀。后人评价说:“海内争思得公文辞以为荣,片言只字流播人间,咸知宝重。”
欧阳玄安葬地——浏阳天马山
欧阳玄对戏曲说唱也很在行,他曾作《渔家傲南词》12首,是仿“鼓子词”的说唱形式而创作的。清代张九钺在《渔家傲小序》中说“杨升庵作《滇南月节词鱼家傲十二调》,仿欧阳圭斋专咏燕京风景体”,可见欧阳玄在戏曲方面也有一定影响。欧阳玄还写了小说《睽东记》,以鬼神警世喻人,这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早了几百年。
欧阳玄虽身为高官,平时却生活俭朴,待人谦和,同时代的诗人大家孙风洲赞颂他:“奎斋还是旧圭斋,不带些儿官样来。”至正十七年(1357年),欧阳玄病逝于大都(今北京),享年83岁,朝廷谥号文,追赠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葬宛平香山,后归葬浏阳天马山,并建祠纪念,受到湖南士人世代祭祀崇敬,至今浏阳市内还有“奎斋路”的街名。
来源:小张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