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9日7点30分,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这是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首场硅基和碳基生物的对决来了!
4月19日7点30分,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这是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本场比赛共吸引了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涵盖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
包括了天工Ultra、松延动力N2、卓益得XO2、夸父、行者二号等机器人选手,它们与2000名人类选手并肩起跑,共同完成约21公里的比赛。
图源小红书Funny ai
其中夺冠热门选手,天工Ultra身高180cm、体重55kg、最高配速12km/h;清华通班队的乐聚 “夸父”奔跑速度可超7km/h。
值得注意的是,明星选手宇树、众擎机器人,此次作为队伍搭档一起比赛。
而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的 “小巨人” 则是最矮的参赛机器人,身高仅75厘米。
比赛现场,智瞰深鉴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女性机器人“幻幻”作为唯一参赛的女机器人选手,现身赛道。
幻幻机器人身高170cm,体重55kg,其仿生运动系统支持1m/s行走速度,石墨烯双通道散热设计保障4.5小时持久续航。
小米SU7也现身赛道,酷炫登场,化身为本次马拉松计时车。
最终,历时2小时40分24秒,优必选科技的天工Ultra机器人第一个完成冲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冠军,配速约7分36秒/公里。
天工Ultra凭借具身大小脑的高效协同,不断优化策略和适配能力,能够实现高精度控制各关节协调运动,确保机器人持续奔跑时依然保持身体平衡。
它还具备大功率的一体化关节、低惯量腿部结构设计,在奔跑速度上极具爆发力。
并且天工Ultra采用轻量化设计,并采用关节导热技术以及风冷散热技术,使关节达到热平衡,让机器人可以长时间持续奔跑。
赛后天工机器人CEO熊友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是里程碑意义的工作,非常高兴。”他表示,今天只是展示了天工机器人运动能力很小的一部分,后面还将看到更多创新技术和应用的落地。
天工机器人第一个开跑
宇树开场即失误
按照比赛规则,每个参赛机器人依次起跑,出发时间间隔1分钟,原则上不超过2分钟。
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第一个出发,松延动力N2机器人紧随其后,其余18支参赛队的机器人陆续登场,开启第一次真正的半程马拉松。
在比赛过程中,不少机器人都遇到了失误。
宇树机器人开跑即摔倒,随后迅速站起,起身后向观众挥手致意,再次投入比赛。
松延动力N2机器人跑着跑着甚至头掉了,被扶起后,坚持无头继续向前跑。
第一个出发的天工机器人一直保持领先,但跑马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17公里处,天工机器人也摔倒了,在经过技术人员紧急维修后,继续出发。
还有机器人走路如同植物人大战僵尸,被网友直呼“本届马拉松勇气可嘉机器人TOP1”。
卓益得XO2机器人带着太阳帽,悠闲散步式向前走,看得出来工程师比机器人更着急。
和人类选手一样,机器人选手也需要补给,不过它们的干饭方式是换电。
海派兄弟队机器人在换电时,其工程师告诉媒体,补换电一次需要15秒,并称此次马拉松表现已经超出预期。
本场比赛设置了“最佳耐力奖”,但考虑到21公里半马对电池的高消耗,大多数队伍需在途中换电1-2次。
此次机器人马拉松奖牌设计也极具特色,表层采用“芯片”纹理设计,机器人的模样惟妙惟肖。
除此之外,在冠亚季军后,还安排了完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态创新奖等专项奖。
比机器人更累的是工程师
竞赛规则要求,参赛机器人须在专用赛道内进行比赛,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参赛选手同时进入赛道,包括领跑员。
这也就造成了,机器人在跑马拉松,工程师比机器人还多的情况。
网友感叹:机器人累不累我不知道,人就不好说了。
工程师不仅要跟着机器人跑完全程,时不时搀扶下,一旦遇上机器人摔倒,工程师就要紧急排查故障,完成抢修。
这些在机器人背后的男人们,一方面需要根据赛道的环境,实时调整机器人的步态、关节参数和运动算,在出现关节磨损、螺丝松动或电池故障时现场更换定位销并加固结构。
另一方面,他们也把控着机器人的续航管理,监控通信信号稳定性,避免因干扰导致失控。
能跑完全程,不仅是机器人的考验,更是对工程师的挑战。
向他们致敬。
综合自:央视新闻、新京报、北京日报、北京亦庄等
生态研究
燕行说道
媒界评论
体教前沿
生态瞭望
燕行书屋
健身家园
政策公告
生态融合
燕行视角
来源:生态体育